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國高新區升級探路 高新區北區升級改造啟動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9-02 點擊:次
全國各地的高新園區曾引領當地的經濟發展,也在近年面臨轉型升級的選擇。8月31日,南山區與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簽署《高新北片區升級改造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宣布高新北片區升級改造駛入快車道,這也是全國首個更新升級的高新科技園區。據了解,更新以后,高新北片區容量將由現在的300萬平方米大幅度增加,“再造”一個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園區。

據介紹,高新區北區占地2.58平方公里,現狀用地權屬較為分散,開發強度偏低,園區內存在部分企業產業結構層次較低、產業空間布局不優、公共服務配套相對落后、交通承載力不足等問題。
具體來說,高新北片區是按照傳統1.0版本的園區來建設,經過長期的發展,現在的高新北片區存在空間供給不足等問題,早年布局的工業項目,占據著城市寶貴的產業空間資源,和城市發展環境的要求格格不入,對落實深圳市委市政府發展深圳質量的要求不符合,一大批符合未來城市發展的項目沒有空間落地。
如何通過城市更新盤活與優化存量用地,滿足高新區北區新一輪發展所需的空間與功能要求,成為高新區北區產業升級的關鍵。南山區于去年啟動了《深圳市高新北區城市更新規劃實施方案》編制工作,其間多次深入北區企業調研、了解企業更新訴求,同時邀請市區有關單位與專家對規劃實施方案提出指導意見,并多次赴市更新局、市科創委對高新區北區城市更新相關問題以及規劃實施方案內容進行溝通交流。
經過多輪調研訪談和研究,南山區認為,高新區北區升級改造不同于一般的城市更新項目,為保障片區統籌發展,決定采取“政府主導、片區統籌”的工作路徑,選取具有優勢和經驗的企業開展高新區北區升級改造戰略合作。
目標: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南山區認為,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作為市屬重點國有企業,具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豐富的片區開發建設、運營管理經驗,由該公司承擔高新區北區升級改造的統籌協調、開發建設、運營管理等工作非常合適,從服務城市建設的高度出發,深投控公司也愿意作為高新區北區升級改造的片區統籌單位,助力高新北片區升級改造提質提效。
深投控公司與南山區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現有軟件產業基地、創新科技中心、創智天地大廈等六大園區項目中的五個位于南山區,五大園區占地面積37.6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18.61萬平方米,總投資381億元,已完成投資233.18億元。
近年來,投控公司在城市片區開發、科技園區運營、項目管理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成功打造了以“深圳灣”為代表的科技園區品牌,已聚集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30家、上市公司11家、世界500強4家、孵化器及創業服務機構46家,匯聚了一大批高科技創新創業人才,為南山區、深圳市乃至全國“雙創”事業貢獻了力量。
雖然高新區北區升級改造存在產權主體多元、改造意愿不同、開發時序不一等困難,但深投控公司表示,公司將不辱使命,以社會效益最大化為準則,全力以赴,攻堅克難,將高新區北區建設成為產業更高端、資源更集聚、空間更廣闊、交通更便利、環境更優美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規劃團隊建議引入頂級科研機構
本次高新北片區的升級改造規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建筑設計總院總建筑師孟建民及其團隊領銜。孟建民表示,第一代高新科技園區是綠色園區,第二代是智慧園區,第三代是健康園區,健康園區包含了前面兩點,并且把生活和工作融合在一起,讓生活工作都更加健康。高新北片區升級改造完成后,不僅是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園區,還要成為全國首個通過國際認證的健康園區。
作為深圳七大總部基地之一,高新北片區產業升級改造要以實現產業升級、空間倍增和產城融合為總體目標,將深圳高新區打造成為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為全國高新區“二次創業”探索集約型發展道路發揮示范作用。在高新北片區整體規劃目標中,孟建民團隊提出,高新北片區的發展目標是中國高新技術創新產業社群,匯聚創新高新技術企業和人才,體現研發主導,產城融合,環境友好的綜合功能片區,成為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的最佳棲息地。
主官有話說
高新北片區改造將探索新的市場化模式
南山區委書記姜建軍:高新北片區升級改造是全國首個更新升級的高新科技園區,這次改造將探索一種新的政府主導、片區統籌的市場化模式,將高新北片區改造成一個代表深圳這座創新型城市未來發展水平的高新園區,也為全國高新園區升級改造闖出一條新路。
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彭海斌:近日召開的市委六屆三中全會要求,要在城市管理治理和城市品質提升上攻堅突破,“深入推進拓展空間專項行動,為城市發展提供保障”。市規劃國土委、市發展改革委聯合編制的《深圳市近期建設與土地利用“十三五”規劃》將高新區北區升級改造列為“十三五”期間重點推進項目。加快推進高新區北區升級改造,對推進深圳“二區三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九方面助推高新北片區升級改造
整體規劃建議通過九大方面助推高新北片區升級改造:
一是全球化視野。新加坡緯壹科技充分展示了新加坡在知識和創新密集型經濟領域取得的成就,集合了多個重要的公私機構研究中心、生物醫學研發中心———啟奧生物醫藥園;信息通訊、媒體、自然科學與工程學研發中心———啟匯園;以及設備齊全的數字媒體中心——— 媒體工業園。
二是頂級科研資源。硅谷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園區,位于舊金山灣區南部一段長約25英里的谷底。這里云集了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高科技創新型企業,擇址硅谷的計算機公司已發展到1500家。很多園區都嘗試模仿硅谷模式,但硅谷的不可復制性在于其擁有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大學與機構,例如以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加利福尼亞大學其他的幾所校區等世界知名大學為依托,為眾多高科技企業提供了科技驅動力與人才資源,因此,高新區北區應該積極引入頂級科研機構入駐。
三是核心企業牽引。因飛利浦而誕生的荷蘭埃因霍溫高科技園區,通過“開放式創新”和“創造交流的空間”的理念,創造了充滿活力的商務生態系統,現在擁有超120家企業入駐,吸引了來自60個國家的8500多名頂級人才。
四是整體協調開發。高新北區的更新方式擬采取拆除重建和以綜合整治為主的復合更新。規劃范圍內共有114宗地,企業50家,若按照傳統更新思路則無法達到預設目標。建議突破小地塊零散開發,統籌片區規劃,用創新模式去整體協調控制。
五是產城融合。國內園區建設中,產城融合是一個常見的概念。但真正意義的產城融合不僅僅是產業+居住+配套。而是從“人的全方位需求”出發,系統構建城市功能,配備頂級的教育、醫療、養老、培訓、體育、休閑、文化、藝術設施,宜居才能宜業。
六是生態優先。國際一流的園區,必定是生態優先的園區。建議從城市生態系統的角度,去系統構建園區的公共空間生態系統,從而達到自然與園區、自然與人的高度融合。
七是多樣交通。建議建構全方位、多樣化的交通出行模式。結合城市軌道建設,重點建設區內的地鐵綜合體,使其成為園區與城市的接駁點。嘗試建設區內的空中傳輸軌道系統、自行車系統、步行系統等多樣化交通模式。
八是立體城市。園區更新后的容積率在5.0左右,傳統二維的“平面城市”不再適應未來的城市發展需求。我們建議構建“立體城市”,在地下、地面、地上、空中,去構建多維度的“立體城市”,從而最大效率使用城市土地資源。
九是核心激活。通過G X 01重點區域的啟動,全面激活高新區北區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