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經開區:努力打造六星級產業集聚區升級版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2-25 點擊:次
春風拂綠,時下的鄭州正在加快建設“四港一體”樞紐體系,實現空港、鐵路港、公路港、海港一體化,形成多式聯運、一站換乘、快速分撥、內捷外暢的域內外客貨集疏網絡,為鄭州建設現代化國際商都提供有力支撐。
鄭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上下要突出各類口岸建設和“四港一體”體制機制建立,以航空港、國際陸港、電子口岸平臺為依托,以鄭歐班列、航空卡班、E貿易為載體,進一步創新交通組織模式和通關“三互”體制,推進鐵海、空鐵、區港全面銜接,基本確立“四港一體”多式聯運的獨特優勢。
審時度勢抓機遇、順勢而為準發力、乘勢而上勇爭先。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崔紹營表示,近年來,鄭歐班列從破冰開行到均衡往返,國際陸港從醞釀謀劃到初具形象,跨境貿易從試點先試到試驗區設立,多式聯運監管中心、汽車、糧食、郵政三大口岸等一批國家級功能平臺紛紛落戶……全區對外開放的大事、喜事接踵而至,初步確立了在全市、全省乃至整個中部地區的對外開放窗口地位,成為與航空港一體聯動、相互補充的陸上交通樞紐,成為鄭州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節點城市的強力支撐,向著“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和“買全球、賣全球”目標邁出了重要一步,經開區真正開始張開雙臂擁抱世界。
在“四港一體”建設熱潮中,經開區怎樣實現大產業和大樞紐“雙輪聯動、兩翼齊飛”,勇當熱潮中的先鋒者?遵循“低成本、快速度”的理念,“四港一體”發展方興未艾,未來經開區又將如何做到精準發力、勇立潮頭,打造六星級產業集聚區升級版?
發展鐵路港 融通全世界
中原腹地,一個聯接全國、輻射全球的“陸上絲路”新節點——鄭州國際陸港,正在經開區破繭而出,拔地而起。
2013年7月18日,以鄭州到德國漢堡的鄭歐國際貨運班列開通為標志,歐亞大陸橋從此被重新定義。鐵輪滾滾,滿載物資的鄭歐班列一直在路上,鐵軌上的商貿讓鄭州對外發展再度繁忙而興盛。
八方客商攜貨集聚,開放發展舉城騰飛。鄭州國際陸港作為區域物流集疏中心帶動貨量集聚效應持續顯現,鄭歐班列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往返開行相對平衡的班列,憑借貨運總量高、境內和境外集疏分撥范圍廣等綜合實力,繼續在國內所有開行的中歐班列中保持領先地位。自開行以來至2015年,鄭歐班列開行班次總累計256班,總累計貨值12.01億美元,貨重10.78萬噸。
憑借得天獨厚之勢,2015年,鄭州國際陸港對外開放發展進入加速期,加快推進“四港一體”開放體系聯動發展。去年4月份,中部首家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在鄭州國際陸港設立,這一綜合性海關監管場所,通過整合監管資源,優化監管流程,實現中心運轉高效,運行成本較低的目標。“鄭州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最終將實現海、陸、空、鐵多種運輸方式的自由換裝,以及保稅倉儲、分撥、集拼、跨境電商等多種業務類別的自由集散。”鄭州國際陸港公司總經理助理鄭國強稱,多式聯運監管中心運營后,最大功能是為企業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節省企業物流成本。鄭國強舉例說明,如韓國貨物通過傳統海運方式運往歐洲,往往需要2個月的時間,通過鄭歐班列多式聯運方式運輸,運輸時間縮短了一半以上。
“東聯西進”構筑發展新思路。鄭州國際陸港目前正積極開通“鄭韓班列”“鄭日班列”,向東與沿海港口對接,通過空運與韓、日和中國臺港等亞太國家和地區實現空鐵、海鐵聯運,形成以鄭州為中心的境內樞紐,推進地處內陸的鄭州與境外經貿活動實現持續躍升。
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發展成效指日可待。目前,在鄭州國際陸港,施工現場轟鳴的機械聲、進出港口的火車鳴笛聲、集裝箱裝卸的隆隆聲……讓人們對未來功能齊全、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國際陸港,充滿了無限期待。
2016年,鄭州國際陸港以打造鐵路國際樞紐口岸為目標,全面完成陸港區域內道路等配套設施建設,全年進口整車1000輛;糧食口岸上半年開工建設,通關運營糧食10萬噸;鄭歐班列全年開行200班,實現郵政、快遞班列常態開行,構建輻射中西部的快件物流中心。
打造公路港 構建智慧物流新城“發展時間短,但成效頗豐!”談到鄭州國際物流園的發展,鄭州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國際物流園區黨委書記李雪生頗有感悟。
李雪生告訴記者,從2013年開始,短短三年間,鄭州國際物流園區已經由一片農田崛起為一座產業新城,現代交通路網四通八達,綜合配套設施完善齊全。按照“四港一體、多式聯運”的總體思路,鄭州國際物流園區著力打造以“國際物流、區域分撥、城市配送”為主要功能的產城融合智慧物流新城,與鄭州航空港、國際陸港形成“鐵、公、機”聯動發展、優勢互補的大物流產業鏈,成為了引領帶動全省大物流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
截至目前,鄭州國際物流園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產495.1億元,年均增長62%。其中,2015年完成200億元,較2012年的50億元翻了兩番。同時,園區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090億元,年均增長95.5%。其中,2015年完成500億元,較2012年的80億元翻了三番。
打造智慧公路港,建設國家級現代物流中心的前提是“筑好巢、引來鳳”。在“筑巢”方面,記者了解到,2013年市區通往國際物流園區的道路只有南三環一條主干道,十分不便。但是目前,園區里“六橫六縱”12條主干道及36條支線道路全部建成通車,總里程突破200公里。水電氣暖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同步配套、一并到位。此外,為了使物流園區變得“水清河美”,兩條名為“鳳河”“龍渠”總長度18公里的景觀河道建設快速推進,目前已建成5.8公里,新增了水域面積16萬平方米。
多條貫穿鄭東新區、航空港區、鄭州國際陸港的重要通道,極大地提升了物流園區的交通便利性,這也成為了眾多國內外物流巨頭落戶該地的重要原因。
筑得好巢,引鳳來棲。目前,亞洲最大的物流設施提供商普洛斯物流及豐樹物流、招商局物流、安德物流、日通物流等世界500強企業,全球最大的客車生產企業——宇通集團四大整車項目、全球技術最先進的低溫多晶硅生產工藝——富士康液晶面板項目等紛紛在此落戶。“大物流帶動大產業、大產業支撐大物流”的發展格局在國際物流園區里正在迅速形成。
新的一年,經開區依托鄭州國際物流園區規劃建設公路港,促進現代物流由項目帶動向物流平臺、物流樞紐轉變。探索體現物流產業發展成效的方式方法,創建國家級現代物流示范園區,力爭引進物流項目20個、物流企業總部3個,現代物流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0億元。把鄭州國際物流園區建設成為國家現代物流網絡體系的重要節點,將其打造成為產城融合、產流互動、宜業宜居的智慧物流新城。
實現海港前移 內陸“洼地”變開放“高地”
東聯西進,陸海相通的愿望,在鄭州經開區實現了!
“摒棄鄭州不沿邊不靠海的地理位置劣勢,向東打造鐵海聯運品牌,讓鄭州由內陸變成了海港。”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副總經理史鋒華告訴記者,2015年2月,經開區開通運營了鄭州—青島港、鄭州—連云港港口班列,運營中為了進一步提高港口班列開行質量,解決客戶訂艙、訂車、報關、報檢等環節中出現的周期長、信息反饋不及時等問題。同年5月份,鐵路、港口、海關、商檢等幾方在鄭州經開區聯合成立了“鐵海聯運服務中心”,建立了以青島港、連云港為試點的內陸地區首個真正意義的“無水港”,實現了港口功能遷移至內陸。
截至目前,鄭州累計發往青島港、連云港港口貨運班列已有58班。按照計劃,今年鄭州—青島班列將實現每周三班常態化開行,全年預計完成1萬標箱。同時,經開區還將與天津港、上海港開展合作,實現多港口出海。
談到“鐵海聯運”的作用,史鋒華表示,實施鐵海聯運最大的功能就是提高“時效”,港口服務功能前移至鄭州辦理,出海貨物到達港口時,無需排隊,直接裝船出海,減少了在港口壓貨、排隊時間。通過鐵海聯運中心的運作,加強了鐵路和港口的合作關系,實現雙方的優勢互補,實現鐵路貨場與港口的信息、業務、操作的無縫對接,最終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務。
實施“鐵海聯運”,讓經開區不斷做大物流業的同時,也使得鄭州有了直接、快捷、費用低廉的“出海”通道,讓鄭州成為了內陸地區最大的銷往海內外市場的貨物集散地。
支撐空港發展
助力優勢產業國際化
在經開區河南保稅物流中心,一輛輛滿載進、出口貨物的集裝箱車輛通過保稅區入口的電子關卡系統,有序駛入關口,辦理報關手續;在中大門保稅直購體驗中心,全世界商品琳瑯滿目,前來選購的人們絡繹不絕……“買全球、賣全球”在經開區正在逐步實現。
經開區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為我市航空經濟發展提供了支撐也注入了新的活力。2015年,鄭州E貿易進出口業務量達5001萬包,貨值40億元,業務量全國領先。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份,鄭州E貿易發展保持旺盛的增長勢頭,業務量達484.6萬單,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2倍,迎來新春“開門紅”。
E貿易業務的增長對鄭州航空港、鄭州國際陸港業務量提升起到重要作用。據統計,2015年,E貿易由青島至鄭州運輸的貨重達418.44噸;通過海鐵聯運,由鄭州運往至青島、天津等港口貨重2.3萬噸;通過鄭州機場,實現空運貨物1.4萬噸,其中國際段7222噸,國內段6407噸。按照計劃,今年河南保稅物流中心還將與上海東航快運開展合作,開通鄭州至紐約貨運航線。
以鄭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獲批為契機,今年經開區將以擴大出口、進出平衡為主攻方向,突出創新驅動,打造國內領先的跨境電商基地,初步建成“買全球、賣全球”的全球網購商品集散分撥中心,打造成為鄭州國際商都的展示體驗區。全年業務量力爭實現1億包,貨值力爭實現100億元。
團結奮進 乘勢而上
為建設國際商都核心區和
創新引領區而努力奮斗
——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崔紹營
回望過去,在省市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十二五”的五年,是經開區發展科學性最強、綜合實力增長最快的五年,是對外開放發展最好、后勁勢能蓄積最快的五年,是城市建設投入最多、區域形象全面改觀的五年,是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社會更加和諧穩定的五年,是經開區發展史上濃墨重彩、必將留下深刻印記的五年。
讓我們特別自豪的是,我們率先被評為河南省唯一一家六星級產業集聚區;被命名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經開區的吸引力、知名度、美譽度大幅提升,成為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區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
讓我們特別珍惜的是,我們從五湖四海走來,為了經開區的發展,風雨同舟、同甘共苦,在15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難以忘卻的足跡,繪就了精彩紛呈的畫卷,結下了肝膽相照的情誼,這些都將成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十三五”時期,是經開區經濟社會向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發展的關鍵時期,面臨的形勢依然極為復雜,只有認清形勢,理清思路,才能更好地把握機遇,順勢而為,增強發展的方向性、主動性、創造性。我們要立足自身實際,提高站位、深度謀劃、突破帶動,努力當好全市“兩個率先”排頭兵,力爭2016年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18年在全市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苦干實現夢想,奮斗成就偉業。我們要以“國際商都建設先鋒者”為引領,堅持“國際化商貿展示區、國際物流中心核心區、智慧制造示范區、國際化合作窗口和平臺”發展定位,強力實施“5—125”工程,著力開放平臺大跨越、主導產業大升級、創新創業大突破、產城融合大提速、社會管理大提升、民生保障大改善,全力打造六星級產業集聚區升級版,為建設先進制造業新城和國際物流樞紐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