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規劃的主要內容和重點發展項目詳細解讀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8-20 點擊:次
“十五五規劃”即中國未來2026-2030年的國家發展計劃,是政府制定的第15個“五年規劃”,也是作為我國邁向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重要銜接規劃,其出臺對于指導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間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新時期,“十五五”規劃將面臨世界經濟急劇變化、規則劇變、戰略定位與實際執行反差等挑戰,國家發改委及地方相關機構已啟動了前期研究工作,以確保地方規劃能夠準確把握時代脈搏,推動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一、關于國家發改委2024年1月、3月,正式發布的2024年第一批、二批“十五五”研究課題征集公告。
第一批研究課題主要聚焦“十五五”相關的宏觀問題,涉及經濟走勢、科技革命、產業鏈供應鏈、經貿體系、能源格局、地緣政治格局演變、人口發展、人工智能、國民經濟重大比例、數字經濟、產業新賽道、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等重大宏觀問題及趨勢。
第一批研究課題
1.“十五五”時期世界經濟走勢及對我國影響研究
2.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及對我國影響研究
3.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變化趨勢及對我國影響研究
4.全球經貿規則體系變化趨勢及應對舉措研究
5.全球能源格局演變趨勢及對我國影響研究
6.國際地緣政治格局演變趨勢及對我國影響研究
7.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演變趨勢及應對舉措研究
8.“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研究
9.人口發展趨勢對“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影響研究
10.人工智能技術變革對“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影響研究
11.“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研究
12.“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指標研究
13.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系研究
14.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研究
15.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內涵和目標研究
16.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主攻方向和任務舉措研究
17.建設與科技強國相匹配的人才培養體制機制研究
18.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研究
19.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的路徑舉措研究
20.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的制度和政策研究
21.我國產業未來發展新賽道新優勢研究
22.貫通區域協調發展和區域重大戰略的體制機制研究
23.深化市場化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重大舉措研究
24.優化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研究
25.構建國有和民營企業高質量協同發展新格局研究
26.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階段性目標和關鍵舉措研究
?
第二批研究課題主要聚焦“十五五”相關專業性問題,涉及交通運輸、醫藥衛生、特殊困難群體、職業教育、城鄉建設用地、環境污染、服務貿易、戰略性礦產資源、產業供應鏈韌性和金融風險化解等重大問題及趨勢。
第二批研究課題
1.交通運輸體系與重大生產力布局適配性研究
2.建設高效順暢流通體系的政策舉措研究
3.扭轉南北分化趨勢的主攻方向和任務舉措研究
4.重構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體系研究
5.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研究
6.完善特殊困難群體兜底保障和關愛服務體系研究
7.完善社會治理體系研究
8.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的重點任務和舉措研究
9.推進城鄉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問題研究
10.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的思路和舉措研究
11.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研究
12.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研究
13.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研究
14.提升戰略性礦產資源供應保障能力研究
15.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研究
16.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研究
二、各地區發布的“十五五”規劃重點研究課題
在國家研究重點的指導下,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江西、河南、山東等地也發布了“十五五”規劃重點研究課題,研究內容可以歸納為宏觀環境、發展目標、協同發展、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城市空間、人口發展、體制機制八個方面。
從國家和各地政府選題情況來看,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科技革命、教育科技人才、“雙碳”、民營經濟、人口發展等議題是“十五五”期間關注的重點。
“十五五”規劃核心側重點
①宏觀環境:重點關注全球經濟發展、科技革命創新及產業鏈供應鏈的變化對發展產生的影響;
②發展目標:高質量發展目標的制定,其中包括“雙碳”發展目標、評估指標體系制定、重大項目落地等內容;
③協同發展:多地提出了共同富裕和城鄉協調,“十五五”期間將是這兩大議題發展的推進時期;
④科技創新:教育科技人才三要素協同發展是所有地區均重點關注的領域;
⑤產業發展:國家和上海等前沿地區重點關注人工智能技術革新及應用,其他地區仍在關注數據要素積累能帶來的發展可能,主要體現為鼓勵發展數字經濟產業;
同時,“十五五”期間,城市空間更注重生態文明的發展和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在目前全國面臨生育難題情況下,人口發展是國家到地方均關注的重要議題。
從公布前期研究課題的省份來看,新質生產力已經成為“十五五”重要研究領域,多省份均已將新質生產力作為前期研究課題。
三、前瞻要點
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實施中期評估報告》梳理“十五五”規劃前期研究的一些前瞻要點,以期能為地方市縣區“十五五規劃”前期研究落地提供有益參考。
“十五五”規劃前期研究的一些前瞻要點
(一)滯后指標
1.綠色指標。GDP能源消耗降低、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2.“一幼”。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
(二)堵點(部分與后面重復)
3.科技創新。如何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避免技術和產業被鎖定在中低端。
4.內需與消費。如何增強消費對地方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5.改革。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仍需加力。
6.綠色生態和節能減排。
7.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和資源部分錯配問題。
8.統籌發展和安全。
(三)十五五規劃要點聚焦
發展思路:增強消費擴大內需、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重點領域和戰略性產品核心技術公關。
支持保障: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創新人才吸引政策、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產業發展:前瞻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城鄉建設: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培育發展一批現代化都市圈,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公共服務擴面提質。
可持續發展:污染治理和碳排放管控,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糧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應急能力提升等。
結語
“十五五”規劃是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指導文件。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十五五”規劃將強調創新驅動、綠色低碳、智能化轉型等關鍵領域。這意味著在未來的發展中,產業將更加注重技術創新、環保可持續和數字化轉型,以適應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發展趨勢。
“十五五”規劃還將注重區域協調發展,鼓勵地方結合自身資源票賦、產業基礎和特色優勢進行合理的發展定位。這將有助于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產業集群,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最終,將引領我國產業向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推進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