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區持續激發創新活力 全力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來源:未知 日期:2016-10-12 點擊:次
創新驅動是國家高新區發展的永恒主題,是國家高新區的核心競爭力。在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一年多來,西安高新區的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正在迅速提升,在科技部日前發布的全國百余家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中,西安高新區綜合排名第四。
匯聚眾創力量 打造區域“雙創”活動策源地
在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當下,GDP不再是衡量高新區實力的頭號指標,自主創新能力正變得越來越重要,而西安高新區在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單項排名始終在全國高新區中名列前茅。
作為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排頭兵”和前沿陣地,西安高新區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催生了更為繁榮的創新創業局面。在雙創時代,西安高新區的表現可圈可點。
2014年10月,專業服務早期創業項目的“創途在XIAN”在高新區正式運行,早于國家層面提出了眾創空間的概念。截至目前,“創途在XIAN”共吸引入駐團隊近400個,其中17個項目獲得天使投資6930萬元,聚集了西部地區一批優秀的創業者。在其帶動下,高新區聚集了創業咖啡類、媒體驅動類、創客空間類、投資驅動類等各類眾創空間,促進了西安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生態圈的快速形成。
2015年10月19日,“西安市眾創示范街區”正式授牌。以高新區環境成熟配套完善的區域為核心,構建西部最大創新創業示范聚集區。2016年,高新區規劃建設“瞪羚谷創業社區”,打造“創業+商業+生活”的復合型創業社區,持續優化高新區的“雙創”環境。
開展“雙創”工作以來,西安高新區創新創業氛圍日益活躍,涌現出40余家眾創空間,入駐創業企業和創業團隊近千家,成為西安重要的科技資源聚集區和“雙創”活動策源地。
統籌科技資源 讓科技創新結出碩果
2011年4月,由西安市科技局和西安高新區共建的西安科技大市場啟動。運行至今,已成為面向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公共基礎服務和科技資源共享交易市場化公益性平臺。5年來,西安科技大市場按照市場化運營管理的科技成果轉化交易體系,有效解決了科技資源分散、分隔、分離問題,推動科技與產業、科技與文化、科技與金融、軍工與地方四大體系的融合發展,實現科技優勢向經濟優勢的加速轉化,成為全國高新區科技資源轉化的典范。
截至2015年,西安科技大市場累計完成技術交易額627億元,累計入庫共享設備9000臺套,2015年技術成果就地轉化達30%。
目前,高新區已聚集各類重點實驗室、工程和技術中心200余個,其中國家級30多個;擁有國內外知名企業研發中心120個,其中世界500強研發機構48個。“十二五”期間,累計培育和引進專業技術人才11.8萬人,累計新引進高層次留學人才1126人,累計引進中央“千人計劃”入選者30人。
在促進知識產權增長方面,西安高新區成功獲批國家技術轉移西北中心和國家知識產權運營軍民融合特色試點平臺。2015年新增專利申請41782件,專利授權14380件,分別占全省的56%和43.1%,位居全國第三位。區內136家企業的156項知識產權,通過質押實現貸款6.82億元,占到全省質押貸款金額的54.6%;西安高新區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技術創新平臺和國家知識產權運營軍民融合特色試點平臺。
多元生態新“模式” 樹立“雙創”標桿
眾所周知,科技創新離不開企業孵化器。經過多年探索發展,高新區既有獨具特色的“1+N”的孵化器集群發展模式,也有“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創業全孵化鏈條,使西安高新區在創新創業方面一直走在全國開發區的前列,成為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5模式之一的“西安模式”。
近年來,為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的驅動力,高新區努力營造多元化的創新生態體系,為科技創新創業構建一個如“熱帶雨林”般適宜生長的生態園區。截至目前,高新區已建設了全國高新區中規模最大的科技企業信用服務平臺,征集了1.3萬家科技企業信用信息,依托信用平臺為科技企業提供小額貸款互聯網金融服務,將企業信用作為科技與金融的橋梁,實現二者的無縫對接。
截至2015年底,高新區已匯聚了科技孵化器25家,其中國家級14家,孵化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同時,高新區設立了50億元新興產業引導基金和1億元風險補償基金,以政策激勵吸引“創業新四軍”群體,引進了一批擁有前沿技術和國際視野的科學家、領軍人才和高管團隊來高新區創業。
站在“雙創”時代的風口浪尖,西安高新區將不斷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步伐,緊抓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加快推動西安全面改革創新實驗區和陜西創新型試點省份的建設奇跡,開創新的“西安模式”,打造中國“雙創”工作新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