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高新區進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來源:未知 日期:2018-12-26 點擊:次
這里誕生了中國第一部手機,第一臺超級計算機,第一根光纖……這里就是國家高新區。科技部在12月26日舉行的國家高新區建設30周年座談會上介紹,經過30年發展,歷經創業發展、二次創業、創新驅動戰略提升三個階段,國家高新區正邁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國家高新區30年的發展成效顯著
1988年5月10日,經國務院批準建設的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即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前身,是第一個國家高新區。截至目前,國家高新區的數量已達168家。
國家高新區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增長極。數據顯示,國家高新區營業收入從1991年的87.3億元,增長到2017年30.7萬億元;2001年國家高新區GDP總和2855.4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6%,到2017年GDP總和達到9.52萬億元,占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1.5%。
國家高新區的創新資源集聚效應不斷放大。全國近40%的高新技術企業,全國一半的孵化器和眾創空間聚集于國家高新區。截至2017年,集聚的研究院所2900多家、各類大學800多所,企業技術中心11000多家,國家重點實驗室350多個。
新業態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國家高新區持續涌現。中關村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杭州的網絡信息產業、武漢東湖的光電子信息、上海張江的生物醫藥和集成電路等若干世界級創新型產業集群的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區塊鏈、虛擬現實、網絡安全、增材制造等新業態飛躍式發展。在關鍵前沿技術開發、重大產品與裝備制造、國際技術標準創制等方面涌現出一大批高端技術和產品,帶動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國家高新區已成為我國改革探索的先行區。中關村從2010年起,先后試點了“1+6”和“新四條”“新新四條”等16項先行先試政策,取得積極成效。“新黃金十條”、“科技新九條”、“津十條”、“眾創十二條”和“金融八條”等一系列全國知名的、首創性的政策措施不斷涌現,大大提高了廣大創新創業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新時代國家高新區要做到“四個率先”
據介紹,未來國家高新區將繼續高舉“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旗幟,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為核心,以堅持創新驅動、堅持聚焦實體經濟、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特色發展、堅持綠色協調發展為原則,將國家高新區建設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在座談會上指出,在新時代國家高新區要努力做到“四個率先”,即率先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率先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更多突破;率先開展體制機制創新,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率先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引領開放新格局。
為推進新時代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科技部從六個方面對國家高新區工作進行了部署,一是著力增強國家高新區原始創新和核心競爭能力,二是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三是以完善科技服務體系為核心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四是強化國家高新區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五是進一步提升國家高新區國際化發展水平,六是進一步優化和完善高新區管理體制機制。
下一步,科技部將明確新時代國家高新區建設發展的目標定位,完善新時代國家高新區建設發展的規劃布局和政策環境,把高新區建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動國家高新區再創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