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高新區加快建設創新型科技園區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8-13 點擊:次
7月的衡陽烈日當空,衡陽高新區陸家新區施工現場仍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工人們加班加點,擼起袖子加油干。
施工現場不遠處,衡陽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歐杏一行人顧不上炎熱的天氣,擦了擦汗水,繼續調度著現場進度。
“對工作充滿熱情,對事業充滿激情”一直是衡陽高新人不懈的追求。衡陽高新區始建于1992年,2012年加入“國家隊”,此時的湖南已擁有4名“國家隊”成員,但全部位于湘北地區,衡陽高新區提出了“成為拉動湘南地區自主創新的主引擎”的發展目標,6年過去了,這一目標已逐漸實現。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國家高新區建設30周年。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衡陽高新區再出發,提出了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全力打造創新活躍、產業興旺、市民安居、生態美好的國家級產城融合示范區的目標。希望到“十三五”末,力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0億元以上,綜合實力進入湖南省國家高新區前3名、全國高新區排名前50強,打造成創新型科技園區。
產業發展欣欣向榮
軍民融合亮點紛呈
經過20多年的發展,衡陽高新區已成為衡陽市乃至整個湖南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地。
歐杏介紹說,2017年衡陽高新區的總部經濟、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大數據、文化創意、現代金融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速,生產總值占全區規模工業總產值的81%,同比增長23.5%。形成了以特變電工、華菱衡鋼、風順車橋、泰豪通訊為核心的先進制造業;以華為科技、中興通訊為代表的大數據產業;以紫光古漢、樂福地、同祺生物、德穗生物科技為重點的生物科技產業。
今年共引進高、新、精、尖項目117個,涉及投資金額350多億元,其中包括500強企業6家,大型央企10家。其中投資過10億元的項目12個,投資過5億元的項目23個,投資過億元的項目82個。
值得一提的是,衡陽高新區的軍民融合特色明顯,走在了全國前列。
在泰豪科技有限公司內,記者見到了各種軍工產品。泰豪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魏歡介紹,他們企業已獲得幾乎所有的軍方資質,能夠為軍方量身定制各種產品。“我們的通訊車輛曾亮相朱日和閱兵演習、建軍90周年閱兵式等重大全國性閱兵儀式。”魏歡說。
在北方光電公司,該公司總工程師唐紹德向記者介紹,他們擁有為軍方量身定制各種配套產品的資質和能力。去年年產值近2億元左右,今年上半年就完成近2億元,形勢一片大好。
衡陽高新區已形成了一個千億級的軍民融合產業園。其中,凱新材料已獲得涉軍目錄許可;合力叉車、星鑫航天今年因涉軍產品利好頻頻,稅收、產值雙雙倍增;710廠已獲得全國惟一核設備處置許可資質。
此外,以中核集團、中鋼集團等企業為主體,衡陽高新區正在大力推進白沙綠島升級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區建設,積極打造六大核產業集群,加速建設鈾純化轉化一體項目、核級海綿鋯鉿項目、鉭鈮礦加工分離鈾項目、“泳池堆”項目、共伴生鈾資源(獨居石)綜合利用項目、稀土高強鋁合金加工項目、石煤提釩提鈾項目、尾礦庫退役利用項目等,逐步構建起集核材料、核設備、核環保及相關配套物流和貿易一體化的核產業體系,努力形成綠色環保、安全低碳的產業集群,推動以核產業主導的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
創新創業異常活躍
創新生態逐步完善
“惟楚有才,于斯為盛”。自古,衡陽人就人才輩出,創新精神源遠流長。
歐杏說,衡陽高新區被批復為國家高新區的時間較晚,進入國家高新區創新能力評價體系,在國家高新區“爭先卡位”中贏得先機,必須靠創新。
目前,衡陽高新區已構建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并出臺了包括《衡陽高新區促進科技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高新區知識產權工作的獎勵辦法》《促進產學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實施辦法》等近10項有關技術創新的扶持獎勵政策,對企業在技術創新、重大裝備(設備)購置和引進、專利發明和保護給予財政獎勵和補貼。
鐳目科技公司總裁助理肖小文向記者表示,作為衡陽本土企業,園區幫助他們申請財政獎勵,鼓勵他們研發創新。該公司研發的世界領先的核輻射安全監控系統,解決了這一領域的難題。
“今年,衡陽高新區R&D經費支出占GDP總量的2.8%以上,園區內新申報的高新技術企業達30家,涵蓋人工智能、電子信息、互聯網等行業。新增專利申請678件,專利授權266件,有效發明專利1596件,高新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占工業銷售收入的90%以上。”歐杏說。
此外,衡陽高新區還建成了包括科技成果交易平臺、產業協作平臺、科技創新中心、科技成果轉化交易中心在內的4大科技平臺,建立了包括人因工程與工業安全實驗室、北航(湖南)光電重點實驗室、桑谷智能醫療工程中心等各類聯合實驗室共18個。聚集了產學研合作平臺、科研平臺、培訓平臺近100個,其中院士工作站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孵化器1個。
衡陽高新區著力為創新提供政策、環境、平臺,著力解決創新創業所必須的陽光、土壤、養分和空氣,使衡陽高新區的創新創業氛圍越來越濃厚。
2017年,衡陽高新區共組織創新創業活動300余場,現場參加人數達到近2萬人,在線人數超過3萬人,其中創業沙龍172場,海歸創業分享會52場,項目路演30場,新經濟論壇9場。活動形式從覆蓋人數眾多的嘉賓分享到一對一的深入交流,充分滿足了各類在孵企業和創業者的不同需求,在衡陽逐漸營造出了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
產城融合示范區穩步推進
高新藍圖徐徐打開
新時代呼喚新使命,新使命開啟新征程。
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家高新區也開始了“三次創業”的新征程:加快打造產城融合示范區。
實際上,早在2015年,衡陽高新區就開始了高規格、大手筆繪制產城融合示范區的藍圖,提出了“1234”的發展思路。即“1”個目標:打造產城融合示范區;“2”個重點:產業和創新;3大區域:陸家新區、衡州大道產業軸、南部工業區;“4”個平臺:創新創業、市場交易和開拓、公共服務和投融資平臺。
陸家新區也成為衡陽高新區打造產城融合示范區的重點區域。據了解,陸家新區規劃總投資300億元以上,預計2019年全面建成。
在基礎設施方面,陸家新區已基本建成臨水路及雁鳴溪風光帶,打造成集文化、娛樂、休閑和環境生態為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景觀區。
除了這些基礎配套項目,幾大地標性建筑更是關乎陸家新區未來產業布局和核心競爭力,擔負衡陽高新區產業崛起重任。今年將完成國際會展中心、創新中心、創業中心、虛擬大學城、總部基地、新興金融中心、湘南自主創新基地等項目的主體工程。
“以產業為支撐,帶動整個片區的發展,使產業和城市互為依托,讓新區宜業又宜居。產業帶動人氣,人氣促使各項配套更趨完善,完善的配套設施又吸引更旺的人氣,并進一步促進產業的發展。”歐杏說,這應該是產城融合最理想的路徑,也將推動陸家新區成為衡陽高新區創建國家級產城融合示范區的“先行區”和“試驗田”。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歐杏表示,衡陽高新區將努力建成為創新活躍、產業興旺、市民安居、生態美好的國家級產城融合示范區。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GDP增長12%以上;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戈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