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高新區推動產、城、人的高度融合
來源:未知 日期:2017-08-18 點擊:次
一、探索制造業轉型升級之路
佛山高新區立足佛山以實體經濟為主、民營經濟為主、中小企業為主的實際,堅守實業,把制造業作為根基,通過企業暖春行動、掛鉤聯系企業、積極培育高企等舉措,有效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一是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如2016年,僅佛山高新區核心園區在建超500萬技改項目就達98個,合計完成技改投資134億元,占整個南海區技改投資額的80%,技術改造項目呈現出科技含金量高、企業資金投入主動性高、智能設備本地化程度高、技術改造效益高“四高”的特點。
二是推動現有企業增資擴產。出臺了《佛山高新區促進企業上市和增資擴產扶持辦法》,深入挖掘企業增資擴產的需求和意向,對意向企業重點引導,實行一企一策和責任到人制度,全力加快重點增資擴產項目建設。如2016年,佛山高新區核心園區在建工業重點增資擴產項目達90個,計劃投資額約100億元。
三是引導上市企業并購。鼓勵企業走出國門開展并購、重組,提升競爭力。如東方精工是佛山本土民營企業,國內最早從事瓦楞紙箱多色印刷成套設備生產企業,2003年就實現了海外出口。2007年東方精工放棄把企業賣給美國最大的包裝機械集團,轉而選擇上市,于2011年成功上市,并于2013年以4080萬歐元對價,收購佛斯伯(意大利),并購了全球第二大瓦楞紙板設備生產商佛斯伯(意大利)60%的股份,上演了“蛇吞象”的好戲。目前該公司已成為行業領頭的“瓦楞紙箱機械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四是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企業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如南方風機股份有限公司是行業內首家同時獲得中國核安全局頒發的核級風機和核級風閥產品的設計和制造許可證的企業。2014年南風股份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團隊合作開發“重型金屬構件電熔精密成型技術產業化項目”,擁有國內第一臺自主研發、設計、安裝、調試的重型金屬“3D打印”成套工程專用設備,具備生產最大直徑為6米、重量達300噸的重型金屬構件的能力。又如推進建設中國(廣東)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華中數控“兩司一院”已獲批“佛山市推進中國制造2025服務機構”,與陽晨廚具和格蘭仕合作建設自動化生產線已進入車間現場安裝調試,企業發展勢頭強勁。
二、探索金融科技產業融合創新發展之路
科技、金融、產業,三者之間相互關聯,又可以融合創新。科技是驅動力,金融是支撐力,產業是落腳點。就如同一家企業,你要有好的技術和工藝,有好的管理,有資金作為支撐,最后你的產品才有生產出來,進入市場,從而企業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
一是以建設廣東省金融科技產業融合創新綜合試驗區為抓手,通過構建金融科技產業融合創新體系,進一步探索推進“主導產業+主題園區+創新平臺+科研院所+孵化器+基金(資金)”“六個一”金科產融合新路徑,使科技和金融成為產業發展的內生驅動力,從而實現轉型升級。
二是通過多方資源,成立政府引導、科技項目、產業基地、專業基金管理團隊、民間資本融合的風險創業基金與平臺。目前,已設立了安信德摩牙科投資基金、廣東獵投基金、國科藍海投資基金共三支基金,已經投資10多個海內外優秀項目,對本地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均產生良好的效果。
三是珠西裝備制造按揭中心正式落戶佛山高新區并啟動運營,并正在積極對接廣東金融高新區和股權交易中心,促進投資金融機構集聚。
三、探索產城人融合發展之路
全力打造新型城鎮化的“獅山樣本”,初步探索走出了一條城鄉一體、園村聯動、民生共享的產城人融合發展新路徑。
(一)科學進行空間布局。在空間布局上,按照產城人融合的理念進行規劃和建設。主要是由智庫城、樞紐城、產業城和中心城區幾個主要的功能區組成,且產業項目主要分布在主題園區和集中區,并配套商業住宅區和學校、醫院、公園、行政服務中心等公共配套設施,打造宜居宜業宜創新的產城人融合的廣佛副中心。
(二)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一是堅持高門檻。對引入的項目嚴格把關,不僅看產值和稅收貢獻,更看重對環境的影響,堅決不以犧牲環境去贏得暫時的發展。二是花大力氣進行環境綜合整治。重點對南國桃園片區、佛科院北校區周邊等重點片區,集中力量、集中精力進行綜合整治。并扎實開展村級工業園改造提升,按照“淘汰一批,整治一批,提升一批”“三個一批”的要求,采取“一村一園一策”模式,分類推進,力爭3年內完成整治任務。
(三)推動特色小鎮群建設。一是啟動智造小鎮、IT小鎮、生命健康小鎮、星光小鎮、制造業創新小鎮五個特色小鎮建設,形成全省首個科技創新小鎮群。目前聘請了東軟集團董事長出任“IT小鎮鎮長”,創新建立“特色小鎮鎮長”機制。二是已有佛科院大學科技園、廣工大數控研究院二期等17個科技平臺以及產業合作項目簽約落戶。
(四)推動城市精細化管理。一是以“三舊”改造帶動城市升級再提速,以項目建設帶動基礎設施大完善,以精細化管理帶動城市品質大提升,大力實施“大市政”和美城美家計劃,實現城市更有品位、鄉村更有韻味。二是以智慧城市建設為重點,以網格化為抓手,將城市精細化治理延伸。
四、探索區域協同創新之路
(一)強化與中關村的合作。一是2015年佛山市政府與科技部火炬中心、中關村管委會三方簽訂了《共同開展“互聯網+智能制造”戰略合作協議書》,啟動了中國“互聯網+智能制造”試點城市推進工作。佛山高新區與中關村圍繞“軍民融合,佛山智造”主題,開展了多次軍民融合主題活動,組織佛山行業協會、企業等代表到中關村參觀交流,推動軍用技術成果轉化。二是舉辦了“互聯網+智能制造”中關村創新資源對接會。參與對話的13個機構涵蓋戰略咨詢、智能硬件、IT服務、知識產權、技術成果轉化等領域,可滿足本土企業在硬件技術、科研服務和研發等方面的需求。如中關村智能硬件聯盟可孵化和培育大批創新創業團隊,為佛山發展智能制造產業提供人才支撐。
(二)強化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建設。一是舉辦了促進民間投資大會,成立粵桂黔高鐵經濟帶農業產業合作聯盟等7個聯盟。二是充分發揮高校帶動力,與中山大學、廣西大學、貴州大學共同成立“粵桂黔高鐵經濟研究院”,建設高層次專業智庫。三是舉辦了佛山高新區建設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工作交流會、粵桂黔高鐵經濟帶相關高新區與中關村創新合作交流會,佛山高新區與貴陽、南寧、柳州和肇慶高新區共同簽署合作宣言,探索國家高新區跨區域合作的新模式和新機制。
(三)強化與其他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合作。探索與深圳、廣州、東莞等高新區之間的合作,主動承接廣深創新資源溢出,打造廣州五山—佛山的創新走廊和深圳南山—佛山的科技成果產業化走廊。并與江門高新區、肇慶高新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積極開展產業和科技資源對接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