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大連出臺實施意見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5-20 點擊:次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國家發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的戰略決策,搶抓人工智能新一輪發展機遇,加快打造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高地,結合我市實際,研究起草《大連市人民政府關于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從頂層布局的角度,明確我市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產業指導思想、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
全文如下
↓↓↓
大連市人民政府
關于推動人工智能產業
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各區市縣人民政府,各先導區管委會,市政府各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關于“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國家發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的戰略決策,搶抓人工智能新一輪發展機遇,加快打造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高地,現就加快推進我市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人工智能產業概述
根據《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2024版)》,人工智能產業鏈分為基礎層、框架層、模型層、應用層4個部分。其中,基礎層主要包括算力、算法和數據;框架層主要指用于模型開發的深度學習框架和工具;模型層主要指大模型等技術和產品,包含通用大模型、行業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應用層主要指人工智能技術在行業場景的應用,包括智能客服、智能駕駛、醫療診斷輔助等。機器人是“人工智能+”的重要應用場景和載體,已在工業、社會服務、文化娛樂等場景廣泛應用。
大連市儲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人才20余萬人,已逐步形成以高新區技術策源、金普新區場景應用、其他地區特色差異化發展的人工智能產業格局。在算力基礎方面,大連市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等已建算力達到500PFlops。在平臺建設方面,建有遼寧濱海實驗室、遼寧水下機器人工程研究中心、大連工業軟件創新發展研究院等科技創新平臺36個。在技術創新能力方面,雙目視覺、水下敏捷抓取、高精度力控與柔順操作、精密裝配系統集成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在場景應用方面,大連化物所智能化工大模型打造了化工研發新范式,海事大學水下機器人系統集成、豪森智能和奧托股份的工業機器人自動生產線打造全流程智能化解決方案,譽洋工業、大華中天裝配及搬運機器人在汽車、電子等領域規模化落地,東軟智行、中科創達自動駕駛能力達到準L3級別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二、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大連振興發展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論述,把握人工智能發展重要機遇,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堅持應用牽引、典型引領、基礎支撐,加強主體培育、優化產業生態,推動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產業聚集地。
三、主要任務
(一)建設推廣行業垂直大模型,引領行業領導地位及產業集聚
1.智能化工大模型。立足大連市石化產業向精細化學品布局發展趨勢,推廣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化工大模型”平臺在精細化工技術的概念驗證和中試研究應用,助力化工與潔凈能源行業范式變革。
2.智慧海洋大模型。立足大連海洋特色資源,依托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海洋科學數據中心北方中心、國家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在大連的數據中心,借助天匯空間信息研究院空天信息“超級工廠”項目,建立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推動海洋領域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
3.軟件工程大模型。依托大連理工大學、信華信,構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開發工程知識體系和基于多模態輸入的裝備設計大模型體系,制定基于大模型的智能研發行業標準,構建支撐裝備智能化逆向設計的“需求—仿真—設計—驗證”模式,重構軟件開發范式,提升軟件行業的整體效能,賦能軟件行業高質量發展。
4.金融監管服務大模型。依托大連理工大學,研發穿透式一體化資本市場人工智能服務與監管協同平臺,推動在深交所、廣發證券、中金證券、申銀萬國期貨、銀河期貨以及農銀理財、北銀理財等機構開展應用示范,打造國內金融監管新模式。
(二)聚力“機器人+”研發應用,打造特色優勢產業集群
1.水下機器人。依托大連海事大學遼寧省水下機器人工程研究中心,利用雙目視覺等技術研制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在水下環境探測、海洋捕撈等領域推廣應用。
2.微納操作機器人。開展微納米操作基礎研究、微米/納米尺度機器人自動化研究,推動大連理工大學在機器人細胞手術、納米定位與傳感等領域應用落地。
3.工業機器人。運用數字孿生、深度學習等技術,實現電力等特殊場景實時監測、預測維護、遠程操作等多領域場景應用。
4.仿生機器人。突破具身智能機器人核心算法、自主決策、伺服電機等技術,拓展仿生機器人產品應用場景,推動大型文旅人機交互產品研發落地,打造智能化人形機器人生產線。
5.智能座艙。聚焦端側大語言模型部署、智能視覺、感知等技術,實現端云結合智能語音交互、DMS監測等功能,打造整車人機交互平臺。
(三)建設發展高能級創新平臺,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
1.機器人技術創新平臺。推進大連理工大學微納機器人實驗室申報全國重點實驗室,研發醫療系列高性能微納機器人。建設工業機器人技術創新中心,打造工業級具身智能機器人生產線。組建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中心,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和應用軟件開發的本地配套。
2.人工智能軟件研發平臺。支持大連海事大學遼寧省水下機器人工程研究中心推動具身智能系統向環境自適應方向演進。支持工業裝備結構分析優化與CAE軟件全國重點實驗室牽頭推進工業軟件創新發展研究院建設,打造開源平臺,構建開源開放合作的人工智能創新生態體系。
3.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平臺。依托大連理工大學智能生物制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打造面向生物能源、生物化工和生物醫藥應用的系列細胞工廠。依托大連民族大學生物技術與資源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展天然產物結構修飾與功能改進、特色生物資源食用開發與安全等核心技術研究。依托中國中醫科學院大連海洋中醫藥研究院,聚焦功能因子與生命健康、高值化綜合利用等方向,建設海洋生物醫藥研發高地。
(四)加速推進全域場景應用,提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能級
1.AI+軟件和信息服務。借助人工智能改變軟件開發的傳統模式,支撐我市軟件產業轉型升級。在信息技術外包方向,建設AI技術應用服務平臺,為軟件工程提供定制化的技術支持,提供垂直行業解決方案。在商務服務外包方向,引入數據分析、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能技術,全方位提升智能語音業務流程外包的效率和質量,提供高效咨詢解決方案。
2.AI+工業設計。依托大連工業軟件創新發展研究院等平臺和企業,聚焦自動化設計、聯機制造汽車產線設計、IC設計、工業仿真設計等技術創新,實現從需求洞察、概念生成到生產優化的全鏈路AI賦能,推動個性化定制與規模化制造的高效融合,推動高端裝備智能化升級與綠色制造轉型。
3.AI+醫療。依托大連凌水灣實驗室、中國中醫科學院大連海洋中醫藥研究院等創新載體,推動AI賦能合成生物學和藥物篩選評價,提升藥物研發效率。推進智能醫療軟件共性關鍵技術突破,加速開展醫療影像、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系統、遠程診療設備等產品研發。依托大連醫科大學,構建醫療可信數據空間,在臨床、腫瘤心臟病、影像學、輔助診療等方面發力。
4.AI+交通。依托大連理工大學等高校和企業,開展智能輔助駕駛、復雜環境感知、車載智能設備等軟硬件產品的研發與應用。依托大連海事大學等高校和企業,開展無人飛行器、無人船等多領域的無人設備的研發與應用。
5.AI+智慧城市。構建互聯網地圖數據、物聯網傳感數據和位置服務數據等多元融合的城市時空運行數據框架,實現智慧城市底層業務統一感知、關聯分析和態勢預測。推動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運載工具、智能終端等在康養、城市治理、政務服務中的應用。
(五)布局建設算力基礎設施,夯實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底座
深入推進城市算力網建設,持續優化數據中心空間布局,推動構建適應經濟社會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的“通算+智算+超算”多元算力供給體系,在金普新區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建設基礎上,推動太平灣中核創新云計算綠色智慧數據中心交付8KW機架2000架、旅順中國聯通(大連)智算中心建設2000P智能算力、高新區中國聯通公司數據中心改造新增500P智能算力、普蘭店中國移動(遼寧大連)數據中心擴容增量建成1000P智能算力。推動大連理工大學遼寧沿海經濟帶城市公共算力服務平臺等儲備項目開工建設。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工作組,建立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協同配合的人工智能協同推進機制,合力推動創新發展各項工作。推進人工智能高端智庫建設,開展前瞻性、戰略性重大問題研究,對創新發展重大決策提供咨詢評估。
(二)突出政策引領。落實《大連市支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從企業培育、技術攻關、平臺建設、人才培養、成果轉化、金融服務等方面全面優化資源配置,形成多維度政策支撐體系。
(三)打造行業領軍企業。聚焦水下機器人、具身智能機器人等重點領域,大力培育處于產業鏈關鍵環節、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標桿企業,建設水下機器人、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中心,集中資源加大支持力度,提升創新要素開放程度,打造具有技術主導權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
(四)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支持企業聯合高校院所突破深度學習算法、自然語言處理、跨媒體感知與融合、人機交互等關鍵技術。聚焦具身智能機器人關鍵核心技術,開展精密軸承、伺服電機、傳感器等核心零部件攻關,研制高性能仿生多指靈巧手等,推動大腦、小腦與機械本體協同發展。布局建設概念驗證中心等成果轉化平臺,加快推進科技成果本地轉化。
(五)保障高質量數據供給。持續推動公共數據授權運營,鼓勵企業發掘數據資產、開放數據資源、參與數據交易,支持建設企業、行業、區域可信數據流通平臺,引導行業鏈主企業、龍頭企業及平臺企業加快行業數據匯聚和分析應用,構建高質量工業數據語料庫,推動公共數據、行業數據逐步實現分級分領域脫敏開放。
(六)優化產業發展環境。鼓勵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釋放應用場景和技術需求,積極使用人工智能產品和成果,加強技術與經濟、社會、科學領域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典型應用場景和爆款產品。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人工智能相關產業投資,推動高新園區、金普新區、市國資運營公司、獐子島海洋發展集團、市政府引導基金等共同出資吸引社會資本設立人工智能創投基金。加強技術倫理、數據隱私保護等研究部署,促進人工智能健康發展。
(七)抓好工作責任落實。各有關部門、各地區要認真履行職責,主動擔當作為,對照方案要求逐項制定落實計劃,明確時間節點、責任部門和推進措施,抓好重點任務落實。要樹牢大局意識,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歷史性機遇,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見行見效。
大連市人民政府
2025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