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開發區:扛起“王牌”大旗 壯大開發區生態工業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2-26 點擊:次
作為浙江首個以“生態”命名的產業集聚區的核心區塊,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自覺扛起區域內生態產業發展大旗,始終保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發展戰略定力,為一方鄉土樹立起了綠色發展的生命屏障。
“在所有麗水人心中,這片青山秀水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經濟已然成為了開發區謀求下一步發展的‘王牌’。”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要負責人如是說。
據開發區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開發區實現工業增加值48.51億元,增長8.9%,增速排名全市第一;規上工業增加值40.57億元,可比增長8.8%,增速全市第一;規上工業產值累計197.09億元,同比增長17.2%,增速排名全市第二位。
鐵腕治污“喚醒”生態自覺
許多年前,麗水開發區給人的印象就是“污染”的代名詞:空氣差、水污染嚴重。
近年來,開發區將生態工業作為第一經濟支柱,始終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麗水來說尤為如此”重要囑托,堅持立足民生,把環境提升作為區域發展的重要指標,堅持“五水共治、三廢同治”的治理方針。
龍石溪是開發區內一條最主要的內河,全長僅6公里,卻因為污染問題,曾在3年內被省市主流媒體曝光4次之多,成為一條省督查組重點掛牌督查的“老病號”。
對此,開發區壯士斷腕、破釜沉舟,創新出一系列治水措施:高強度的環保執法;新建截污渠,“十掃龍石溪”;企業雨水管網明溝明渠,廢水管網架空敷設;環保治理打分制,對60分以下的企業一律停產整治……
經過一年多的治理,如今的龍石溪上白鷺成群、魚翔淺底,成為了一條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樣板河。去年,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麗水期間,開發區收到上級交辦的信訪件17件,均為一般件,僅占全市的7%,并且實現了無退返件、無補充件、無督辦件和無問責件。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在此過程中,開發區的企業均保持正常生產,當月規上工業總產值實現13.5%的增長。
產業轉型迸發制造活力
浙江合力革業有限公司是開發區一家典型的合成革企業,近年來,面臨著轉型升級壓力。但企業并沒有固步自封,先后投入資金500多萬元建設起了1500立方米的雨水收集池。正是這一舉措,讓它在合成革行業“大洗牌”中依然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
“以前怕下雨,現在盼下雨。”浙江合力革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范華山表示,以前因為設施不到位,每次下雨就超標,現在不僅不怕超標,而且還可以把雨水收集起來,循環利用,既降低了成本,也改善了環境。
與浙江合力革業有限公司不同的是,浙江方正電機股份有限公司則通過“機器換人”提高了生產效率。不久前,公司自主研發的一條汽車坐椅電機全自動化生產線投入使用,年產量是過去的三倍多。
“機器換人,不僅要通過換設備來換效率,更重要的是換轉型升級的思路與理念。”方正電機副總經理張馳介紹,麗水生態環境這么好,這就必然會倒逼企業盡快轉型升級。
其實在開發區,還有許許多多的企業在轉型中找準了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浙江中廣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通過“騰籠換鳥”拓寬了6.8萬平方米現代化生產基地,年產值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浙江維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維康大健康產業園項目,用地141畝,投資總額20.8億元。
招商優勢攪活投資熱土
“優質的生態環境、基礎配套、產業定位以及政府服務都是讓我們決定落戶麗水開發區的重要因素。”北京飛利信集團主要負責人岳路告訴記者,隨著開發區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區位優勢的不斷凸顯以及招商服務的不斷優化,對于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他充滿信心。
近兩年來,開發區始終將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來抓,克服困難,積極有為,逐步變招商引資為選商引資,并注重提高入園門檻和招大引強,拒絕了有污染、能耗高、規模小、貢獻低的企業18家。
“盡管大環境下招商引資的競爭非常激烈,但是麗水開發區通過實行招商引資體制機制重大改革,突出精準招商、精細服務、精心培育,吸引了一大批優質項目紛至沓來。”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局負責人介紹。
數據顯示,2017年,麗水開發區全年累計引進工業項目25個,其中超億元大項目18個,引進市外內資50.3億元、外資5510萬美元,出讓工業用地1280畝,超額完成了市政府下達的各項招商引資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