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成效顯著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4-06 點擊:次
近年來,河南省科技廳以積極培育建設農業科技園區為抓手,初步形成了特色鮮明、模式典型、科技示范效果顯著的園區發展格局,有力鞏固了河南在農業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自2001年許昌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批復建設以來,全省已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4家、省級農業科技園區50家(升建為國家級的除外),實現全省17個省轄市和濟源示范區全覆蓋。2019年度實現產值總和3569.67億元,占全省GDP的6.58%;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5.83元,高于所在地級市20.71%。
河南省農業科技園區以科技開發、示范、輻射和推廣為手段,以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目標,圍繞全省各市(縣)主導優勢產業,積極引導和帶動周邊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和產業升級。農業科技園區的發展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集聚資源要素,創新創業活力凸顯。全省園區積極與河南農大、省農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以平臺集聚技術、成果、信息和人才,提升園區創新能力,截至目前共建有研發機構740家、院士工作站43家,各類研發人員16774人,各級科技特派員數量2063人;集聚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60個、眾創空間12個、星創天地78個,已發展成為河南農業農村創新創業的重要基地,支撐引領了當地的產業發展。
二是科技企業引領,產業發展效益突出。河南省園區依托區域資源稟賦,圍繞本地主導產業打造了一批以漯河食品加工、信陽茶葉、寧陵酥梨、靈寶蘋果、西峽獼猴桃等為代表的河南農業品牌。截至目前,園區內入駐企業8358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574 家,上市企業51家,園區產業特色和優勢明顯,產業規模優勢、集群優勢突出,已成為河南特色優勢產業現代化發展的樣板。
三是強化成果集成示范,帶動農民致富增收。河南省園區通過“核心園+示范園+經營主體”及“龍頭+科技+基地+農戶”的園區建設和產業發展模式,形成技術梯次示范輻射機制,帶動現代農業技術的示范推廣應用。目前,園區累計引進農作物技術、品種和設施 6634 個,累計推廣農作物品種、技術和設施 7295 個,開展技術培訓 59.34 萬人次,帶動85.44 萬農戶致富增收。
下一步,河南省科技廳將以推進農業科技園區提質升級為目標,以創建農業科技園區升級版——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為契機,突出對農業科技園區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企業培育、輻射帶動、鄉村振興等方面的考核和評價,開展農業科技園區分類指導,強化農業科技園區動態管理,建立淘汰退出機制,逐漸形成以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為引領、以國家和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為骨干、以地市農業科技園區為基礎的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示范網絡體系,提升河南省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