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2021-2025年)》解讀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3-15 點擊:次
近日,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印發了《湖南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2021-2025)》(下稱《規劃》)。為便于理解《規劃》內容,做好貫徹實施工作,現就相關問題解讀如下。
一、《規劃》編制的背景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產業鏈長、關聯度高、消費拉動大。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是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是落實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有關要求,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十三五”期間,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與支持下,湖南汽車產業發展迅速,從新興產業快速成長為支柱產業。截至2020年底,我省已有86家《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內企業(其中制造類生產企業17家,改裝類企業69家),已形成涵蓋乘用車和商用車,包括轎車、越野車、載貨車、客車、專用汽車等較為齊全的產品譜系,2017年,湖南整車年產量首次突破100萬輛,是全國汽車產業生態圈的重要一員。新能源汽車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在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動力電池材料領域形成一定比較優勢。智能網聯汽車新動能培育已具雛形,建成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湖南(長沙)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長沙成為國內首批“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形成了較強的地域品牌影響力。產業創新能力建設初現成效,汽車車身設計及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新能源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湖南)、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湖南)等一批平臺相繼落地。
面向“十四五”,行業發展面臨新形勢。從行業發展趨勢看,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變革加快推進,汽車產業生態面臨重塑,汽車產業鏈面臨解構和重構,現有汽車產業格局正在被逐漸打破,為湖南汽車產業突破現有格局帶來希望。從國家頂層設計看,大力發展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的戰略為湖南汽車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啟動了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加速鍵。但與此同時,我省發展智能網聯汽車仍存在一系列挑戰,一是面對國際產業競爭,我國汽車產業基礎技術儲備和研發投入還存在一定差距;二是對標國內汽車產業發達地區,我省汽車產業結構亟需進一步完善
、
二、《規劃》的總體考慮
《規劃》的總體考慮主要有以下4點:一是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宏觀調控引導作用,營造激發創新活力、促進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尊重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調動企業家創新創業積極性,激發企業內生動力。二是創新驅動、高端引領。完善創新體系,搭建創新平臺,瞄準未來產業發展方向,以智能網聯汽車相關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為突破口,推動湖南汽車產業由生產制造型向研發創新型轉型,推動湖南汽車產品結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級。三是協同合作、融合發展。加強部門協同、行業協作、上下聯動,形成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協調發展合力,積極探索開放合作新模式。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汽車產業深度融合,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技術為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等省內傳統優勢產業賦能,構建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生態。四是質效雙升、安全可控。以高質高效為出發點,把握汽車產業綠色制造、智能制造轉型升級機遇,大力提高全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強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安全和風險管控,建立產業安全管理體系和安全檢測評估體系,增強網絡信息安全防護能力。
、
三、《規劃》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特別是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以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發展方向,推動汽車產業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轉型升級,著力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生態,培育發展新動能,為奮力建設現代化新湖南提供有力支撐。
《規劃》提出,力爭到2025年,在省內構建較為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生態,將湖南打造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基地。產業規模方面,全省汽車年產量突破150萬輛,其中智能網聯汽車滲透率超過70%;培育10家以上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技術領先、競爭力強、成長性好的國內領先企業。關鍵產品技術方面,培育一批標志性的戰略產品,形成安全可信的軟硬件集成與應用能力。基礎設施方面,智能交通系統和智慧城市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車用無線通信網絡(LTE-V2X等)實現區域覆蓋,新一代車用無線通信網聯(5G-V2X)在部分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逐步開展應用,高精度時空基準服務網絡實現全覆蓋。標準體系方面,在智能汽車標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網聯通信、智慧交通、特定場景應用、運營服務管理等多個領域完成30個以上團體標準、地方標準制定,形成較為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
、
四、《規劃》的發展重點和主要任務
《規劃》的發展重點和主要任務可歸納為“345”,即3個重點領域,5大主要任務,以及圍繞主要任務部署的4項工程。
3大重點領域即整車、零部件和延伸產業。整車方面,重點推進智能網聯技術在中高端乘用車及商用車上的滲透應用。關鍵零部件方面,重點推動新能源(含氫能源)及智能網聯增量零部件領域關鍵技術的研發攻關和相關配套產業發展。延伸產業方面,重點推進智能網聯汽車與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等湖南傳統優勢產業,以及智慧城市建設等新興領域的深度融合和延伸發展。
5大主要任務包括,一是全面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加強協同創新體系建設,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完善檢測試驗認證能力與標準體系建設。二是加速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產業智能化升級、綠色化發展、服務化轉型。三是加快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補齊產業鏈短板,鍛造產業鏈長板,促進產業鏈延伸。四是持續構建良好產業生態,完善產業空間布局,拓展示范應用場景,培育優秀市場主體,提升園區綜合承載能力。五是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以充電基礎設施、路側基礎設施及網絡基礎設施為重點,加快完善智能網聯汽車基礎設施體系。
圍繞主要任務部署的4項工程包括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創新工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提升工程、大規模示范應用工程和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
五、《規劃》的保障措施
為確保各項目標和主要任務的順利實施,《規劃》提出了五個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作用,建立健全省領導聯系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產業鏈)工作機制,統籌協調各類發展要素,落實部門、市州責任制。二是強化人才保障。充分利用我省現有的人才政策,引進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加強產教融合,加快企業急需的高端復合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培養。三是深化共享合作。支持省內各類創新機構、企業與其他地區機構、企業建立深化合作機制,積極參與產業技術標準的制(修)訂,合作實現技術輸出,積極打造展會、論壇等對接交流合作平臺。四是健全政策法規。加快完善產業發展、交通管理、道路測試、應用示范、安全監管等領域的政策法規,加快制定和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五是優化營商環境。加大質量、安全、環保、反不正當競爭等監管執法力度,規范智能網聯汽車市場秩序;發揮行業組織和第三方認證機構作用,支持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認證、信用保險等服務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