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低空經濟+”飛出新賽道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8-20 點擊:次
低空經濟是以低空飛行活動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當前,我國通用航空不斷發展,無人機產業保持全球領先,下游應用場景不斷增加,警用航空等領域加快發展,低空經濟已經成為一片新藍海。但仍存在低空消費不及預期、空域資源利用不足、產業領域需不斷拓展等問題。作為前沿技術催生的新質生產力,低空經濟的加速騰飛有望帶動萬億量級市場。因此,應擴大低空消費市場、促進空域資源高效利用、拓展低空產業應用領域、加強產業政策支持引導、堅持科技創新引領發展、嚴守低空應用安全底線。
低空經濟是以低空飛行活動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低空經濟確立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從2024年起,低空經濟連續兩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其以“強鏈條、廣融合、深輻射”的產業特性,逐漸成為全國各地競逐的新賽道。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依托低空空域資源,涵蓋載人飛行、物流配送、城市管理等多元應用場景的低空經濟,在航空技術、智慧空管等核心支撐下加速崛起。作為前沿技術催生的新質生產力,低空經濟的加速騰飛有望帶動萬億量級市場。當前,多地正在積極搶抓低空經濟產業密集創新和高速發展的黃金窗口期,加速形成低空經濟產業集聚效應與創新生態。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低空經濟產業將助力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空間、推動高質量發展。
低空經濟產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空經濟是一片新藍海。具體而言,我國通用航空不斷發展,無人機產業保持全球領先,下游應用場景不斷增加,警用航空等領域加快發展。在不斷完善的頂層設計的支持下,各地積極提高適航審批效率,持續放寬低空經濟產業市場準入、完善監管制度、健全法律法規。隨著應用領域的拓展與關鍵技術的突破,低空經濟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擴大,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當前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低空經濟領域企業數量持續增加。據統計,截至2024年底,我國通航企業760家,在冊通用航空器3232架,通用機場475座,全國通用航空共完成飛行134.1萬小時,比上年下 降2.2%。其中,載客類完成2.4萬小時,比上年下降12.5%,載人類完成17.8萬小時,比上年增長22.6%,其他類完成64.1萬小時, 比上年下降8.0%;非經營性作業完成49.8萬小時,比上年下降 0.6%。據測算,2024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已經超過6000億元,2025年有望達到1.5萬億元。作為低空經濟市場主體,我國傳統通用航空市場持續擴張,新通航領域發展迅速。從通用航空基礎設施建設、航空器保有量、飛行小時數與通用航空運營企業數量等相關指標來看,通航市場景氣度再創新高。
總體來看,我國傳統通航市場發展可圈可點,“干支通、全網聯”航空運輸網絡建設成效顯著,常態化航空醫療救護與航空應急救援等通航應用場景深入發展。隨著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持續推進、低空空域資源進一步釋放,以eVTOL、無人機、UAM等為代表的新通航賽道實現了破局發展。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我國無人機設計制造單位有2000家左右,運營企業接近2萬家,國內注冊無人機126.7萬架,同比2022年增長32.2%,飛行2311萬小時,同比增長11.8%。新通航在“低空+數字”“低空+應用”的結合過程中展現出較強的創新精神與廣闊的發展前景。
我國無人機產業在全球具有領先優勢,在技術的支持下不斷拓展實際應用場景。我國在無人機應用技術、無人機導航與控制技術、無人機電動能源技術、無人機光學技術等方面具有核心競爭力,無人駕駛技術也處于全球領先水平。在先進技術的賦能下,我國的無人機銷售額在全球占比達到了70%以上,成為全球無人機市場的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此外,我國無人機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農林植保、文教娛樂、應急救援、物流運輸等領域,依靠低空經濟輻射帶動能力實現多元產業融合發展。比如,警用航空是低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無人機在追捕逃犯、巡邏監視、鏟毒禁毒、反恐防暴、交通管理、大型活動安保及社會救援救助等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綜上,未來低空經濟產業將繼續以通用航空為主體,以無人機產業為主導,在低空消費市場的拉動下向技術突破、產業融合、綠色環保等方向進一步發展。當然,目前我國低空經濟發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低空消費拉動作用有待提高,“卡脖子”技術問題仍然存在,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政策措施需進一步完善。
低空經濟的具體應用場景
當前,我國低空經濟產業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其在具體應用場景的實踐展開依賴于上中游產業鏈與下游產業鏈的融合銜接。在上游產業鏈,低空經濟主要集中于計算機輔助軟件開發、關鍵原材料生產以及零部件制造。作為低空經濟產業的核心,中游產業鏈包括低空產品生產、飛行器載荷研發以及地面系統搭建。通過適航審批、獲取空域資源后,上中游低空經濟產業與多領域產業融合發展。以“低空經濟+”為基礎的具體應用場景如下。
“低空經濟+旅游”,滿足新型旅游消費需求。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指出,要“完善郵輪游艇旅游、低空旅游等發展政策”,“選擇一批符合條件的旅游景區、城鎮開展多種形式的低空旅游,強化安全監管,推動通用航空旅游示范工程和航空飛行營地建設”。“低空經濟+旅游”能夠提供多元化旅游產品,滿足消費者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比如,具有高產品附加值的低空旅游交通主要面向中高端消費者客群,提供景區直航、私人飛行和商務飛行等服務。覆蓋客群最廣的低空觀光主要包括城市低空觀光、景區低空游覽以及空中主題活動等。娛樂飛行體驗主要面向具有專業低空飛行知識的消費者客群,主要包括飛行器駕駛、空中娛樂及低空體育運動等。
“低空經濟+農業”,以精細化生產推進農業現代化。準確把握無人機發展前沿態勢,拓展低空經濟產業鏈,在鄉村全面振興領域積極開展項目場景應用實踐。我國“低空經濟+農業”發展較早,其重要載體是植保無人機。植保無人機能夠在W類空域(低于120米)范圍內助力農業生產,在G類空域(高于120—300米)范圍內支持林業管理。通過地面系統的實時監控與指揮,植保無人機能夠完成播種、施肥、滅蟲、植被保護、火情監控及促雨撲火等一系列農業生產工作。
“低空經濟+物流”,智慧物流服務數字化生活。“低空經濟+物流”是目前低空經濟商業化應用最廣泛的場景。相比傳統物流配送方式,無人機配送能夠大幅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與安全隱患。近年來,順豐、阿里、京東等企業紛紛依據自身業務特點搶先布局低空物流。比如,美團無人機已經更新到第四代,能夠適應97%以上國內城市的自然環境要求。截至2023年底,順豐旗下豐翼科技全國累計飛行400余萬公里,貨物運輸量超1500噸,累計運輸貨物近300萬件,全國運輸突破80萬架。可以說,低空經濟中的無人機產業既是城市數字化配送的“加速器”,也是傳統物流升維的“新武器”。
“低空經濟+城市管理”,開發全新城市管理模式。“低空經濟+城市管理”模式有助于擴大城市管理邊界,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安保效果。在城市低空調度中心指揮下,無人飛行器能夠與區塊鏈技術、AI技術、GPS技術相結合,實現化工廠、電力電網、高速公路等場景的運營監測、流量管理等工作。此外,該模式是通過數字技術應用實現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要途徑。在低空經濟的助力下,城市各區域間要素調度效率將不斷提升,空間交流成本將持續下降。
“低空經濟+交通”,搭建先進低空交通網絡。利用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點對點”運送人員及貨物的先進空中交通,是搭建城市或城際低空交通網絡的關鍵形態。比如,粵港澳大灣區正在率先搭建城市群低空交通網絡。此外,空中交通走廊的搭建能夠實現核心城市與縣域鄉村的連接,為區域融合發展提供現實橋梁。從經濟發展角度來看,低空經濟能夠賦能交通運輸平臺經濟、樞紐經濟、通道經濟等多種業態。從綠色發展角度來看,空中交通將是解決空氣污染等問題的重要方案。
“低空經濟+國防”,無人作戰保障國家安全。以我國軍用無人機“戰斧H16”為例,其采用模塊化設計,能夠搭載多達20余種任務模塊,包括激光制導炸彈、高空發射槍、空中網槍、36倍變焦偵察攝像機、干粉滅火彈等。我國軍用無人機載重量不斷增加,續航時間不斷延長,適應能力不斷提高,能夠在高原等各種復雜地形持續作戰。
“低空經濟+基建”,催生數字經濟新業態。飛速發展的低空經濟將與數字經濟深入結合,數字經濟將為低空智聯網發展提供基礎。低空智聯網是在低空空域運用網絡化、智能化、數字化技術構建的智能化數字網絡體系,也是低空飛行器暢通運營的條件。在低空經濟產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前沿技術將賦能天地一體化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與無人機自組網技術研發。隨著數字化低空基礎設施的完善,無人機產業將加速突破技術瓶頸,面向國民經濟各領域應用發展。
隨著供給側飛行器與各種產業形態加快融合,“低空經濟+”將可能成為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基本內容。具體來說,低空經濟帶動了國民經濟發展,產業升級與經濟增長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與實際收入;低空經濟產業鏈條的延展為低空消費注入新動力,拓展消費空間,助力消費轉型升級;低空經濟將大幅降低區域間交流融合成本,促進人民日常通勤效率提升、生活空間范圍擴大。此外,隨著低空產品的規模化應用,生活場景數字化程度將不斷加深,社會公共服務能力也將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