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高新“密碼”
來源:未知 日期:2018-11-16 點擊:次
經過27年的奮力建設,1991年經由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合肥高新區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和產業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其中,以科大訊飛、科大國盾、四創電子、華米科技、陽光電源、科大國創、安科生物等領軍企業為首,形成了人工智能、公共安全、新能源、生物醫藥、先進制造等高端產業集群。
據統計,2018年以來,合肥市高新區市場主體呈井噴式增長,截至6月30日,全區市場主體突破3萬戶(達30019戶),這一數據是1991年建區時的2144倍。鳳棲于梧、龍潛于淵,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合肥高新區日益完善的營商環境。
精簡行政審批程序打造高效政務環境
“創業者最需要的是什么?是服務型政府,是少跑腿、易辦事,從而讓企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公司發展和產品開發上來。”合肥全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國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其公司初創并不在合肥高新區,但高新區營造的良好創業和投資環境深深地吸引了他。“兩三天可以拿到營業執照,這是很多區政府目前都無法做到的,但在合肥高新區可以。”劉國強告訴記者,自己常到江蘇、上海等地出差,亦與當地政府打過交道,發現合肥高新區政府的服務水平和辦事效率已經達到這些發達城市的水平。
的確,優化營商環境,擺在首位的便是精簡流程,提高辦事效率,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合肥高新區一直按照“小政府、大服務”理念深化管理體制改革,根據“放管服”改革要求,組織職能部門全面清理市直部門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1028項;梳理部門現有職權,編制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制定權力運行流程圖,各部門共承擔行政事項1164項,最終公布權責清單280項。
為進一步提升為民為企辦事服務效率,“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安徽政務服務網合肥高新區分廳上線運行,成為省內第一家開發區政務服務平臺分廳。改造提升實體服務大廳信息化水平,構建線上線下功能互補的服務新模式。目前,合肥高新區線上線下平臺匯集7家單位、21個業務系統,可為企業、群眾在線辦理工商登記、規劃許可、生育證核發等25個主題172個服務事項,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同時,相關部門也主動壓縮辦證時間,推動電子業務發展。今年4月,高新區市場局在合肥市率先發出第一張“零跑腿”營業執照。外商企業登記備案“一口辦理”,從7月1日開始開展外商投資企業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一口辦理”工作,將外商投資企業工商登記和商務備案全部放至工商登記窗口辦理,做到“一窗通辦”。積極推動企業名稱自主申報工作,為企業登記進一步簡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完善雙創優惠政策構建定向精準支持
合肥高新區是一片欣欣向榮的創新創業熱土,培育了科大訊飛、科大國盾、四創電子、華米科技、陽光電源、科大國創、安科生物等領軍企業,形成了人工智能、公共安全、新能源、生物醫藥、先進制造等高端產業集群,建有集成電路(芯之城)、智能語音(中國聲谷)、生物醫藥等3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區內市場主體3萬余家,高新技術企業852家,自主培育上市公司21家。在一個個企業茁壯成長的背后,始終離不開高新區的政策扶持,更有真金白銀的誠意。
記者從高新區獲悉,該區圍繞“產業”“創新”兩大主題和“人才”“金融”兩大支撐,打造支持雙創發展的“2+2”普惠政策體系,對產業發展、自主創新、人才培育、科技金融、服務環境等方面精準施策,優化全方位服務環境,近三年投入年均增長18.3%。
2016年,在全省率先出臺合肥高新區支持雙創的九條政策措施(“創九條”政策),圍繞創新創業企業成長各階段需求,從閑置廠房改造、房租補貼、培訓支持和天使基金參股等9個方面進行“定向爆破”,精準支持眾創空間建設;2018年4月又出臺合肥高新區關于加快企業股改上市的若干意見(“股改上市二十一條”政策),對改制上市后備企業在政策扶持、金融服務等方面予以扶持,改制上市企業享受從改制到限售股減持的全鏈條服務。
加強雙創文化建設構建創新創業生態
創新創業氛圍好、政府資金和政策支持、對創業失敗寬容度高、高新產業集聚……這是眾多扎根高新區的創業者的共識。
為積極塑造鼓勵探索、寬容失敗、尊重知識、崇尚創造的創新創業文化,該區組建了高新區企業創新文化聯盟,設立專項資金,鼓勵企業開展以促進企業技術和管理創新為主題的企業文化建設,每年開展“十大創新文化建設示范單位”評選活動。
舉辦2017年“創響中國”合肥站暨合創匯年度盛典活動、“全國雙創活動周”合肥分會場高新區活動;承辦了中國科協“海外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合肥行”活動,32個海外項目來區路演展示;承辦2017年“創響中國”安徽省創新創業大賽及海外項目落地對接會,合肥高新區項目占獲獎項目總數43%,21個海外項目來區對接落地;組織開展“雙創進高校院所”系列活動,推進企業與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務實合作,建立“走出去、請進來”的常態化合作機制,持續吸引高校院所雙創人才、團隊和項目落地。近年來,創新文化建設活動開展的越來越豐富,成果也越來越豐碩。
此外,在構建創新創業生態方面,高新區也是下足了功夫。合肥高新區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專業園區”的全程雙創載體鏈條,對接國內外雙創資源,為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雙創主體提供空間載體。2017年,合肥高新區支持科技孵化體系建設獎補資金約2800萬元,同比增長12%,目前累計建成各類眾創空間37家、孵化器19家、加速器8家,其中國家級眾創空間12家、孵化器9家;建成創新產業園二期、明珠產業園一期及3家市場化孵化器并投入使用,新增孵化場地面積31萬平方米,孵化面積達30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3200余家,其中39家企業成為園區新增規上工業、規上服務業企業。歐普康視、華米科技兩家孵化器畢業企業分別完成IPO首發,全區21家上市公司中的13家經歷孵化加速培育。
為匯聚“雙創”高端資源,高新區制定分重點、差異化、多層次的人才激勵政策,設立人才基金。同時,完善人才服務,啟動建設“合肥國際人才城”,提供4000平方米左右的人才服務功能區,為人才集聚和開放共享提供“一站式”服務;建成人才公寓5866套,建筑面積31萬平方米,促進人才安居;組建區創新創業高層次人才協會,為高層次人才搭建聯誼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