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重慶市推動中醫藥產業融合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8-19 點擊:次
2025年1月9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重慶市推動中醫藥產業融合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渝府辦發〔2025〕4號,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為方便公眾全面了解有關情況,現作如下解讀。
一、制定背景和過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明確提出“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中共中央制定出臺《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大力推動中藥質量提升和產業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機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產業發展,將現代中藥作為高成長性產業納入全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統籌謀劃。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凝聚推動全市中醫藥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的政策合力、工作合力,深化產學研醫結合,推動現代中藥產業加快發展,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牽頭會同市級部門先后前往山東、江蘇、廣東等地考察學習經驗做法,深入市內重點區縣和中藥企業實地走訪調研,組織召開市級部門、區縣、企業和科研院所工作座談會,研究制定《行動計劃》,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二、主要內容
《行動計劃》包含總體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等三部分。
第一部分,總體要求。包括工作思路和發展目標兩方面。一是工作思路上以提升中藥質量為基礎,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全力打通產業鏈條,著力構建現代化中醫藥產業體系,努力形成“二產帶動一產聯動三產”的中醫藥產業發展格局,深化產學研醫結合,推動現代中醫藥產業加快發展,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貢獻中醫藥力量。二是發展目標上,明確到2027年,全市中藥材種植、中藥加工產值超過430億元。培育營收規模達100億元的領軍企業1家、50億元企業2家,打造2個百億級、4個50億級產業集群;培育10億元中成藥大品種5個、上億元大品種40個;省部級及以上中醫藥科研平臺達45個,研發中藥創新藥1—2個。
第二部分,重點任務。《行動計劃》作為推動全產業鏈統籌發展的綜合性政策文件,針對中醫藥產業鏈條長、環節多、政策合力和工作合力有待加強等問題,給出具體解決方案,共提出5項行動、18條任務,強化了中藥材從“田頭”到“口頭”的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政策供給,推動實現產業鏈上下游互聯互通互補。一是中藥材種植業提質增效行動,立足重慶現有產業基礎,部署優化空間布局、聚力打造“渝十味”、推動規范化種植、加強資源保護利用等4方面具體任務,引導區縣差異化發展,支持打造“大巴山藥谷”“武陵藥都”等重慶道地優勢藥材產業集群、建設“渝十味”百萬畝級戰略儲備基地,推動“渝十味”全產業鏈發展。二是現代中藥振興發展行動,包括打造現代中藥產業集群、大力開展中藥企業引育、培育“渝產中藥”大品種、推動醫療機構中藥制劑創新發展等4方面具體任務,提出建設重慶市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涪陵區現代中藥產業集聚區等中醫藥產業集群,建設技術服務、成果轉化、產業孵化、檢驗檢測等公共服務平臺,發布重慶市中成藥大品種目錄并支持優勢大品種二次開發,打造“渝產中藥”品牌。三是“中醫藥+”衍生產業拓展行動,包括加快布局食藥物質新賽道、研發“中醫藥+”衍生產品、發展“中醫藥+”文旅康養等3方面具體任務,提出建設一批食藥物質產業基地,打造“三誠特飲”“藿香小可樂”等系列爆款產品,打造“巴渝藥膳”品牌。四是科技創新賦能行動,包括完善科研體系、強化人才引育、強化科技創新等3方面具體任務,提出要強化有組織科研,聚焦重點渝產優勢中藥材,加強品種選育培育、高效種植(養殖)、病蟲害防治、抗生素替代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五是全鏈條服務優化行動,包括優化審評審批、提升質量標準、強化流通儲備、支撐臨床應用等4方面具體任務,提出構建“研審聯動”創新服務體系,包含實施“一品一策”幫扶、建設中藥全流程質量追溯體系、建設產地交易中心和數字化交易平臺、支持臨床應用等系列措施,助推中醫藥產業發展。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明確由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牽頭研究重大事項、重大政策,要求各區縣政府嚴格落實中醫藥產業發展主體責任,結合自身實際編制本地區中醫藥產業發展規劃并推動實施。
來源: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