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高新區:創新發展逐夢高新之巔
來源:未知 日期:2018-12-20 點擊:次
50年前,中國第一臺自主設計開發的大噸位汽車起重機誕生在常德市鼎城區灌溪鎮。這里也是名揚大江南北的浦沅工程機械廠的搖籃。經過幾十年勵精圖治,灌溪工業厚積薄發,贏得了“中國吊車第一鎮”的美譽。
歷史的傳承與積淀,鑄就了灌溪鎮的非凡與輝煌。改革的發展與創新,成就了高新區的夢想與高度!
50年后的今天,在常德高新區這塊發展熱土上,現有規模工業企業95家、年產值過億元的65家,形成了以中聯重科、中國建材、常德遠大、湖南黃金、粵港模科等骨干企業為龍頭,智能裝備制造、光電信息、軍民融合為主導,新型建材、生命健康為特色的“三主兩特”產業發展格局。
當前,常德高新區乘著開放強市、產業立市的東風,按照“千億園區、工業新城”的發展定位,堅持走科技興園、科技強園的發展道路,通過科技企業孵化培育、龍頭企業帶動、離岸孵化輔助等孵化創新模式,在這片希望的沃土上一路披荊斬棘、戮力前行,一次次掀起改革開放建設的熱潮,經濟、社會、服務等各方面都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拓荒熱土 打造常德創新發展高地
1968年,為響應國家三大線建設號召,浦遠工程機械廠從上海內遷落戶常德灌溪鎮,成為了常德高新區的前生,2012年更名為鼎城高新技術產業園區,2017年2月13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常德高新區升格為國家級高新區,由此拉開了高新區建設新的大幕。
常德高新區的誕生,是常德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科學決策的結果,也是常德堅持發展創新型經濟的真實例子。
2018年1月1日,常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正式揭牌。常德首個國家級高新區的拓荒之旅也至此開始。
今天的常德高新區,以鼎城園區為核心,統籌武陵、漢壽、西洞庭園區,構成“一區三園”的空間布局。鼎城核心園區規劃面積63平方公里,現在建成區面積10平方公里,入園企業2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00余家,年產值過億元企業65家,形成了以中聯重科、中國建材、遠大住工、湖南黃金、中煙公司等知名企業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格局。
服務企業 大力優化營商發展環境
作為常德發展最年輕最具活力的產業板塊,常德國家高新區從申請之初就堅持規劃先行,讓規劃決定發展預期。
常德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一幫人深知,市場經濟就是“候鳥經濟”,哪里環境好,投資商就飛向哪里。園區有良好的發展環境和優質的貼心服務,企業家們就可以集中精力抓生產,專心專意創品牌,甩開膀子搶市場,以天下為“擂”,以世界為“臺”。
一年時間以來,常德高新區根據當前高新技術產業的不斷變化,以及自身承載功能的增強,常德高新區重點打造智能裝備制造、光電信息、軍民融合為主導,新型建材、生命健康為特色的“三主兩特”產業發展格局,引領園區產業布局。
優良的發展環境和精準的服務體系,是助推科技創新型企業騰飛的雙翼。常德高新區以“高、新、專”產業為發展導向,通過引進、孵化、轉型等多種途徑,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以一流的環境激發創新創業活力,積極構建現代工業體系。
“我們始終堅持一切圍繞項目建設、一切服從項目建設、一切服務項目建設的“三個一切”理念,采取行政審批的全程代理制、聯合審批制、責任追究制'三制聯動',打造一站審批、全程服務、限時辦結的政務服務環境,讓投資者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重點項目推行‘一事一策’‘一企一策’。”在2018湖南·長三角經貿合作洽談周招商推介會上,常德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楊學平擲地有聲地發出招募令。
常德高新區按照有孵化器、有加速器、有拓展服務功能、有生產設施配套、有生活設施配套的“五有”標準,規劃建設了占地309畝的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成了3萬平方米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45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累計引進企業86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6家;相繼出臺《常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技企業孵化器招商引資暫行辦法》《常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種子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扶持政策,對入孵企業租金及稅收實行優惠;為入駐孵化企業及“眾創空間”的“創客”創建綠色快捷通道,提供“一站式”工商稅務登記便利;設立2000萬元種子資金,對企業平臺建設、科技創新成果給予資金獎勵;設立2億元的產業發展扶持基金,給予創新創業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
多措并舉 切實保障常德創新發展之路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源動力,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常德高新區在工作經費、科研項目、辦公條件、生活保障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引導科技人才向園區聚集,為引進人才、留住人才、人盡其才打出“組合拳”。
大力實施“211”“985”人才工程,成立了人才創業服務中心,建立了科技人員激勵機制,并通過提供科研實驗室、解決子女就業等政策,規劃建設園區專家公寓,打造拴心留人環境,著力吸引院士團隊、博士團隊等高層次科技人才來園區開展創新創業工作。截至2017年底,園區共引進博士26名。
企業是園區發展的主體力量,也是科技創新的核心支撐。如何支持企業打好“高新牌”?常德高新區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組織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三方互動互補,廣泛合作,實現共贏。目前已有40多家園區企業與中科院老專家技術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院所建立長期技術合作關系,90%以上的規模企業建立了科研機構,申請發明專利126件,授權29件。
人才引進了,如何留住人才也成了高新區思考的方向。著力解決園區配套,實現宜商宜居。常德高新區明確了“千億園區、工業新城”的發展定位,著力打造“高新園區、城市新區、旅游景區”三位一體的高端園區,逐步形成“五縱五橫”道路布局和“一心一帶兩軸兩片”的空間格局,實現與市城區無縫對接。園區地處河洑山下,沅江河邊,山水相間,景色宜人。
已入寒冬,雖然寒意逼人,但常德高新區處處都涌動著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的熱潮。塔吊林立的建設工地、日新月異的產業園區、落地生根的重大項目正快速崛起!
當前,常德高新區正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產業立市三年行動計劃,突出創新引領、轉型跨越,招商為要、項目支撐,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常德鼎城區委書記、常德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楊易表示,力爭2020年技工貿總收入突破千億大關,千億園區、城市新區、旅游景區“三位一體”發展局面基本形成,成為泛湘西北新興產業跨越發展樣板區、改革創新試驗區、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先行區、產城融合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