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發力鄉村振興 “美顏”“換裝”驚艷蛻變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5-20 點擊:次
田園如畫,鄉村皆景。時下,奔走在乳山市的鄉村大地,一幅幅令人欣喜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一條條水泥道路四通八達,一座座農家書屋寬敞明亮,一幢幢精致民居鱗次櫛比……村莊里、田野間、企業內,隨處可見乳山人謀發展、促跨越的身影。
在“鄉村振興”的大戰略下,乳山市堅持高點定位,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黨組織建設、現代農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鄉風文明培育等結合起來科學謀劃,推動乳山市鄉村全面振興。
拔窮根 精準滴灌扶貧百姓滿意
乘著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的春風,下初鎮古初村正煥發著勃勃生機。村里與乳山漢泰大麻紡織有限公司合作的服裝加工車間,吸納了近10名農村婦女就業。“在車間上班,每個月有1000多元錢的收入,還能就近照顧家里,解決俺們很大的困難。”51歲的村民宋書英說。
把脫貧作為鄉村振興的“起點”,乳山市通過盤活鎮村閑置資產,與市內外企業牽線搭橋,大力發展勞動強度低、適宜貧困人口就業的“鄉村車間”,以就業門檻低、就業便利、就業靈活性高的特點,對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基層群眾實施精準幫扶,讓更多困難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
乳山市通過采取信貸扶持、資金獎勵、免租免息等扶持政策,鼓勵企業、集體和個人新建、改擴建“鄉村車間”。如今,乳山市“鄉村車間”遍地開花,通過“企業+鄉村車間+貧困戶”的幫扶模式,實現貧困戶就地就近就業,變“輸血”為“造血”,讓“鄉村車間”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致富車間。
將鄉村振興戰略融入脫貧攻堅之中,乳山市努力編好“麻花辮”、打好“組合拳”,對貧困人口進行分類梳理、因戶施策。通過開展產業扶貧、資產收益扶貧、設施建設扶貧、創業就業扶貧、教育增智扶貧、醫療救助扶貧、社保兜底扶貧、社會參與扶貧、黨建提升扶貧等模式,幫扶貧困村引進農業特色產業,引導農民通過土地流轉、合作社入股等方式,獲得穩定收益。
為避免精準扶貧工作中個別干部應付、走過場,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建立督導考核機制,定期不定期對干部精準扶貧工作進行督導檢查,結果進行通報,納入年度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同時,按照問題臺賬化、責任清單化的要求,以問題為導向,聚焦重點難點問題,對各級檢查反饋的問題和自查的問題逐條逐項抓整改。
改變以往“大水漫灌”的扶貧方式,由“第一書記”、鎮“兩委”干部、包村干部、村干部等組成扶貧工作隊,對貧困村挨家挨戶進行走訪摸底,建立貧困戶檔案,實現“每戶一檔”,并根據調查的貧困群眾致貧原因,制定“一戶一策”的脫貧方案,真正讓“個性化幫扶”幫到群眾心坎里,讓“鄉村振興”的春風吹拂到群眾心頭上。
淳鄉風 落細長效管理素質提升
“慵懶散,不能要,美麗環境雙手造;干群和,村新貌,違建拆除村民笑。”在大孤山鎮山東頭村,嚴肅枯燥的《村規民約》變成了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在坊間流傳。
承包土地怎么調、三資怎么管、宅基地怎么劃、村內道路怎么建、環境衛生怎么治、秸稈禁燒怎么辦,這些在農村發展中經常遇到的實際問題,村規民約都劃出具體的“杠杠”。村民也改變了“等靠”思想,主動呵護環境,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以前沒有約束,私自蓋了一個拖拉機庫房,總覺得農村本來就是這樣。如今村規民約上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寫得一清二楚,俺主動拆除違建,不能因此拖了整村的后腿。”村民李晶自我“揭短”。“村規”明確了程序和規則,“民約”引導約束了村民的行為習慣,這也讓山東頭村在環境衛生整治、違建治理攻堅道路上凝聚起力量。
去年以來,大孤山鎮通過黨支部牽頭引領,進一步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推行村民行為檔案記實,引入信用體系管理理念,大力弘揚契約精神,著力增強村民自治功能,探索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讓大孤山鎮站上鄉村振興的“新賽道”。
近年來,乳山市堅持黨建引領,加強鄉村治理,加強農村誠信體系建設,把文明城創建的成果延伸到鎮村社區,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為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乳山市著眼全面強化黨在農村領域的引領作用,創新推行農村黨組織和黨員“十星級”評定管理工作,將黨建、業務和重點工作全面貫穿于“雙十星”管理之中,讓黨組織管理有“標尺”,黨員行為有“準則”,衡量黨組織和黨員有“刻度”,為鄉村治理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文明的復興。乳山市結合文明城創建成果鞏固提升,深入開展好家風好家訓活動,廣泛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榜上人物等道德典型表彰,打造一批個性化、特色化的四德工程精品線和示范區,在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濃厚氛圍。
特別是依托源遠流長的紅色文化資源,乳山市啟動以紅色旅游線路為主的紅色文化提升工程,推動鄉村文明示范家園建設,引導更多的村民學文明、尊道德、守傳承,不斷提升鄉村文明建設水平。
美鄉村 掘金農業經濟山村換裝
清早上班簽到,傍晚下班打卡。如今,夏村鎮臺依村村民楊桂爽不出村,就過上了城里上班族的生活。“很多村民都把土地流轉給綠城臺依湖,平時俺們就近在酒莊打工。種著自己的地,拿著租金、工資兩份錢,‘雙贏’!”楊桂爽說。
用產業融合推進鄉村振興。去年,由綠城小鎮集團與臺依湖集團聯手打造綠城臺依湖酒莊酒產業小鎮,將生態農業、葡萄酒文化、創意研發、度假莊園、生態游憩、金融業態等多功能集于一體,形成從農業到工業、從服務業到金融業的全面體系。而臺依湖周邊臺依村、羊角盤村等村的閑置勞動力,也就近轉移到酒莊酒產業小鎮。
近年來,乳山市順應農業產業化轉型升級的趨勢,以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為主線,出臺一系列獎勵補貼政策,引導建立龍頭企業帶動農業全產業鏈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用科技創新引導農業產業鏈條發展,乳山市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引導農業加工企業向前端、后端延伸,建設原料基地、延伸發展互聯網銷售、帶動基地附近農民共同致富,做大做強整個產業鏈。同時,繼續走農村產業特色化發展之路,計劃重點打造牡蠣小鎮、紡織服裝小鎮、航空小鎮、北茶小鎮等一批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精而美”、制度“活而新”的特色小鎮,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融合,為鄉村振興打造示范樣板。
做活“山水文章”,掘金鄉村“美麗經濟”。乳山市還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下石硼、東尚山、井喬家等一批村莊發展起海棠、洋梨、蘋果、山杏等特色采摘帶,吸引游客,凝聚人氣。同時積極與戶外運動公司、婚慶公司、攝影公司等合作,投資開發康體運動基地、婚紗攝影基地等,帶動鄉村經濟發展。
借助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契機,玉皇山后、下石硼等村紛紛走上農村電商發展之路,將野茶、野菜、旱稻等特產推廣到線上銷售,并創建“山后人家”“石硼人家”等美麗鄉村品牌,讓鄉愁味道、慢生活等成為鄉村振興的招牌特色。
依托生態優勢,發展特色產業,乳山市探索出一條以美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徑。圍繞青山綠水、民風民俗、生態休閑、紅色文化等特色主題,培育發展了岠嵎山特色民宿、膠東紅色文化體驗、濱海養生休閑等特色產業,提升產業層次、拉長產業鏈條、拓展產業寬度,構造美麗鄉村向鄉村振興邁進的乳山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