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高新區加快碳纖維產業升級換代
來源:未知 日期:2016-11-08 點擊:次
2016年8月10日,江蘇省召開科技創新大會,為科技型企業加快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隨后,江蘇省委書記李強就江蘇省科技創新大會部署落實情況召開座談會,中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作為常州市惟一代表參加座談并發言。李強聽取了中簡科技董事長楊永崗的發言后,勉勵企業要在科技創新中發揮好主導作用,增強不等不靠的自主意識和應對挑戰的危機意識,真正把創新作為生存發展之本,努力突破和掌握核心技術,為推動江蘇碳纖維產業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帶著項目“二次創業”
碳纖維,是一種新興材料。在中簡科技大廳的一角,擺放著企業生產的國產ZT7系列高性能碳纖維樣品,絲狀的材料如同紡織線一樣纏在圓管上,看著不起眼,卻能應用在航空航天、風力發電、軌道交通等多個領域。它質量比金屬鋁輕,強度卻高于鋼鐵,并且具有耐腐蝕、高模量的特性,在國防軍工和民用方面都是重要材料。
8年前,曾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工作的楊永崗帶領著團隊從山西到常州開始重新創業。為什么落地常州,楊永崗說是常州市委、市政府的真誠打動了他。
楊永崗在2007年12月29日向常州市相關部門遞交了材料,2008年元旦早晨8點,楊永崗就接到了常州市領導的電話。這位領導盛情相邀項目落戶常州,并表示已安排好后續對接事宜。
楊永崗說,常州無論是政策環境還是創新創業環境,都比較適合新材料產業的發展。于是,當年2月6日他就與常州市相關部門簽約,4月28日正式注冊,中簡科技落戶常州高新區。
忘我研發實現成果轉化
長期從事高性能聚丙烯腈碳纖維研發的楊永崗,具備了足夠的理論基礎和試驗成果,落戶常州,首要任務就是開展科研成果的產業化工作。“碳纖維也是常州引進的自有民族品牌進行創新變革的一場實踐,能不能打贏這場仗,成果轉化是關鍵。”
一根T300級碳纖維材料的強度是一根鋼筋的10倍,“T”字母后的數字越大,則代表其強度越高。在2013年以前,中簡科技幾乎沒有量產。“相當于是從零起步,整個廠區的設備,光設計就花了半年。”楊永崗說。
整整5年,中簡科技一直在研究如何讓碳纖維產品保持穩定。“國內不缺學術研究團隊,也不缺理論,但要把研究成果產業化,要把實驗品擴大到規模化生產,很多企業就卡在了穩定性這一關,這中間要經過漫長的等待和反復研究的過程。”
憑借忘我的堅持,2011年,中簡科技建成了國內第一條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T700級碳纖維工程化生產線。
把碳纖維打造成江蘇“名片”
“我們創立的目的就是為了做出真正實用、好用的高性能碳纖維產品,填補國內空白。”楊永崗表示,中簡科技生產的T700級碳纖維填補了國產高性能碳纖維在航空航天應用領域的空白。
目前,中簡科技已實現T300級、T700級、T800級的工程穩定化和M40J石墨纖維的關鍵技術突破。中簡科技副總經理江汀表示,公司將研發更多與發達國家抗衡的高性能碳纖維產品。
據了解,中簡科技已與中材風電葉片完成了科技部支持的碳纖維在風電葉片批量應用的考核。同時正在進行千噸線的建設,預計明年下半年可投產。
楊永崗說,下一步,他們決心瞄準國際碳纖維材料發展前沿,加快突破更高端碳纖維制備的核心技術,完善碳纖維系列化產品的研發生產,謀劃技術創新型的“碳纖維產業園”,擴大碳纖維在風電葉片、汽車、軌道交通、民用航空領域的應用,把碳纖維打造成常州乃至江蘇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