推薦 | 推動我國未來產業創新發展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8-29 點擊: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演進,產業發展的戰略性、引領性作用更為凸顯,未來產業接續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我國新質生產力培育的重要陣地,成為“十五五”期間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進一步挖掘未來產業在經濟增長中的最活躍力量,推動未來產業加快產業化、規模化,形成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并舉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格局。
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過去十年間,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 比重從7.6%躍升至13%以上,2024年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9%。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跑全球,2024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8%,人工智能終端市場熱度持續高漲。新能源汽車產業更是實現“十年領跑”,2024年產銷量突破1000萬輛大關,占據全球市場份額超40%。企業培育成效顯著,截至2024年8月,相關經營主體近300萬家;百強企業新興業務收入、利潤占比分別達到37.24%、40.15%。產業集聚態勢逐步形成,66個國家級產業集群形成強大的產業協同效應,市場規模穩步提升。
推動我國產業創新能力實現新跨越。2024年,我國全社會研發投入同比增長8.3%,總量穩居世界第二;百強企業研發費用增長5.8%,中央企業在新興產業領域投資達2.7萬億元,同比增長21.8%,投資占比首次突破40%。在此驅動下,量子計算云平臺、8.6代OLED 玻璃基板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拳頭產品”相繼問世,標志著我國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實質性突破。
推動我國全球產業競爭進入新階段。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的先進產業。通過強化頂層設計、加大資金投入等,加強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面對世界其他國家通過產業法案、巨額補貼強化戰略布局,經過十余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布局和發展,我國在產業結構升級、產品質量提升、國產品牌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當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已具備與發達國家同臺競技的實力,多個細分領域正從“跟跑”“并跑”邁向“領跑”。
未來產業接續成為現代化產業體系重要組成部分
確立未來產業超前布局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積極發展并舉。未來產業已經與新興產業、傳統產業處于同等重要的發展地位。未來產業的重要作用既體現了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作用的延續,更體現出我國對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既有產業升級的新認知。從長期經濟增長作用看,未來產業代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是經濟增長的最活躍力量,有望培育發展成先導性支柱產業,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十五五”時期,超前布局未來產業將加速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掌握戰略主動權的關鍵抉擇。
培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前沿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作為融合過程中的兩大重要領域,展現出獨特的發展路徑。從顛覆性技術創新看,戰略性新興產業更突出技術突破的戰略性,即經過實踐驗證的重大技術突破成果對現有產業格局產生顯著的引領作用,如新能源汽車逐步替代傳統燃油汽車產業;而未來產業則更強調技術的顛覆性,著眼于前沿技術的探索與突破,一旦突破將有望徹底改變現有產業模式,如量子計算的突破可能將從底層計算邏輯、計算理論層面顛覆現有的計算體系。從標志性產品開發看,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品具有增速快的特點,市場需求迅速釋放,產品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大規模生產和廣泛應用;而未來產業的標志性產品突出首創性,往往基于全新的技術理念和應用場景開發,市場成熟度尚顯不足。從創新型企業培育看,戰略性新興產業突出憑借專業技術、特色產品和創新模式深耕細分領域的企業;而未來產業則更強調在前沿領域擁有獨特的創新成果、具備爆發式增長潛力的企業。
搶抓全球科技產業彎道超車的契機。近年來,全球科技產業競爭日趨激烈,各國紛紛發力未來產業競逐,加快部署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新賽道,未來產業已成為大國博弈的新焦點。如人工智能產業,我國致力于引領開源生態,近年來發布眾多開源大模型,尤其以DeepSeek為代表的大模型已吸引超20%的全球用戶注冊,打破“大算力”模式,打造低成本、可定制化的新模式。除了人工智能,量子科技、6G等新一代移動通信、算力芯片等也成為各國搶占的重要領域,我國戰略布局量子計算機、6G 試驗網絡、空天一體化通信、GPU等領域,加快構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生態。再如未來能源領域中的可控核聚變被視為終極能源解決方案,隨著仿星器等技術的快速突破,有望從根本上改變全球現有格局,重構國家能源和經濟格局。目前全球未來產業強弱格局尚未確立,發展未來產業是我國搶抓未來發展主動權、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所在。
借鑒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經驗推動我國未來產業創新發展
全方位激活未來產業的經濟增長新動能。以全方位協同發力為路徑,深度激活未來產業作為經濟增長新動能的潛力,構建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的新格局。一是完善投入增長機制。構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設立未來產業發展基金,引導長期耐心資本向前瞻性、戰略性領域集聚,為產業發展注入源頭活力。二是推動產業深度融合。利用前沿技術賦能傳統優勢產業,加速傳統產業向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轉型升級,實現價值鏈整體躍升。三是加速培育新賽道。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通過挖掘新模式新業態釋放新經濟增長點,推動經濟發展動能從傳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四是優化區域發展布局。指引地方因地制宜、先行先試,推動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形成規模效應和集聚優勢,強化產業輻射帶動作用。
全鏈條構建未來產業的顛覆性創新能力體系。統籌推進開源開放、場景驅動、制度改革、生態建設,打造顛覆性創新全鏈條體系。一是強化開源開放。推動基礎性、通用性技術成果開源共享,統籌布局建設概念驗證中心、中試熟化基地和應用驗證平臺,打造技術轉化閉環。二是強化場景驅動。實施未來科技應用場景創新工程,加大早期驗證場景建設,形成“場景驅動創新、創新賦能產業”的良性循環。三是強化制度改革。構建彈性包容監管體系,在國家級高新區、自貿區等條件成熟區域建立“未來產業沙盒示范區”,為顛覆性技術創新保駕護航。四是強化生態建設。培育專業化服務體系,加強國際創新生態協同,構建開放協同的創新生態系統。
全要素打造我國未來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提升路徑。鞏固優勢、前瞻布局、參與治理,全面提升我國未來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一是擴大優勢領域規模與影響力。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比較優勢領域持續發力,通過技術迭代升級、市場規模擴張、產業生態完善,確保在全球產業分工中占據價值鏈高端環節。二是前瞻布局前沿新賽道。建設未來產業瞭望站,組建戰略咨詢委員會,前瞻布局全球科技前沿領域,以早期介入和持續投入實現彎道超車。三是穩步推進國際區域合作。主動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人工智能、清潔能源、未來制造等領域的產能合作,共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園區,促進產業協同發展。四是深度參與全球治理體系。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主導或參與制定國際標準,牽頭組織具有行業引領性的國際會議,凝聚全球產業共識,推動形成有利于我國未來產業發展的國際規則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