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領先科技園區——訪合肥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宋道軍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3-18 點擊:次
合肥高新區是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歷經30年發展,已成為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近年來,合肥高新區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技術、大健康等顛覆性技術和產業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連續八年穩居全國169家國家高新區第一方陣。日前,合肥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宋道軍接受采訪。
宋道軍介紹,近年來,合肥高新區聚焦“中國聲谷量子中心”,重點實施“創新驅動、產業引領、開放發展、產城融合”四大戰略,探索出了一條“科學-技術-創新-產業”的內生發展之路,為“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區、打造世界領先科技園區”戰略提供了強大動力。
宋道軍指出,2021年,合肥高新區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發展,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高新區用占全市1.1%的土地,實現1500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1.2%,全年實現稅收收入248.7億元,同比增長17.1%,總量位居全市各縣區開發區第一,約占全市的20%。規上工業增加值、規上服務業營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等主要指標總量全市第一,集成電路、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光伏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保持20%以上增長,新增市場主體2萬余家,目前科技型企業已突破5萬余家;新增科創板上市企業3家,累計自主培育上市公司33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00家,總數近2000家,上市企業、高企數約占全市的一半,培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19家、占全市31%。
此外,高新區內量子科學和技術研究院和科大高新校區投入使用,“祖沖之號”入選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質子刀”初試鋒芒,培育出全球首個重組蛋白新冠疫苗用于全球抗疫,家用核酸檢測試劑成功打入美國市場,特別是在北京冬奧會上,以全色光顯、東超科技、科大訊飛、若森智能、科大國盾、科威爾等為代表的高新科技產品大放異彩。在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通報的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中,合肥高新區取得位居全國第八名的好成績。今年一季度,高新區招商引資工作迎來開門紅,中國集成電路共保體安徽中心、潛在獨角獸聚盟集團總部基地和空天院4個子公司等一批好項目相繼落戶,空天信息、量子科技、精準醫療、新能源等未來產業在高新區加速布局。
宋道軍表示,今年高新區將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推進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力爭主要經濟指標全線飄紅。
在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方面,深化強校強所強院合作,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協同創新平臺建設,完善多層次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力爭遴選關鍵核心技術50項以上。加強創新型企業培育,扎實開展高企、高成長企業、專精特新等企業培育工程,力爭新增科技企業突破2萬家,新培育高企50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50家以上。
在發展壯大優勢產業方面,實施“畝均論英雄”改革,建立差別化要素配置政策,實現規上企業“畝均效益”評價全覆蓋。加快發展新經濟,深化國家戰新產業集群、中國聲谷、中國安全谷、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試驗區等國家、省、市戰新產業基地建設,發展空天信息、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積極申創光伏新能源、大健康國家戰新產業集群,爭創中國軟件名園、高端儀器儀表特區。
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方面,繼續實施營商環境“領跑計劃”,常態推進“四送一服”,頂格服務企業發展。牢牢抓住自貿試驗區建設機遇,聚焦前沿科技、未來產業、雙碳戰略、社會治理等方向加強制度創新,推動一批深層次創新改革事項落地見效。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推進與長三角先發園區合作,引入長三角高端要素和重大項目。積極申建綜合保稅區,建好用好中德國際創新園、長三角海創中心、僑夢苑等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等開放平臺,推動企業“走出去”。
在加快產城有機融合方面,高標準啟動托管區51平方公里未來科技城規劃建設,開工建設道路、安置房等首批項目。啟動實施2022-2024年大建設計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老舊小區提升改造,持續優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加快推進“雙碳”實施方案,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積極創建全國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示范區、國家高新區綠色發展示范區。加強教育醫療服務供給,推動科技文化融合,積極創建區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示范區。
宋道軍表示,高新區將繼續秉持矢志創新、銳意進取的理念,為合肥市勇當“兩個開路先鋒”、加快實現“五高”、聚力建設“七城”,為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