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區:推動“科創策源地、產業先導區、品質主城區”加速蝶變——在“一山兩湖”采掘“金礦”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8-20 點擊:次
合肥高新區推動“科創策源地、產業先導區、品質主城區”加速蝶變——
在“一山兩湖”采掘“金礦”
夕陽西下,合肥蜀西湖南岸,量子國家實驗室的燈光漸隱,不遠處的商業綜合體華燈初上,科研人員或沿湖慢跑,或在咖啡廳小聚……一派“人、城、產”交融的景象,猶如一幅水墨畫,賞心悅目。
“五年前剛來時,這片還是待開發之地。如今推窗見綠、出門入園,創業氛圍和生活品質同步躍升。”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一位專家的感慨,源自“一山兩湖”的蝶變。
如今,在合肥高新區,以“大蜀山、蜀西湖、北雁湖”為軸的“一山兩湖”,成了構建高品質主城區的核心空間載體,推動“科創策源地、產業先導區、品質主城區”加速蝶變。
動態丨合肥高新區:推動“科創策源地、產業先導區、品質主城區”加速蝶變——在“一山兩湖”采掘“金礦”
“一山兩湖”不僅是好山好水
時過大暑,小雨密織。海拔284米的大蜀山,山霧氤氳。中國科大先研院的一位年輕博士打著雨傘,享受林間小徑的愜意。在他看來,清晨散步不僅是鍛煉身體,更是思維放松和靈感醞釀的時刻。
作為合肥市區最高峰,大蜀山擁有95%以上的森林覆蓋率,年涵養水源超千萬立方米,是高新區乃至合肥市天然的“生態綠肺”。作為“一山兩湖”的一“極”,大蜀山與蜀西湖、北雁湖共同構筑合肥高新區高品質主城區的骨架。
“一山”為屏,“兩湖”生輝。
與大蜀山遙遙相望的蜀西湖,環境優美,環湖科創資源“磁場”強勁。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大先研院、國家類腦實驗室等“國之重器”環湖矗立,湖區3公里半徑內集聚高新技術企業超700家,平均每平方公里達25家。一位智能裝備企業的研發人員篤信:“湖光山色間,靈感自然涌現。”
與蜀西湖呼應,北雁湖奏響了“治水興產”的交響樂。北雁湖依托1100畝湖面,成為合肥首個水土保持主題宣傳公園,圍繞其周邊,高端商業綜合體接連落地,高端住宅開發建設加速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加快布局,豐富多元的生活場景正在成形,一方詩意棲居、英才薈萃的環湖現代化生態樂土躍然而出。
“‘一山兩湖’是合肥生態‘金名片’之一,奠定了合肥高新區宜居宜業的生態根基。”合肥高新區建設發展局負責人指著一張規劃圖介紹,依托“一山兩湖”好生態,合肥高新區啟動“兩湖一鎮”(北雁湖、蜀西湖及訊飛小鎮)“三年行動計劃”規劃建設,使其成為推動城市空間優化與功能升級的關鍵支點,致力于打造新時代產城融合典范和科創生態樂園。
“我們要讓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合肥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要讓“一山兩湖”撐起高新區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發展脊梁。
在“一山兩湖”構筑“良巢”
晨霧散去,合肥西郊大蜀山綠意蔥蘢。這里,是合肥高新區的夢想起點。1991年,大蜀山南麓的2.2平方公里土地,孕育著38家初創企業。34載奮進不息,如今園區版圖已拓展至194平方公里,匯聚市場經營主體超10萬家。
從筑夢“高新”到乘風破浪,合肥高新區選擇由“山”向“湖”進發。“以好生態滋養城市建設與發展品質,也是合肥高新區加速融入高品質合肥城市發展的必然。”長期關注合肥發展的區域經濟學家程必定認為,合肥高新區立足大蜀山的“拓荒基點”,必然要向域內的蜀西湖、北雁湖推進,以“一山兩湖”力促“人、城、產”和諧共生。
以“一山兩湖”好生態為依托,合肥高新區加速拓展一切為了人的發展新空間。
在城市建設上,合肥高新區圍繞“一山兩湖”,按照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標要求,從生態、交通、教育、醫療、治理等各方面實施系統改進和提升工程。
目前,域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六大片區”,168中學、科大附中、48中等名校齊聚,“高新皆名校”的愿景正照進現實。醫療配套同步升級,省立口腔醫院投用,安貞醫院加速建設。環湖智慧跑道、文體公園、健身路徑等一系列人性化建設,讓詩意生活觸手可及。
“良巢”,自然引來“鳳凰”。如今,在“一山兩湖”移步換景,“創新密度”令人驚嘆。在數公里半徑范圍內,常見中國科學院研究員與創業公司CEO在咖啡店內探討技術轉化,高校團隊向投資人演示產品原型……
肥沃的創新“土壤”加速催生了令人驚艷的“化學反應”: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團隊加速攻關下一代量子計算機核心技術;科大硅谷孵化園平均每3天就有一家科技公司注冊成立;中國聲谷每日都有人工智能專利誕生……高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沿“一山兩湖”全鏈條布局。
隨著“生態金礦”開采加速,沿“一山兩湖”生長的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加速“融合”。
目前,擁有“一山兩湖”的合肥高新區以全市1.7%國土面積、3%人口和5%能耗,實現全市11%GDP,貢獻全市超20%的財政稅收,培育全市30%國家高企、40%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40%上市公司。
耕耘更好的“一山兩湖”
“要以長三角先發城市群為坐標系,進一步拉高標桿,系統推進空間開發、產業升級與生態價值轉化多維發力,打造新時代產城融合典范和科創生態樂園。”日前,合肥高新區召開“兩湖一鎮”專題會議,進一步推進“一山兩湖”區域內的北雁湖、蜀西湖、訊飛小鎮三大重點片區規劃建設,高質量實施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新的起點,面向“十五五”,面向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合肥高新區正在加速做好“一山兩湖”大文章,打造高品質主城區,讓合肥這座“養人之城”更近悅遠來。
7月30日,合肥高新區與合商科技就北雁湖片區商業綜合體開發項目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這標志著國內頂級商業IP“合生匯”高端綜合體項目正式落戶高新區北雁湖核心區域。“合生匯”落地,再次見證合肥高新區“一山兩湖”的優質生態滋養和驅動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高質量發展魅力。
“一山兩湖”滋養下的“三生融合”,自然點燃了年輕人的夢想。
炎炎夏日,在科大硅谷核心區——合肥高新區望江西路與火龍地路交口西南角的中安創谷“科漂驛站”,正上演著一場場思維激蕩的“頭腦風暴”。在這片擁有“一山兩湖”的熱土,年輕的創業者們,以人工智能為筆,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勾勒著未來人類心理世界的藍圖。
支撐年輕人大膽構想的,是全國首創“驛站”的獨特模式:巧妙地將免費住宿、創業工位、政策咨詢、環境考察、創業輔導等關鍵要素融為一體,打造出“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合一的理想創業生態。“驛站模式從根本上解決了創業者的后顧之憂,為我們提供了堅實的落腳之地,讓夢想在此扎根、生長。”年輕的創業者坦言。
為不斷提高產城融合的“力度”,合肥高新區立足“一山兩湖”與江淮運河生態稟賦,未來三年將投入超500億資金推進城市有機更新,3500畝商業住宅用地將有效破解職住平衡難題。從基礎設施完善到公共服務升級,全區194平方公里區域正加速變身“科技創新、產業發達、宜居宜業”的品質新區,實現產業與城市的同頻共振。
有了“一山兩湖”的滋養,合肥高新區科技與產業創新升級的底氣更足。目前,《高新區智能制造2030計劃》出臺。該計劃整合合肥高新區五大產業基礎,聚力培育先進光儲、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三個千億級支柱產業。
“我們要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奮勇爭先,向著‘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目標穩步邁進。”合肥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