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高新區謀劃7個領域改革 促進高質量發展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4-10 點擊:次
日前,海口國家高新區召開第19次黨工委(擴大)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園區7個領域改革工作,既要登高望遠又要著眼當下,圍繞"三個緊扣"(緊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新舊動能轉換和結構優化升級,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緊扣制約和困擾實體經濟發展的軟肋和瓶頸。緊扣高質量發展,提高招商質量,土地投入產出與園區運營效益。)全面提高園區運營效益。
會上,海口國家高新區副主任韓青、總經濟師李雄以及各有關負責人分別從園區運營改革、產業發展改革、園區治理改革、人才引進服務改革、產業優惠政策改革、產業服務下沉改革等七大方面進行了系統匯報。海口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林一民逐一進行點評說明。
園區運營改革方面,為解決開發區功能、職責、職能不協調等問題,通過建立云龍產業園統籌服務中心,堅持園區運營與國有企業改革、園區生態文明建設、綜合整治、提升優化服務相結合的模式,推動"園中園"建設,提升園區國際化水平;為企業項目提供快捷、高效率、高質量的"保姆式"服務;實現節約用地,提高土地產出率。
產業發展改革方面,《海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對于促進園區區經濟建設和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法制保障作用。《條例》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有5年,已不滿足正處于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的高新區。未來高新區將以解放思想為先導,結合建省經濟辦特區30周年,圍繞園區產業向高質量發展"并軌",把高新區建設成顏值高、氣質佳、活力足的好園區。
園區治理改革方面,終堅持黨建引領安全生產,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尋求突破:一是圍繞落實"三個主體責任",織牢安全生產防控網。"三個主體責任"即:安全生產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個體生命自我保護責任。二是加強黨管安全發展,筑牢安全發展思想根基。三是引進"杜邦"管理模式,實現安全生產跨越式發展。四是安全隱患排查實行網格化管理,實現監管關口前移。
園區國企改革方面。要堅持黨對國企領導地位的不動搖。一是著重解決國企黨建工作"寬松軟"的問題,從體制機制、責任體系、黨員隊伍出發,抓好。二是重視、補上資產建設的歷史欠賬,結束"下無一寸地、上無一片瓦"的窘局,要盤活美安加速器、新總部經濟區、南區鄰里中心3個項目,有效化解債務風險;。二是"走出去"要取得重大突破,徐聞原料藥產業園和徐聞開發區的平臺對發控來說是重大機遇,要抓住;三是發控公司要正確面對多年形成的債務和風險,勇于承擔、勇于化解。。
人才引進服務改革方面,一是啟動"園區人才摸底"行動,摸清人才底數。二是啟動人才引進和"麻雀解剖"行動,聽取園區企業、專家和相關部門對人才引進和人才服務的真知酌見。三是加快海外科學家工作站建設,建造海外科學家的"高新區之家"。吸引科學家和專業領軍人物入園區創業,壯大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隊伍,打造海南人才集聚高地。四是加快推進人才公寓建設工程。努力解決園區人才住房的后顧之憂。五是開設"才聚高新,智撐發展"專欄。編輯《高新區高層次人才風采錄》,通過網絡、新媒體大張旗鼓宣傳人才工作政策、經驗和先進典型,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社會環境。
產業政策研究與改革方面,在編制印發了《海口國家高新區入駐園區企業與項目享受地方優惠政策清單》后,海口高新區啟動 "511+2"靶向招商工程,今明兩年重點對生物制藥、醫療器械、現代服務業等在內的多家質量高、附加值高"511"企業進行精準招商。鑒于海口高新區僅依托國家及海南省出臺的政策,對其招商引資具有一定的限制,在此背景下,海口高新區亟待出臺一批補充性政策。為此,高新區決定啟動:一是對國家及海南省層面目前施行的招商引資方面優惠政策按我省重點發展的十二大產業進行細致梳理及分析,使投資者能夠快速全面了解在海口高新區投濟可享受的相關優惠政策;二是在此基礎上,制定高新區招商引資應出臺的補充政策目錄,進一步發揮國家級高新區的作用,全面激活高新區創新動能,從而提升海南省及海口市經濟發展水平。
產業下沉服務改革方面,把工作力量壓倒一線上去,通過"下沉式"服務,落實"節點式"管理。產業發展是園區的生命線,具體來說就是整合各部門、各單位工作力量,實行項目招商、落地、開工、竣工、投產、運營全過程服務。主要措施:明確服務對象:產業、項目、人才,改進服務方式,落實首問責任制、落實服務時限、落實責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