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來看看它的產業鏈構成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8-18 點擊:次
前幾天,新華社發文《躍升: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提質向新》,其中明確提到,“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躍升背后,是“十四五”以來新能源汽車產業全鏈條的系統性突破——新能源汽車行業是指進行新能源汽車生產與應用的行業,其產業鏈覆蓋極其廣泛。那么,這條產業鏈條有多長?來看這篇銀創智庫的報告:
壹 || 從上游環節來看,涵蓋鋰礦等資源的開采,以及電芯生產所需的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等關鍵電池材料。
貳 || 中游聚焦于關鍵的電池、電機、電控系統,還有智能駕駛、網聯化系統配套的各類零部件制造。
叁 ||下游則延伸至整車的生產制造,以及后續市場的服務環節,包括售后、充換電、金融等相關業務。
上游主要包括各類原材料
具體可分為電池核心材料、車身及結構件材料、電機相關材料等,分別對應產業鏈中游不同部件的生產需求:
1.電池核心材料:鋰礦、鎳礦、鈷礦、錳礦等礦產資源,是生產鋰電池正極材的基礎原料;石墨是生產鋰電池負極材料的核心原料;聚乙烯、聚丙烯是制造電池隔膜的主要原料;六氟磷酸鋰是生產電解液的關鍵成分。
2.車身及結構件材料:鐵礦、鋁是車身板材的主要原料;碳酸硅、硅粉等則用于車身部分結構件的生產。
3.電機相關材料:稀土是生產電機磁材的基礎原料,而稀土永磁材料則是制造電機磁鋼的核心材料。
中游包括核心零部件及系統制造
具體包括關鍵電池、電機、電控系統,智能駕駛、網聯化系統所需零部件以及汽車車身及附件:
1.電動化零部件以電池、電機、電控(“三電”系統)為核心,配套熱管理系統(為電池、電機、電控等設備提供散熱、保溫及溫度精準控制),是支撐車輛電動化的核心載體。
2.智能化零部件圍繞智能駕駛功能實現,分為感知、決策、執行三大環節。感知系統包括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超聲波雷達等,負責環境與車輛狀態的信息采集; 決策系統以自動駕駛芯片、智能駕駛域控制器為硬件核心,結合算法軟件構成智能駕駛系統,負責環境判斷與駕駛決策;執行系統以線控制動、線控轉向、電控懸架等底盤部件為核心,負責執行決策系統的控制指令。
3.網聯化相關零部件包括車聯網通信及智能座艙部件,網聯化部件聚焦車與外界的信息交互,包括車聯網通信模塊,支撐車輛聯網、遠程控制及V2X(車與萬物互聯)功能;智能座艙部件作為人機交互核心,包括座艙域控制器、車載顯示屏、人機交互系統、AR-HUD、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等,融合網聯功能與用戶體驗。
4.車身及內外飾零件,包括車身結構及內外飾;電子電氣連接,負責整車電路信號傳輸;以及基礎功能部件,保障車輛基礎行駛與安全。
下游包括整車制造及綜合服務
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制造按照應用領域可分為乘用車、商用車以及專用車。
綜合服務涵蓋能源補給服務以及后市場服務,形成車輛全生命周期的支撐體系,其中充換電服務包括充電樁、換電站、加氫站等能源補給設施的建設與運營,后市場服務包括汽車金融、汽車保險、汽車租賃、汽車維修養護、二手車交易、電池回收利用等。
相較于傳統汽車產業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上下游邊界顯著拓展。上游延伸至鋰、鈷等礦產資源開發及智能芯片研發,中游延伸至動力電池、智能科技、新材料等關鍵領域,零部件總量雖因取消發動機、變速箱等傳統機械部件而大幅減少,但核心的“三電系統”(電池、電機、電控)、智能駕駛、車聯網等系統的技術復雜度顯著提升,下游延伸至充電/換電設施、車聯網服務、動力電池回收與梯次利用等全新領域;整體而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需形成深度協同,最終形成強調 “電動化+智能化”的多維度融合的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