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慧園區的功能及發展方向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4-01 點擊:次
園區在形態和服務上的不斷演進和發展,導致園區管理幅度越來越大、管理對象越來越多、承載的業務也越來越復雜,園區有限的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與人們日益增長的生產生活需求之間的矛盾愈發突出。
在國家大力扶持下,園區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助推器。智慧化是園區產業升級和發展的核能加速引擎,是產城融合的最佳實現手段,是生態立園并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智慧園區的一步步建設,正逐漸形成打造智慧城市的基礎與底座。
智慧園區是在園區全面信息化基礎之上實現園區的智能化管理和運營,是信息化不斷縱深發展的綜合性表現。受整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園區智慧化建設投資有所波動,預計未來3-5年內,隨著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加速和園區信息化發展趨向成熟,智慧園區建設需求將持續增大,市場規模恢復較高增長態勢,到2022年將超過3000億元,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當前,我國智慧園區整體處于發展初期,各地方智慧園區建設多點開花,區域間發展各具特色。目前已經形成了“東部沿海集聚、長江中部聯動、西部特色發展”的空間格局,隨著各地政策與試點工作的不斷推進,智慧園區頭部玩家企業也逐步凸顯。
智慧園區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現形態,其體系結構與發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在一個小區域范圍內的縮影。當前智慧園區具有四大功能:構建園區綠色和諧產業;打造平安園區;辦公信息便捷化;園區信息互動化。
立足于大數據與專業的分析,能為客戶提供科學可行的咨詢意見及實施方案,有效提升設備采購效率,降低設備系統采購成本,保障設備采購質量,最大程度消解客戶對于設備管理等方面的憂慮。
信息基礎設施與電子政務依然是新建智慧園區建設的重點。智慧園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沿著“寬帶、融合、泛在、安全”的方向,不斷夯實寬帶網絡建設;加快建設面向家庭用戶的社會信息服務網絡,建立惠及人人的電子政務平臺和公共服務體系。
智慧園區的目光將逐步從信息化基礎建設轉向智慧建設與智慧產業的互動發展。一方面,智慧園區將會朝向創新化、生態化發展,融入高效、低碳管理理念,將新的技術和手段應用在園區創新管理。另一方面,智慧園區建設將與園區產業規劃協調統一,更多引入新興智慧產業,逐步形成“智慧制造”到“智慧服務”全鏈條的園區產業格局。
智慧園區管理與城市化管理進一步融合。產業園區透過核心和關聯產業的聚集、人才和知識聚集,達到規模效應,以促進生產力提升。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縮影,智慧園區的建設體系將高度融合到智慧城市的體系中,提升城市智慧綜合感,以進一步提升園區乃至城市的區域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