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全面提速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3-19 點擊:次
高標準廠房林立,園區呈現新面貌,大項目好項目先后落地,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產融深度融合,企業煥發新活力……去年來,福州市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配套、高效率服務,加快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堅實保障。
一年多以來,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交出亮眼“成績單”:2020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3%,高于全省3.3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三位;工業固投增長9%,高于全省8.3個百分點;技改投資增長33.9%,高于全省21.7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三位,有力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完善基礎配套設施 拓展園區物理承載空間
要讓產業項目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園區基礎配套設施先行。
三環路東側,烏龍江畔,一艘“福船”即將揚帆起航。作為福州市創新型產業園區建設樣板之一,金山橘園工業園區項目D以“福船”為原型,緊扣閩都山水大命題,建成后將呈現望山臨水的全景化山水產業園區。
“目前主體鋼結構建設全面展開,預計5月實現封頂,10月整體建成。”項目有關負責人介紹,為亮出城市天際線與沿線美麗江景,園區內建筑群將采用高低搭配方式,加上庭院、屋頂平臺、空中花園等豐富元素,一改以往工業園區的“死板”印象,成為烏龍江畔“兩橫兩縱”公共活動景觀軸線中的重要一環。
放眼金山工業園區,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據介紹,金山橘園工業園區主要通過政府收儲提升和鼓勵優質企業自主提升相結合的方式,向空間要效益,重塑片區生態,將打造成以智能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創新型產業園區。
在政府收儲提升方面,首批實施收儲提升的A、C、D、E四個地塊總面積約205畝,提升改造后建筑面積共計41.46萬平方米,可新增招商資源約24.3萬平方米。通過政府收儲提升的示范帶動,企業積極參與提升改造。目前,第一批已有21家企業主動申請自主提升。初步測算,通過增加容積率、提高土地效益,該批企業的工業建筑總量將由原來的約62萬平方米增加到約200萬平方米,相當于再造出一個金山工業園區。
火熱的發展勢頭也出現在閩臺(福州)藍色經濟產業園,昔日農場灘涂已搖身變為加速崛起的產業園區。當前,園區內道路、員工住宅、學校等產業配套項目正在加緊施工,為園區引進新的大項目、好項目增加吸引力。
“本以為新廠房裝修和相關手續辦理要花一段時間,沒想到直接拎包入駐,我們有了更多精力專注于生產。”作為首批入駐產業園內的“藍谷”產業綜合體的企業,精誠機械總經理王書霖為園區的高效服務和完善的配套設施點贊。
道路成網、廠房成片、綠樹成林,園區標準化建設加快推進。當前,福州市正在不斷推廣園區“七通一平”標準化建設,加快完善園區吃住行、教育醫療、娛樂的“3+2+1”生活配套,重點推進114項總投資500億元園區配套項目建設。
同時,組織開展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集約用地專項行動和高標準廠房建設工作,盤活低效用地,改造老舊廢棄廠房,整合小散亂污園區,為產業發展騰挪空間。去年,全市園區新建學校18所,在建安置房190萬平方米;建成高標準廠房65萬平方米,在建超300萬平方米;清理盤活土地近2.5萬畝。
堅持強鏈延鏈補鏈 持續壯大產業集群
走進位于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福建萬達光電液晶顯示器配套零件產業園內,車輛進進出出,工人爭分奪秒抓緊施工,十分火熱。
“作為福清京東方項目的重要配套,項目擬建設10條液晶顯示器配套零件生產線,投產后預計年產液晶顯示器配套零件2億件,將進一步加快補齊福州光電產業鏈條。”項目相關負責人說。
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把延伸拉長產業鏈作為推動發展的重點,緊盯龍頭企業,圍繞“月亮”造“星星”,不斷強鏈、補鏈、延鏈、固鏈,按照先部件后元器件,先一級配套后二、三級配套,逐級梯次延伸拓展,串珠式打造產業鏈條,培育壯大產業集群。截至2020年,以捷聯電子、捷星顯示、京東方光電、福耀集團為龍頭的產業鏈,在福清共集聚上下游配套企業189家,其中落地融僑開發區的有133家,形成了“眾星捧月”發展格局。
園區是產業發展的主戰場。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福州市立足產業基礎、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能力,按照一個園區2-3個主導產業原則,明確園區主攻方向,形成全市差異化、規模化、集群化的“兩軸兩灣區”產業空間格局。當前,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在整合園區產業基礎和要素資源,全力打造、加速形成三個產業集聚區,產業“串珠成鏈”的項目比比皆是——
在京東方片區顯示科技產業集聚區,截至去年底已建成投產項目8個,在建項目5個,已備案待落地項目3個。項目均建成投產后,年可實現顯示科技產業鏈規上工業產值400億元。
在洪寬片區汽車部件產業集聚區,新信制動、永裕來齒輪、宏協承汽配、旭成新能源電池隔膜等4個項目已建成投產,森達充電樁項目正在建設,安德佳汽車鋁飾件智能制造項目即將動建。項目均建成投產,年可實現汽車部件產業鏈規上工業產值35億元。
在南部片區光學器件產業集聚區,成和光電、億冠晶科技、軒朗光電等3個項目已建成投產,天瞳光學、小飛科技等2個項目已部分竣工,友誼光學膜項目正在開展用地報批。項目均建成投產后,年可實現光學器件產業鏈規上工業產值70億元。
加快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是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的關鍵。去年,全市園區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占全市總量約85%。培育形成紡織化纖、輕工食品、機械制造、電子信息、冶金建材等5個產值超千億產業,15家產值超百億工業企業。融僑新型顯示產業集群,江陰、可門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長樂化纖產業集群,長樂、羅源灣綠色高端鋼鐵產業集群等已粗具規模。
抓好科技創新驅動 促進經濟提質增效
福州高新區,創新潮涌。
高新區堅持“高質量、大規模、向天上要空間”的“高大上”理念,將高標準廠房建設作為促進全產業鏈提升的重要抓手,力爭“建一棟樓,出一個產業基地”。目前,創新園1-6期分別定位為總部經濟園、軟件產業園、區塊鏈產業園、人工智能產業園、光電產業園、數字經濟園。
“作為創新類園區,更需要提升創新能力,增強創新發展的活力動力。”高新區經發局負責人說,高新區利用大學城區位優勢,不斷強化院地合作、校地共建、國企聯合投資,推動與清華、北大、武大等高校戰略合作成果項目落地。同時,積極“三創”營造新生態,舉辦福州首屆旗山湖“三創節”等活動,搭建產權平臺,福州技術市場正式啟用,打響眾創品牌。
五鳳山麓、閩江之濱,坐落著另一座充滿活力與朝氣的現代化軟件園,這便是去年成功入選第三批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的福州軟件園。
園區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承載,創新是園區發展的核心動力。福州軟件園大力實施“大賽-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園區”全鏈條、差異化的創新創業“苗圃計劃”,不斷致力創新服務生態圈,以技術、資本、IP、人才、市場全方位服務企業。
當前,福州軟件園還積極搭建、完善“智慧園區”平臺,凸顯高科技園區特色,提升園區治理模式和管理服務水平;打造線上線下服務平臺,上線企業服務“一線處置”系統,企業和員工的訴求一鍵上報,第一時間處置,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招大引強聚產業,創新驅動促發展。經過20多年的發展,福州軟件園云集了軟件信息、光電芯片、新一代信息技術三大數字經濟支柱產業,匯聚超800家企業,先后引進了華為、字節跳動、依圖、比特大陸等數字產業領軍企業、獨角獸企業入駐園區。2020年,福州軟件園總收入達1200億元。
園區興則產業興,園區強則經濟強。不久前,福州市出臺的《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項目工作方案》提出,力爭到2021年,全市培育形成4家產值或營收規模超千億元的工業(產業)園區,4家超五百億元園區;建成300萬平方米高標準廠房,清理處置1.5萬畝批而未供、閑置土地和低效工業用地;建成50個基礎配套項目;形成2個~3個園區建設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