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編制上?!笆奈濉币巹澖怀龈哔|量政協答卷
為編制上?!笆奈濉币巹澖怀龈哔|量政協答卷
來源:未知
日期:2020-05-22 點擊:次
規劃是龍頭,起引領作用。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是今年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圍繞編制“十四五”規劃協商議政也是今年上海市政協履職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堅持開門搞調研,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建議,在深入調研基礎上提出高質量建言,努力使圍繞編制“十四五”規劃協商議政的過程,成為集思廣益、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過程。
把握歷史方位和戰略定位,充分認識編制“十四五”規劃的重大意義
“十四五”規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也是上海在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形成科創中心基本框架基礎上,向全面建成“五個中心”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目標邁進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繼往開來的里程碑意義。
一是編制好“十四五”規劃事關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的戰略定位和指示要求。上海地位特殊,在國家發展大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交給上海很多新的重大戰略任務。這既是中央對上海的充分信任,也是上海發展的重大機遇。要以編制“十四五”規劃為契機,推動習近平總書記交給上海的三項重大任務、持續辦好進口博覽會等國家戰略,以及中共中央對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要求,進一步落實、落地、落好,一步一個腳印推進落實國家戰略、實現自身更好發展,切實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
二是編制好“十四五”規劃事關城市總體規劃和區域一體化規劃的落實。2017年,國務院批復同意了《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明確了把上海建設成為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的目標。2019年,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國務院還印發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批復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范區總體方案》。這些重要規劃和方案,為上海未來較長一段時期的發展提供了遵循。通過五年規劃的編制,有利于將總體規劃、區域規劃進一步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融合起來、協同推進。
三是編制好“十四五”規劃事關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以編制“十四五”規劃為契機,貫徹落實好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深入研究超大城市治理的特點和規律,統籌好規劃、建設、管理等各個環節,統籌好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發揮好政府、社會、市場等各方面力量,精心繪制超大城市治理的“工筆畫”。
聚焦若干重大問題,為編制“十四五”規劃交出高質量的政協答卷
圍繞編制“十四五”規劃開展協商議政,是政協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的重要體現。要把握政協性質定位,立足“專、實、新”的要求,圍繞黨政所思、群眾所盼、政協所能開展議政調研,要突出重點,不要面面俱到。著力圍繞中共上海市委關注的重大問題、城市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戰略性基礎性關鍵性問題,以及委員意見相對集中、社會各界廣泛關切的問題,深入調查研究,積極議政建言。
一是聚焦“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主線。這是規劃的綱,是規劃的神和魂,綱舉則目張。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強調,謀劃“十四五”發展,關鍵要把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上海的定位要求作為總綱,把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作為主線。我們要準確把握“十四五”時期上海所處的特殊時代背景、肩負的特殊歷史使命、呈現的特殊階段性特征,深入研究重大問題和主要矛盾,深入分析疫情之后出現的重大變量,把上海未來五年發展放在“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時空維度中進行再審視、再謀劃,在此基礎上概括提煉出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主線,既集中體現新時代上海發展戰略目標、核心任務和必由之路,又符合城市特點、貼合城市發展方向和著力點。
二是聚焦“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這是引領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指揮棒”,對提振信心、穩定預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們尤其要清醒地看到上海作為全國最大中心城市“首位度”面臨的巨大挑戰,要有危機意識。比如,關于經濟增速,當前面臨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雖然不片面追求經濟總量和增速,但是必須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要辯證地、發展地、動態地研究分析上海發展的新動能、新空間、增長點,更加積極地研究設定發展目標。比如,關于“五個中心”,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四個中心”已基本建成,但和紐約、倫敦等城市相比,我們的“噸位”、國際化水平還不在一個數量級、等量級。要對標全球頂級城市,聚焦短板不足,研究提出未來五年“五個中心”建設的目標任務。比如,關于民生指標,要圍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研究提出進一步健全破解民生難題的可持續運作機制。特別是上海作為一個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的城市,未來五年民生和社會保障應該達到何種水準、呈現何種狀態,要設定切實可行、值得期待的愿景。
三是聚焦“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也是規劃編制的重要導向。比如,人口問題,市委明確要求我們開展研究?,F在上海常住人口接近2500萬,每天還有500—600萬流動人口,城市服務的人口3000萬左右。圍繞人口配置的公共服務、公共管理資源,以及人口老齡化、人才結構問題等,都需要立足長遠、深入研究。比如,土地問題,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下,上海土地開發利用的天花板如何設定,如何更好放大上海土地的級差收益,土地如何有效供給、高效利用。比如,生態環境問題,干凈的空氣、潔凈的水源、安全的環境,這是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十四五”期間上海應有怎樣的目標和作為,怎樣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這些都值得我們深入研究、提出建議。
四是聚焦“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舉措。這是實現發展目標的抓手和載體。比如,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明確提出要研究疫情之后的新變量。有學者提出了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方式帶來的變化,包括線上購物對線下購物的加速替代、線上辦公對傳統辦公的加速替代、線上教育對傳統教育的加速替代等,這些都對未來的城市建設和發展提出新的要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政策舉措需要適應新變化、作出新調整。比如,關于推進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面對疫情的影響,中共中央明確提出要加快推動“新基建”,包括5G網絡、人工智能、數據中心、互聯網等科技創新領域基礎設施,以及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消費領域基礎設施,這些“新基建”具有很強的帶動效應、放大效應、乘數效應,將有力支撐未來經濟社會繁榮發展。比如,關于強化“四大功能”。要著眼提升城市核心功能,聚焦將功能建設落實到重點區域、重大平臺、重大項目上,努力把長板和優勢研究透,把短板和不足尋找準,積極提出對策建議。再比如,關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要發揮位置超脫的優勢,針對這次疫情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弱項和不足,研究提出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超大城市公共衛生應急響應管理體系等重大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