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丝袜-成在线人免费视频-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免费10-欧洲人妻丰满av无码久久不卡-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園區規劃 >

《安徽省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暫行辦法》印發(附全文)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4-18 點擊:

  《安徽省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暫行辦法》印發(附全文)
 
  近日,安徽省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暫行辦法印發,并同時公布安徽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認定標準。
 
  安徽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以下簡稱集群)是經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以下簡稱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認定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是定位在縣級區劃范圍內,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中小企業為主體,主導產業聚焦、優勢特色突出、資源要素匯聚、協作網絡高效、治理服務完善,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中小企業產業集群。
 
  安徽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以下簡稱集群)認定須滿足以下八方面指標。同時,集群企業近三年未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質量和環境污染等事故,重大及以上網絡安全事件和數據安全事件,以及偷稅漏稅、違法違規、嚴重失信和其它重大問題的行為。
 
  一、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
 
  集群主導產業為所在縣域的支柱或特色產業,符合國家、安徽省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規劃要求,發展水平位居細分領域安徽省前列,有較高的集群品牌知名度;占地面積一般不超過100平方公里,近三年產值均在30億元以上,中小企業產值占集群總產值70%以上,主導產業占集群總產值比例高于70%,產值年均增速高于8%。
 
  二、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成效顯著
 
  集群持續開展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作,擁有不少于1家主導產業的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或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或者不少于1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和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三、產業鏈供應鏈協作高效
 
  集群產業鏈布局合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產供銷一體化協同協作機制較完善,建立了通用生產設備、物流、倉儲、人力、設計等共享機制,產業鏈關鍵環節配套能力較強。
 
  四、具有較強協同創新能力
 
  集群重視研發持續投入,近三年中小企業研發經費年均增長高于8%;統籌建立了多元創新平臺,與大型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創新合作緊密,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和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完善;積極參加主導產業的標準制修訂工作;突破了一批主導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有效發明專利年均增長率不低于12%,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不低于12個。
 
  五、數字化轉型效果明顯
 
  集群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較高,數字化裝備和系統應用廣泛,引入跨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評估和診斷等服務;“用云上平臺”成效顯著,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普及率不低于12%,工業軟件應用率穩步提升,實現集群企業重要生產數據聯通;開展主導產業數字化新模式新業態探索,建立健全工業互聯網安全和數據安全保障體系。
 
  六、具有較高綠色化發展水平
 
  集群能源消費結構合理,二氧化碳排放量強度持續下降,資源利用效率較高,污染物排放治理有效,建立了綠色低碳服務機制;屬于高耗能行業的集群,能效水平優于行業基準值;屬于高用水行業的集群,水效水平優于行業基準值。
 
  七、積極參與產業開放合作
 
  集群參與主導產業國際合作機制或交流活動,深化與長三角等區域合作,開展技術、管理、人才或資本等方面交流合作,通過設置海外分支機構等方式,推動產品和服務對外貿易快速發展。
 
  八、具有較強治理和服務能力
 
  集群設立管委會等運營管理機構,建立了完善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和專業化的集群發展促進機制;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政策宣貫實現集群全覆蓋,確保惠企政策受益主體清晰了解、應享盡享;依照本辦法第二章第六條,制定未來三年發展規劃,發展目標要清晰、可考核,工作措施要完整、針對性強、切實可行。
 
  安徽省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暫行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提升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專業化、特色化、集群化發展水平,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暫行辦法>的通知》(工信部企業〔2022〕119號)、《安徽省“十四五”中小企業發展規劃》,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指安徽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以下簡稱集群)是經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以下簡稱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認定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是定位在縣級區劃范圍內,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中小企業為主體,主導產業聚焦、優勢特色突出、資源要素匯聚、協作網絡高效、治理服務完善,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中小企業產業集群。
 
  第三條集群促進工作以增強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激發縣域經濟活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關鍵環節配套能力為目標,以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堅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相結合,堅持培優企業與做強產業相結合,堅持動態管理和精準服務相結合。
 
  第四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負責集群促進工作的指導和統籌協調,制定認定標準,開展培育、認定、監督和考核等工作。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每年組織開展一次集群申報,具體時間及要求以當年申報工作通知為準。“十四五”期間,在全省范圍內認定60個左右省級集群。
 
  第五條各設區市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負責系統推進本地區集群的培育工作,建立健全集群統計監測工作機制,協助做好集群申報、初審和跟蹤管理等工作。
 
  第二章培育要求
 
  第六條各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重點圍繞以下方面開展集群培育工作:
 
  (一)提升集群主導產業優勢。精準定位集群主導產業,有針對性地固鏈強鏈補鏈延鏈,暢通集群協作網絡,增強專業化配套能力,強化質量品牌建設,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促進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加強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支持集群參與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培育和建設。
 
  (二)激發集群創新活力。構建多層次集群創新平臺,集成和開放創新基礎設施和服務資源,推動集群與大型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穩定的創新合作機制,開展主導產業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共性技術產學研協同創新,強化知識產權運用和標準研制。
 
  (三)推進集群數字化升級。加強集群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工業互聯網安全和數據安全保障體系,推動先進安全應急裝備應用,搭建資源共享和管理平臺,提升集群數字化管理水平。引導集群企業運用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及評測指標,推廣智能制造裝備、標準和系統解決方案,深化工業互聯網、工業軟件集成應用,提高數字化轉型水平。
 
  (四)加快集群綠色低碳轉型。優化集群能源消費結構,推廣清潔能源應用,開展節能改造和綠色低碳技術改造,強化資源綜合利用與污染防治,完善綠色制造體系。
 
  (五)深化集群開放合作。支持集群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化人才、技術、資本、資源等合作,以集群為單位參與國際合作機制和交流活動,建立貿易投資合作境外安全風險防控機制。
 
  (六)提升集群治理和服務能力。加強集群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豐富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強化服務考核,建立“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的集群治理機制,強化安全生產意識和中小企業合法權益保護。統籌規劃集群發展,制定集群培育方案,明確發展目標和工作措施。
 
  第七條設區市中小企業主管部門立足本地區特色資源和產業基礎,制定和完善集群發展規劃和專項扶持政策,加大引導,加強服務,著力構建“龍頭企業+配套企業”生態圈,積極支持集群融入“一鏈一策”重點產業鏈建設,推動產業集中集聚高質量發展。
 
  第八條各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加強對集群的財政、金融、產業、創新、土地、人才等政策支持,落實好各類惠企政策,加強對集群參與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推動各類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對集群的投資力度,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第九條各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充分發揮集群運營管理機構、龍頭企業、商協會、專業機構、各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和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作用,及時掌握集群發展情況,不斷完善提升集群服務體系。
 
  第十條設區市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及時總結集群在提升創新、服務、數字化、綠色化和國際化水平,以及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的經驗做法,開展集群典型實踐案例和優秀集群品牌宣傳。
 
  第三章認定程序
 
  第十一條集群認定堅持申報自愿、公開透明、以評促建、持續提升、跟蹤監測、動態調整的原則,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與設區市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分工負責,統籌開展,有序推進。
 
  第十二條申報認定的集群應在縣級區劃范圍內,由所在地縣(市、區)中小企業主管部門作為申報主體。申報國家級集群,需先被認定為省級集群。
 
  第十三條設區市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負責對集群申報進行受理、初審和實地核查,在符合認定標準(見附件)的基礎上,擇優推薦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第十四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對設區市中小企業主管部門推薦的集群申報材料進行復審(包括實地抽查),根據專家評審結果,擇優形成集群名單,經征求機關業務處室局意見,廳黨組會研究,公示無異議的,確定為“安徽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并在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門戶網站公布。
 
  第四章動態管理
 
  第十五條集群有效期為三年。有效期滿后,由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組織開展復核工作,并考核集群三年發展規劃目標完成情況,復核通過的有效期延長三年。
 
  第十六條集群實施年度報告制度。設區市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加強對集群發展規劃執行情況、目標進展、工作經驗、問題與改進措施等進行持續跟蹤,并組織集群于每年3月30日前填報集群上一年度有關工作開展情況,報送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對集群培育發展情況開展監測監督。
 
  第十七條已認定的集群如發生以下情形之一的,撤銷其稱號:
 
  (一)有效期滿未申請復核或經復核未通過的;
 
  (二)發現虛假申報或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
 
  (三)未及時報送集群年度培育情況信息表,不接受、不配合監測監督工作的;
 
  (四)集群發生主導產業、空間范圍、運營管理機構變更等重大變動未及時更新報備的;
 
  (五)集群企業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質量和環境污染等事故,重大及以上網絡安全事件和數據安全事件,以及偷稅漏稅、違法違規、嚴重失信和其它重大問題的行為。
 
  第五章附則
 
  第十八條本辦法由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負責解釋。
 
  第十九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安徽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認定標準
 
  安徽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以下簡稱集群)認定須滿足以下八方面指標。同時,集群企業近三年未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質量和環境污染等事故,重大及以上網絡安全事件和數據安全事件,以及偷稅漏稅、違法違規、嚴重失信和其它重大問題的行為。
 
  一、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
 
  集群主導產業為所在縣域的支柱或特色產業,符合國家、安徽省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規劃要求,發展水平位居細分領域安徽省前列,有較高的集群品牌知名度;占地面積一般不超過100平方公里,近三年產值均在30億元以上,中小企業產值占集群總產值70%以上,主導產業占集群總產值比例高于70%,產值年均增速高于8%。
 
  二、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成效顯著
 
  集群持續開展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作,擁有不少于1家主導產業的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或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或者不少于1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和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三、產業鏈供應鏈協作高效
 
  集群產業鏈布局合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產供銷一體化協同協作機制較完善,建立了通用生產設備、物流、倉儲、人力、設計等共享機制,產業鏈關鍵環節配套能力較強。
 
  四、具有較強協同創新能力
 
  集群重視研發持續投入,近三年中小企業研發經費年均增長高于8%;統籌建立了多元創新平臺,與大型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創新合作緊密,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和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完善;積極參加主導產業的標準制修訂工作;突破了一批主導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有效發明專利年均增長率不低于12%,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不低于12個。
 
  五、數字化轉型效果明顯
 
  集群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較高,數字化裝備和系統應用廣泛,引入跨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評估和診斷等服務;“用云上平臺”成效顯著,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普及率不低于12%,工業軟件應用率穩步提升,實現集群企業重要生產數據聯通;開展主導產業數字化新模式新業態探索,建立健全工業互聯網安全和數據安全保障體系。
 
  六、具有較高綠色化發展水平
 
  集群能源消費結構合理,二氧化碳排放量強度持續下降,資源利用效率較高,污染物排放治理有效,建立了綠色低碳服務機制;屬于高耗能行業的集群,能效水平優于行業基準值;屬于高用水行業的集群,水效水平優于行業基準值。
 
  七、積極參與產業開放合作
 
  集群參與主導產業國際合作機制或交流活動,深化與長三角等區域合作,開展技術、管理、人才或資本等方面交流合作,通過設置海外分支機構等方式,推動產品和服務對外貿易快速發展。
 
  八、具有較強治理和服務能力
 
  集群設立管委會等運營管理機構,建立了完善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和專業化的集群發展促進機制;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政策宣貫實現集群全覆蓋,確保惠企政策受益主體清晰了解、應享盡享;依照本辦法第二章第六條,制定未來三年發展規劃,發展目標要清晰、可考核,工作措施要完整、針對性強、切實可行。


 

主頁 > 新聞中心 > 園區規劃 >

《安徽省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暫行辦法》印發(附全文)

2023-04-18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點擊:

  《安徽省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暫行辦法》印發(附全文)
 
  近日,安徽省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暫行辦法印發,并同時公布安徽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認定標準。
 
  安徽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以下簡稱集群)是經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以下簡稱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認定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是定位在縣級區劃范圍內,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中小企業為主體,主導產業聚焦、優勢特色突出、資源要素匯聚、協作網絡高效、治理服務完善,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中小企業產業集群。
 
  安徽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以下簡稱集群)認定須滿足以下八方面指標。同時,集群企業近三年未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質量和環境污染等事故,重大及以上網絡安全事件和數據安全事件,以及偷稅漏稅、違法違規、嚴重失信和其它重大問題的行為。
 
  一、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
 
  集群主導產業為所在縣域的支柱或特色產業,符合國家、安徽省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規劃要求,發展水平位居細分領域安徽省前列,有較高的集群品牌知名度;占地面積一般不超過100平方公里,近三年產值均在30億元以上,中小企業產值占集群總產值70%以上,主導產業占集群總產值比例高于70%,產值年均增速高于8%。
 
  二、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成效顯著
 
  集群持續開展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作,擁有不少于1家主導產業的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或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或者不少于1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和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三、產業鏈供應鏈協作高效
 
  集群產業鏈布局合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產供銷一體化協同協作機制較完善,建立了通用生產設備、物流、倉儲、人力、設計等共享機制,產業鏈關鍵環節配套能力較強。
 
  四、具有較強協同創新能力
 
  集群重視研發持續投入,近三年中小企業研發經費年均增長高于8%;統籌建立了多元創新平臺,與大型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創新合作緊密,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和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完善;積極參加主導產業的標準制修訂工作;突破了一批主導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有效發明專利年均增長率不低于12%,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不低于12個。
 
  五、數字化轉型效果明顯
 
  集群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較高,數字化裝備和系統應用廣泛,引入跨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評估和診斷等服務;“用云上平臺”成效顯著,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普及率不低于12%,工業軟件應用率穩步提升,實現集群企業重要生產數據聯通;開展主導產業數字化新模式新業態探索,建立健全工業互聯網安全和數據安全保障體系。
 
  六、具有較高綠色化發展水平
 
  集群能源消費結構合理,二氧化碳排放量強度持續下降,資源利用效率較高,污染物排放治理有效,建立了綠色低碳服務機制;屬于高耗能行業的集群,能效水平優于行業基準值;屬于高用水行業的集群,水效水平優于行業基準值。
 
  七、積極參與產業開放合作
 
  集群參與主導產業國際合作機制或交流活動,深化與長三角等區域合作,開展技術、管理、人才或資本等方面交流合作,通過設置海外分支機構等方式,推動產品和服務對外貿易快速發展。
 
  八、具有較強治理和服務能力
 
  集群設立管委會等運營管理機構,建立了完善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和專業化的集群發展促進機制;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政策宣貫實現集群全覆蓋,確保惠企政策受益主體清晰了解、應享盡享;依照本辦法第二章第六條,制定未來三年發展規劃,發展目標要清晰、可考核,工作措施要完整、針對性強、切實可行。
 
  安徽省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暫行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提升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專業化、特色化、集群化發展水平,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暫行辦法>的通知》(工信部企業〔2022〕119號)、《安徽省“十四五”中小企業發展規劃》,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指安徽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以下簡稱集群)是經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以下簡稱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認定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是定位在縣級區劃范圍內,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中小企業為主體,主導產業聚焦、優勢特色突出、資源要素匯聚、協作網絡高效、治理服務完善,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中小企業產業集群。
 
  第三條集群促進工作以增強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激發縣域經濟活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關鍵環節配套能力為目標,以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堅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相結合,堅持培優企業與做強產業相結合,堅持動態管理和精準服務相結合。
 
  第四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負責集群促進工作的指導和統籌協調,制定認定標準,開展培育、認定、監督和考核等工作。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每年組織開展一次集群申報,具體時間及要求以當年申報工作通知為準。“十四五”期間,在全省范圍內認定60個左右省級集群。
 
  第五條各設區市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負責系統推進本地區集群的培育工作,建立健全集群統計監測工作機制,協助做好集群申報、初審和跟蹤管理等工作。
 
  第二章培育要求
 
  第六條各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重點圍繞以下方面開展集群培育工作:
 
  (一)提升集群主導產業優勢。精準定位集群主導產業,有針對性地固鏈強鏈補鏈延鏈,暢通集群協作網絡,增強專業化配套能力,強化質量品牌建設,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促進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加強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支持集群參與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培育和建設。
 
  (二)激發集群創新活力。構建多層次集群創新平臺,集成和開放創新基礎設施和服務資源,推動集群與大型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穩定的創新合作機制,開展主導產業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共性技術產學研協同創新,強化知識產權運用和標準研制。
 
  (三)推進集群數字化升級。加強集群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工業互聯網安全和數據安全保障體系,推動先進安全應急裝備應用,搭建資源共享和管理平臺,提升集群數字化管理水平。引導集群企業運用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及評測指標,推廣智能制造裝備、標準和系統解決方案,深化工業互聯網、工業軟件集成應用,提高數字化轉型水平。
 
  (四)加快集群綠色低碳轉型。優化集群能源消費結構,推廣清潔能源應用,開展節能改造和綠色低碳技術改造,強化資源綜合利用與污染防治,完善綠色制造體系。
 
  (五)深化集群開放合作。支持集群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化人才、技術、資本、資源等合作,以集群為單位參與國際合作機制和交流活動,建立貿易投資合作境外安全風險防控機制。
 
  (六)提升集群治理和服務能力。加強集群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豐富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強化服務考核,建立“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的集群治理機制,強化安全生產意識和中小企業合法權益保護。統籌規劃集群發展,制定集群培育方案,明確發展目標和工作措施。
 
  第七條設區市中小企業主管部門立足本地區特色資源和產業基礎,制定和完善集群發展規劃和專項扶持政策,加大引導,加強服務,著力構建“龍頭企業+配套企業”生態圈,積極支持集群融入“一鏈一策”重點產業鏈建設,推動產業集中集聚高質量發展。
 
  第八條各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加強對集群的財政、金融、產業、創新、土地、人才等政策支持,落實好各類惠企政策,加強對集群參與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推動各類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對集群的投資力度,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第九條各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充分發揮集群運營管理機構、龍頭企業、商協會、專業機構、各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和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作用,及時掌握集群發展情況,不斷完善提升集群服務體系。
 
  第十條設區市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及時總結集群在提升創新、服務、數字化、綠色化和國際化水平,以及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的經驗做法,開展集群典型實踐案例和優秀集群品牌宣傳。
 
  第三章認定程序
 
  第十一條集群認定堅持申報自愿、公開透明、以評促建、持續提升、跟蹤監測、動態調整的原則,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與設區市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分工負責,統籌開展,有序推進。
 
  第十二條申報認定的集群應在縣級區劃范圍內,由所在地縣(市、區)中小企業主管部門作為申報主體。申報國家級集群,需先被認定為省級集群。
 
  第十三條設區市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負責對集群申報進行受理、初審和實地核查,在符合認定標準(見附件)的基礎上,擇優推薦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第十四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對設區市中小企業主管部門推薦的集群申報材料進行復審(包括實地抽查),根據專家評審結果,擇優形成集群名單,經征求機關業務處室局意見,廳黨組會研究,公示無異議的,確定為“安徽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并在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門戶網站公布。
 
  第四章動態管理
 
  第十五條集群有效期為三年。有效期滿后,由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組織開展復核工作,并考核集群三年發展規劃目標完成情況,復核通過的有效期延長三年。
 
  第十六條集群實施年度報告制度。設區市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加強對集群發展規劃執行情況、目標進展、工作經驗、問題與改進措施等進行持續跟蹤,并組織集群于每年3月30日前填報集群上一年度有關工作開展情況,報送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對集群培育發展情況開展監測監督。
 
  第十七條已認定的集群如發生以下情形之一的,撤銷其稱號:
 
  (一)有效期滿未申請復核或經復核未通過的;
 
  (二)發現虛假申報或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
 
  (三)未及時報送集群年度培育情況信息表,不接受、不配合監測監督工作的;
 
  (四)集群發生主導產業、空間范圍、運營管理機構變更等重大變動未及時更新報備的;
 
  (五)集群企業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質量和環境污染等事故,重大及以上網絡安全事件和數據安全事件,以及偷稅漏稅、違法違規、嚴重失信和其它重大問題的行為。
 
  第五章附則
 
  第十八條本辦法由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負責解釋。
 
  第十九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安徽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認定標準
 
  安徽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以下簡稱集群)認定須滿足以下八方面指標。同時,集群企業近三年未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質量和環境污染等事故,重大及以上網絡安全事件和數據安全事件,以及偷稅漏稅、違法違規、嚴重失信和其它重大問題的行為。
 
  一、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
 
  集群主導產業為所在縣域的支柱或特色產業,符合國家、安徽省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規劃要求,發展水平位居細分領域安徽省前列,有較高的集群品牌知名度;占地面積一般不超過100平方公里,近三年產值均在30億元以上,中小企業產值占集群總產值70%以上,主導產業占集群總產值比例高于70%,產值年均增速高于8%。
 
  二、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成效顯著
 
  集群持續開展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作,擁有不少于1家主導產業的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或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或者不少于1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和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三、產業鏈供應鏈協作高效
 
  集群產業鏈布局合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產供銷一體化協同協作機制較完善,建立了通用生產設備、物流、倉儲、人力、設計等共享機制,產業鏈關鍵環節配套能力較強。
 
  四、具有較強協同創新能力
 
  集群重視研發持續投入,近三年中小企業研發經費年均增長高于8%;統籌建立了多元創新平臺,與大型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創新合作緊密,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和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完善;積極參加主導產業的標準制修訂工作;突破了一批主導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有效發明專利年均增長率不低于12%,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不低于12個。
 
  五、數字化轉型效果明顯
 
  集群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較高,數字化裝備和系統應用廣泛,引入跨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評估和診斷等服務;“用云上平臺”成效顯著,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普及率不低于12%,工業軟件應用率穩步提升,實現集群企業重要生產數據聯通;開展主導產業數字化新模式新業態探索,建立健全工業互聯網安全和數據安全保障體系。
 
  六、具有較高綠色化發展水平
 
  集群能源消費結構合理,二氧化碳排放量強度持續下降,資源利用效率較高,污染物排放治理有效,建立了綠色低碳服務機制;屬于高耗能行業的集群,能效水平優于行業基準值;屬于高用水行業的集群,水效水平優于行業基準值。
 
  七、積極參與產業開放合作
 
  集群參與主導產業國際合作機制或交流活動,深化與長三角等區域合作,開展技術、管理、人才或資本等方面交流合作,通過設置海外分支機構等方式,推動產品和服務對外貿易快速發展。
 
  八、具有較強治理和服務能力
 
  集群設立管委會等運營管理機構,建立了完善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和專業化的集群發展促進機制;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政策宣貫實現集群全覆蓋,確保惠企政策受益主體清晰了解、應享盡享;依照本辦法第二章第六條,制定未來三年發展規劃,發展目標要清晰、可考核,工作措施要完整、針對性強、切實可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午夜精华液|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аⅴ天堂中文在线网| 9 9久热re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对白交换视频| 美女国产毛片a区内射| 97香蕉碰碰人妻国产欧美| 国产婷婷色综合av蜜臀av| 人人妻人人超人人| 国产人久久人人人人爽|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av|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线| 成人做爰视频www网站| 国产偷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 国产精品毛多多水多|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男同|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在线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高潮αv| 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动漫|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有限在线| 天堂中文在线www天堂在线| 无码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国产福利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另类成人综合图片| 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调| 精品国产丝袜黑色高跟鞋| 一本大道在线观看无码一区| 中文字幕一卡二卡三卡 | 强行无套内谢大学生初次| 成片免费观看视频大全|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 我把护士日出水了视频90分钟| 97色偷偷色噜噜狠狠爱网站97| 妇女性内射冈站hdwww000|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