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產業轉型不斷升級 產業集群持續壯大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8-27 點擊:次
今年以來,我市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聚力打好“八場硬仗”,錨定重點產業鏈群建設核心任務,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三大產業集群”加速壯大,為全市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
追“光”逐“電”
光電子產業向高向新
2023年,我市成功引進隆基綠能落戶新材料產業園區,建設銅川隆基12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目前,該項目建成生產線八條、投運七條,最新一代HPBC2.0高效電池正式下線,成為全球量產效率最高的電池技術,為引領光伏產業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今年以來,新材料產業園區堅持科技創新驅動,踐行綠色低碳理念,圍繞光電子、新材料、現代建材三大主導產業,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逐步形成綠色化、特色化、集群化的產業發展格局,已成為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重要承載區、秦創原“三項改革”成果轉化示范區、未來產業聚集區。
截至目前,入園企業達到106戶,規上企業達到33戶,億元以上企業發展到10戶,1月至7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5億元,同比增長31%。
項目建設是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支撐。今年,園區圍繞打好重點產業鏈群建設硬仗,聚焦主導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發揮鏈主企業和招商大使作用,開展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1月至7月共簽約項目9個,涉及資金13.1億元。同時,聚力打好擴大有效投資硬仗,今年共實施項目43個,其中產業類項目32個,基礎設施項目11個。計劃新開工項目15個,已開工14個,開工率93.3%。硅光電子、捷勇迅光電等項目進入生產調試階段,盛力建材、中輝電力裝備等項目完成主體建設。配套的廢水站、110KV變電站、電力管廊、凈水廠建成投運。新材二路、新材四路、華原六路地下管網全線貫通,實現北部片區雨污水管網全覆蓋。華能鐵路專用線軌道鋪設完成,預計年內實現通車,將填補園區鐵路物流運輸的空白。南部片區總排水、隆基排水正在加快建設,年內可投入使用,將徹底解決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多年來的困擾,極大地提升園區綜合承載力。
同時,科技創新作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要素,近年來,園區搶抓秦創原發展機遇,充分利用“三項改革”政策,不斷鞏固擴大作為全省光電子產業“一核兩翼”和“追光計劃”重要組成部分的優勢,創建了國家瞬態光學重點實驗室特種激光研究中心、陜西省先進光學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等7個創新研發平臺,成立了4個院士專家工作站。園區被確定為陜西省專利導航服務基地,現有授權專利185件、有效發明專利39件、高價值專利30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38戶、高新技術企業18戶、專精特新企業7戶、省級上市后備企業3戶。加大校地合作力度,先后與20余家院所高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組建了50余人的博士服務團,引進高層次人才60余名,為企業發展招引專業技術人才700余名,落地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2個,建立了西安交通大學等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園區先后獲批光電子特色產業園區、秦創原先進激光與光電集成產業創新聚集區、光電子網信軍民融合聚集區,今年被人社部評為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更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園區把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發展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聚焦破解企業痛點難點堵點,采取縣級領導包抓、科級領導包聯、工作專班推進機制,緊盯企業所需所盼所急,優化提升“同心辦”一站式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貼心服務,高效便捷辦理各類業務手續40余項。落實政企懇談機制,組織召開光電子產業高質量發展政企懇談會、政銀企對接會3次,全面梳理企業訴求,清單化跟進落實,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針對服務企業短板弱項,實施光電子產業園綜合服務功能提升改造項目,新建追光咖啡屋、24小時無人智能便利店、芯光驛站,新增了充電樁、ATM機等服務設施。同時,著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服務和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強外貿企業培育,助力企業“走出去”,累計發展外貿企業16戶、外資企業8戶,產品出口東南亞、日韓地區及歐美市場,1月至7月外貿進出口完成1640余萬元。
新材料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楊軍說:“我們將結合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特色優勢,主動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布局未來產業,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為全市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貢獻園區力量。”
創新融合
耀瓷產業持續“換擋”加速跑
5月21日至25日,第九屆絲博會上,銅川文旅消費展館內,耀瓷產品人氣火爆。同時,耀州窯文化基地在展會期間簽約陶瓷項目13個,為耀瓷產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8月1日至14日,2025年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實訓在耀州窯文化基地舉行,來自全國12個省份的學員齊聚于此,互相切磋技藝,千年瓷藝在新舊觀念的碰撞中點燃創新的火花。
暑假期間,耀州窯文化基地更成了研學熱地。一批批身著校服的學生循著千年窯火的蹤跡而來,在沉浸式體驗中領略傳統陶瓷文化的魅力。
……
今年以來,耀州窯文化基地聚焦“三大產業集群”建設,緊扣“工業強基、新質添力、文旅提升”主線,持續夯實產業基礎,提升園區能級,培育創新動能,全力打造核心競爭力強的先進陶瓷產業集群,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上半年,基地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1%,工業增加值增長16%,發展動能持續增強。
產業集聚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基地堅持龍頭引領、鏈群互動的發展思路,通過實施精準招商和產業鏈培育,推動產業集聚取得階段性成效。做強電子陶瓷產業鏈。成功引進陜西澳華瓷業熔斷器陶瓷管殼項目、陜西華星電子高性能電子功能陶瓷材料項目,提升電子陶瓷從基礎原料到核心部件的垂直整合能力;引進陜西國勝鑫隆電子科技壓敏陶瓷電阻器項目,完成電子陶瓷在電路保護領域的系列化產品布局,企業實現當年投產當年入規;引進陜西青云智通高端微型精密電磁閥項目,推動電子陶瓷向生物醫療、環保等領域拓展。放大特色品牌效應。發揮“銅川電瓷”區域品牌優勢,引進銅川銅瓷95瓷、華海啟晨50瓷等項目,推動基地成為全國最大的靜電除塵器高壓陶瓷絕緣子生產基地。培育新興產業動能。成功引進陜西科谷新材料無壓燒結碳化硅項目,有效彌補了產業鏈在高性能陶瓷材料領域的短板。目前,基地已構建從基礎材料研發到關鍵部件制造的產業體系,產業鏈配套能力持續提升,先進陶瓷產業總產值年均增長60%以上。
深化拓展校企合作,是激活耀瓷這一千年傳統產業創新動能的關鍵路徑。基地深入貫徹創新驅動戰略,實施“設備換芯、生產換線、產品換代”工程。
在實施智能化升級方面。耀州窯陶瓷發展公司引進智能控制系統,生產成本降低45%、能耗降低52%,成為西北地區青瓷單體產能最大的企業。
耀州窯文化基地暑期研學游熱度攀升
在構建產學研體系方面。積極融入秦創原平臺,建立“校企聯合實驗室”1個,轉化成果4項。其中,銅川銅瓷與西安交大聯合研發的增韌氧化鋁陶瓷實現量產;與西安航空學院預研的兆赫級飛輪儲能電機支撐絕緣子應用于北京地鐵軌道交通;與西安科技大學研發的低低溫防結露增韌氧化鋁絕緣子完成小試,性能提升45%。
在拓展協同創新方面。與西安交大微電子學院共建科研成果轉移中心,引導澳華瓷業、國勝鑫隆等骨干企業與陜西科技大學戰略合作,圍繞關鍵技術聯合攻關。目前,基地已培育陶瓷領域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1家。
深化多元供給,激活“文旅+”消費動能,不僅能讓古老的瓷藝煥發新生,還能為地方經濟和文化產業注入活力。為此,基地深入推進“產業升級、文化賦能”互融共進,通過提升文旅服務、打造研學王牌產品、拓展瓷茶融合賽道、打造“耀州瓷+直播+文創”模式、創新消費場景等舉措,加快推動耀瓷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與此同時,基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健全完善全周期服務體系,提升服務效能。從推行“企業點單、政府代辦”服務模式,建立項目全過程服務機制,到強化政策支持保障,深化“政銀企”對接服務,再到扎實推進“吾銅引鳳”人才專項行動……一項項務實舉措環環相扣,既為企業發展掃清障礙,也為基地的長遠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讓營商環境的“軟實力”成為推動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的“硬支撐”。
耀州窯文化基地管委會主任劉鵬說:“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實施項目建設攻堅行動、精準招商提質行動、創新生態培育行動、文旅融合升級行動、營商環境優化行動,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進先進陶瓷產業提質升級,不斷增強創新動能和核心競爭力,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延鏈強鏈
鋁產業集群集聚發展
在董家河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機器轟鳴不斷,車輛來往穿梭,工人鉚足干勁搶工期、趕進度;生產車間內,智能化流水線高速運轉,鋁液在各個深加工車間完成“變身”,以多樣的鋁制品形態走向市場。從建設工地到生產一線,園區處處熱火朝天,展現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勢頭。
作為全省34條重點產業鏈中“鋁鎂鉬深加工”產業鏈承載地、全市產業轉型主戰場。今年以來,董家河循環經濟產業園區錨定鋁基新材料首位產業和汽車裝備配套產業,以招商引資為牽引、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營商環境為保障,推動產業鏈群建設實現新突破。2025年上半年,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01.3億元,同比增長15.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14億元,同比增長31.82%;新增入庫項目9個,培育入規企業2戶,為全市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
招商引資是推動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引擎。園區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首要任務,緊緊圍繞鋁基新材料、汽車裝備配套兩條重點產業鏈,堅定不移開展靶向招商、叩門招商、以商招商,持續延鏈補鏈強鏈,推動產業集群集聚發展。上半年,按照產業園招商圖譜,累計“走出去”12次、“請進來”16次,參加絲博會等招商推介活動5場次,重點洽談推進錦棉智創年產3萬噸車用保溫材料、華潤電力系統智能升壓裝備制造等一批高質量產業項目,共計簽約產業項目7個,涉及金額13.68億元。引進省際項目到位資金2.8億元、市域外項目到位資金4.74億元、利用外資100萬美元,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同時,項目建設也是撬動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點。園區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主要抓手,成立項目推進工作專班,定期召開項目建設推進會,實施項目包抓包聯機制,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問題,確保項目按計劃順利推進。一方面,加速產業項目建設。建立“五個一批”項目庫,全年實施產業項目14個,總投資51.9億元。上半年,新開工年產5萬噸鋁基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項目3個,總投資22.6億元;建成投產東易特嘉年產10萬噸鋁板帶箔等產業項目4個,全面達產達效后預計新增產值19億元;持續推進年產3萬噸精鋁及高純鋁等在建產業項目8個,全面達產達效后預計新增產值84.3億元。下半年,計劃建成投產年產12萬立方米鋁復合板生產線等項目5個,全面達產達效后預計新增產值13億元。另一方面,推進基礎設施配套項目建設。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政策,謀劃實施雨污管網等基礎設施配套項目,涉及投資金額11.86億。
一批批優質企業落戶園區,一個個重點項目拔地而起,這蓬勃生長的態勢背后,離不開愈發堅實的硬環境支撐。近年來,園區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服務圍著企業轉,構建全維度、精準化服務體系,努力營造“入園就是回家”的營商環境,讓企業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
在招商引資環節,推行招商引資項目聯席協商機制,主動邀請環保、工信、金融機構參與產業園招商工作,提高項目落地成功率;匯編“入園辦事流程”,提供透明指引,減少企業跑腿次數和時間成本;印制“惠企政策服務指南”,提高優惠政策知曉度,增強企業在產業園投資信心。
在項目建設環節,“一對一”做好項目服務保障工作,第一時間協助業主辦理土地規劃、立項備案等手續,辦理時間壓縮至0.5個工作日;跟蹤服務項目建設進展,積極協調供電局、自來水公司、燃氣公司等要素保障部門提供服務保障,確保德沃智達等企業用電、用氣等需求。
在企業發展環節,及時掌握并落實好中、省、市最新惠企政策,全力支持企業增資擴產、設備更新、新品開發。今年上半年,撥付政策性獎補資金1794萬元;舉辦統計業務知識、環保安全政策、產業智能化發展等各類培訓13次;組織達美輪轂成功申報先進級智能工廠、家樂機電等3家企業成功申報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企業獲得感顯著增強,更有信心、有動力在產業園這片熱土上繼續深耕細作、延鏈發展。
董家河循環經濟產業園管委會主任張強說:“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堅定不移大抓產業、大抓招商、大抓項目,充分發揮產業園主戰場、主引擎作用,突出強龍頭、育新質、優生態,打好產業鏈群建設硬仗,打造西部鋁基新材料產業高地。”
記者手記
入秋后的銅川,夏日的余溫還未散盡,新材料產業園區、耀州窯文化基地、董家河循環經濟產業園已涌動著別樣生機。在三大產業園區采訪的日子里,記者真切觸摸到銅川在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的強勁脈搏,看到銅川邁向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的堅實腳步。
新材料產業園區聚焦新型材料研發與產業化,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推動產業向精細化、高端化方向邁進,為銅川產業升級注入科技動能。
耀州窯文化基地深挖千年陶瓷文化底蘊,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通過文化創意與產業融合,打造兼具文化價值與市場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集群,讓傳統技藝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機。
董家河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秉持綠色發展理念,通過技術革新與循環模式融合,打造兼具綠色特質與高端競爭力的鋁產業集群,讓老牌鋁產業在新發展階段煥發新活力。
從實驗室里的技術攻關到文化工坊的匠心傳承,從循環生產線的高效運轉到產業生態的協同構建。記者看到,三大產業園區正以產業鏈群建設為抓手,打破傳統發展路徑依賴,不斷激活城市發展的新動能,共同勾勒出銅川產業轉型的生動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