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縣城新型城鎮化典型案例:湛江市遂溪縣“五鏈同構” 打造百億級食品產業集群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9-26 點擊:次
編者按:為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省發展改革委梳理總結了近年來省內形成的系列做法,供各地推進相關工作參考借鑒。
典型案例:
湛江市遂溪縣“五鏈同構” 打造百億級食品產業集群
遂溪縣立足農業資源稟賦和工業基礎,緊扣“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發展導向,創新實施產業鏈、價值鏈、人才鏈、供應鏈、服務鏈“五鏈同構”模式,推動農食融合高質量發展,加速農業大縣向食品強縣轉型。遂溪縣食品工業總產值連續4年突破百億元,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60%,入選首批“廣東省食品工業培育試點縣”;遂溪健康生態食品產業集群成為粵西唯一的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產業集聚效應顯著增強,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一、主要做法
(一)聚焦產業鏈重塑,夯實產業基礎
一是明確差異化發展路徑。依托“中國第一甜縣”“國際長壽養生基地”優勢,確立“綠色生態、養生健康、藥食同源”主攻方向,構建以農產品、畜牧業、海產品深加工及大健康食品為核心的“1+4+N”產業體系,延伸冷鏈物流、展銷文旅等配套產業。二是實施集群化升級行動。出臺《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推進產業結構優化、產業鏈協調發展等七大工程,打造食品工業集聚升級示范區。建成省級健康食品特色產業園,培育預制菜產業集群,集聚規上食品工業企業43家,其中32家納入健康生態食品產業集群,產值超億元企業達16家。三是創新精準化招商機制。制定食品產業鏈圖譜,建立“走出去+引進來”招商機制,組建58人遂溪縣招商顧問團隊,推行全員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引入正大食品、恒興食品等龍頭企業,帶動預制菜產業集群總產值突破40億元。
(二)強化價值鏈提升,增強產業競爭力
一是完善品牌標準體系。建立“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三級體系,培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個、證明商標3個,全國名特優新產品12個,省級名牌產品18個;推出預制菜產品10大類200余款,福東海品牌躋身全國藥食同源類目前二。二是構建科技創新體系。打造越秀-遂溪“反向飛地”科創中心,與高校共建火龍果、甘薯科技小院,推動甘蔗、紅薯等品種改良和產品研發。三是筑牢質量安全防線。健全縣鎮村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監管體系,建成農藥殘留快檢工作站16個;制定《預制菜品質分級及評價》等團體標準,以企業主導填補行業空白。
(三)優化人才鏈建設,激發創新活力
一是搭建產才融合平臺。創新“一站多區+全域鄉村振興人才驛站”模式,吸引青年返鄉創業,培育火山紅薯等億元級品牌;預制菜產業園集聚高技能人才9人、技術工人1100余人。二是深化引才育才機制。柔性引進博士11人、技術人才336人;支持五洲藥業、天益生物組建科研團隊,建成國內最大的麥角甾醇生產基地和紅曲色素(市占率60%)生產基地。
(四)貫通供應鏈網絡,優化產業生態
一是強化原料基地支撐。建成火龍果、生豬、南藥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形成火龍果、甘薯、水產等超30億元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獲評“中國金鯧魚之都核心產區”等稱號,農林牧漁業產值穩居全省前列。二是拓展電商銷售渠道。實施“電商平臺+物流企業+人才培育”模式,2024年電商網絡銷售額達16.72億元,同比增長10%。三是完善物流配送體系。優化三級物流網絡,整合資源降低物流成本10%以上,經驗獲省商務廳推廣。
(五)創新服務鏈機制,優化營商環境
一是強化園區載體建設。多渠道投入資金完善健康食品產業園“七通一平”設施,完成土地收儲1400畝,破解征拆資金難題。二是提升行政服務效能。推行“組團式”服務機制,實現企業開辦0.5天辦結、證照審批3個工作日完成,落實“園區事園區辦”,企業滿意度顯著提升。三是創新金融服務模式。設立產業投資引導基金,開發“番薯貸”“金鯧魚貸”等特色產品,建立政金會商制度,推動金融機構精準對接“百千萬工程”白名單企業。
二、主要成效
產業規模持續壯大,截至2024年底,遂溪縣規上食品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12億元,食品工業總產值連續四年超百億元,占遂溪縣規上工業總產值(173.5億元)的64.55%;預制菜產業集群產值突破40億元,規上食品企業達43家,億元級企業16家。品牌價值加速釋放,培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4項、省級以上名牌產品30項,福東海等3個品牌入選“湛江老字號”“湛品”體系吸納區域公用品牌3個、產品品牌9個。就業帶動能力增強,食品產業集群吸納技術工人超1100人,電商產業帶動就業崗位3000余個,返鄉創業青年年銷售額破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