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大腦”助力金華開發區“智造”
來源:未知 日期:2017-07-10 點擊:次
研發自主植入物、關節康復系列產品遠銷全球20多個國家,定點生產制造規模居亞太第一;研發大尺寸藍寶石平片及圖形化藍寶石襯底,成為全球LED龍頭企業的主要供應商;設計的電除塵器電控設備具有行業領先水平……依靠企業自身建立的研究中心,金華開發區的一些企業成功開發了不少高新技術產品。也正是依賴于企業研究中心的研發實力,這些企業一躍成為行業標桿,站在了產業發展的前沿和制高點。企業研究中心已然成為開發區參與科創廊道建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有創新才有市場話語權”
企業研究院是指依托于行業骨干企業設立的,具有獨立組織和開展科技創新活動能力的技術研發機構。業界公認,設立企業研究院,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戰略選擇,也是反映企業研發規模的一種象征。浙江今飛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是開發區首家省重點企業研究院。“科技創新一直是今飛人的奮斗的目標。”公司技術辦負責人王炯說。
走進今飛凱達輪轂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感覺就是悶熱。炎熱的夏日午后,偌大的廠房內擺著數十臺大型風扇,員工們身上的工作服已被汗水濕透卻絲毫沒有厭煩的表情。“輪轂成型需要高溫加熱,而且還需要多輪打磨,想在清涼的環境下生產質量過硬的輪轂幾乎不可能。”王炯說。
輪轂制造一直被認為是低附加值、高能耗、勞動密集型產業。一般的摩托車輪轂市場售價在100元左右,而今飛的高端摩輪,每只要賣幾千元、甚至上萬元。打開今飛客戶名錄,一溜排開的均為全球高端品牌,奔馳、標致、克萊斯勒、豐田、本田、雅馬哈等知名廠商都是其長期戰略合作伙伴。之所以能夠贏得這些客戶,王炯說:“靠的就是科技創新,有創新才有市場話語權。”
舍得重金投入,才有創新倍出。近幾年,今飛控股集團每年用于研發的投入都在銷售額的5%左右,先后擁有國家認可實驗室、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省級博士后試點工作站等多個創新平臺。特別是汽摩配技術研究院的建立,為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吸引優質、高端客戶的,還有今飛人強大的研發能力。王炯稱,今飛通過引進模擬鑄造等新技術,已成功開發鑄造新產品1000多項,其中國家級重點新產品1項,國內領先15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項。如今,今飛已從名不經傳的地方農機小廠發展成為汽車、摩托車、電動車輪轂的全國性龍頭企業。“50多年的企業發展經歷告訴我們,不斷創新、勇于開拓,是實現騰飛的根本所在。”王炯說。
“創新驅動是發展戰略”
同樣對科技創新有高度認同感的還有最近剛獲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稱號——浙江閃鑄三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錚錚。
從創業初期只有5個伙伴一起打拼,到如今擁有百余名職工和一支專業的研發團隊,陳錚錚對創業之路頗為感慨。“我們自誕生之日起,便牢牢把控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全面提升技術水平和研發能力,突破企業發展的技術瓶頸。據介紹,一直以來,閃鑄研發團隊與清華大學精密機械專業合作致力于產業前沿的探索與研發。閃鑄科技通過與清華大學專業團隊緊密合作,建立獨立的3D打印研發中心及先進的3D打印研發實驗室。同時借力各大創新平臺,引進專業人才,強化研發團隊的建設。
在生產車間,記者見到了由閃鑄研發的“發現者”打印機。“與別的3D打印機不同,‘發現者’在工作時幾乎聽不見噪音,為了更好地服務教育和家庭,我們解決了傳統產品硬件操作復雜、軟件難學的問題。”上市不到一個月,閃鑄已接到1500多臺的國際訂單。陳錚錚稱,閃鑄每年的研發經費占每年銷售額的10%,目前已成功申請數十項國家專利,通過雙軟企業和高新企業的認證。
“我們每年會推出3~4款新產品,截至6月,公司研發投入達600萬元,同比增長82.7%。”陳錚錚說。作為我國首批專業3D打印設備研發生產企業,浙江閃鑄三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短短6年來,已包攬諸多創新大獎,并在國內外闖出了一方天地。
今飛和閃鑄的快速發展,是開發區牽住高新技術企業“牛鼻子”、以企業為主體抓創新,打造新的市場競爭優勢的典型樣本。開發區深入實施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正源源不斷釋放出新活力,加快打造科技產業“升級版”。下一步,開發區將大力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把創新載體培育作為完善創新體系、提升創新能力的基礎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