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高新區讓創新之“樹”枝繁葉茂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6-20 點擊:次
6年前,在哈爾濱市松北區剛規劃出的哈爾濱高新區科技創新城還是一片荒蕪。幾年后,這片占地130平方公里,東臨太陽島、南傍松花江、西接機場路、北銜大學城的區域已成為高新、高端、高知匯聚的科技高地,被譽為“中國北方智谷”。
科技要素集聚
不久前哈爾濱高新區科技創新城再傳捷報,兩大世界頂級科技項目正式落地。一個項目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共建的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這個占地約43個足球場大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長期規劃重點項目,是我國展開太空實驗的重要依托,也是東北地區首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
另一個項目是衛星通信激光終端制造項目。該項目依托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獲得者、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馬晶、譚立英團隊進行的星地激光鏈路通信試驗,使我國在空間高速信息傳輸這個航天高技術尖端領域躍居世界前列。
兩大含金量極高的科技項目最初被全國多市縣爭邀落地,最終進駐哈爾濱高新區科技創新城,得益于這里具備適合新技術、新產業發展的環境。譚立英說:“選擇留在這里,是園區2個在建的國家級科研實驗中心與公司直接相配套,以及諸多部件與工藝配套的中小企業。另外,還有足夠適宜的生產與發展空間以及哈爾濱工業大學主體技術力量的支撐。”
此外,在哈爾濱高新區科技創新城內,微小型航天器總裝基地、空間光通信研發中心、光產業研發中心、物聯網技術研發中心、黑龍江省工業技術研究院、玻璃鋼研究院、703所、哈焊所、獸研所等科研機構集聚,這是一片科技要素繁衍的沃土!
科技創新城為什么能吸引這些身處科技前沿的高校、科研院所集聚?黑龍江省工業技術研究院成果轉化項目主管王林表示,科研成果實現產業化,需要人、財、物的配合。其中“人”的要素,高校與科研機構都有,而“財”與“物”體現的是資金與生產空間,科技創新城恰好滿足了這些條件。
高校與科研院所匱乏的是中試場地與生產空間。“哈爾濱工業大學很多項目以前會碰到場地不足的問題,而拓展生產空間又不現實。”王林說,捉襟見肘的空間直接影響成果產業化進程,科技創新城提供的優惠甚至免費的生產空間解決了科研人員的痛點。
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學院教師張慶春于2011年成立哈爾濱同和光學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用于加工KDP晶體的精密機床。因沒有足夠的生產空間,該公司生產斷斷續續,年產能不到2臺。2013年入駐科技創新城后,張慶春很快擁有了800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兩年時間里,該公司年產能已增至10臺套,合同額達上千萬元。“下一步我們準備進一步拓展業務,開發齒輪面測量機等多個新產品。”張慶春說。
科研成果落地
哈爾濱高新區科技創新城里的創業咖啡館,每月定期舉行創業項目集中路演,很多投資人來此考察,與創業者面對面交流。
小小的咖啡館只是科技創新城的一個縮影,這里隨時都有科研成果轉化對接的機會。其中,科技創新城里的哈爾濱高新區育成中心聚集了12個各類型的創業與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器,具備完善的政策咨詢、法律、財務等服務體系,科技成果產業化所需的一應俱全。
哈爾濱高新區育成中心副主任徐杰介紹,很多科研成果持有者除技術成果外什么都沒有,在育成中心他只需拿出科研成果創業商業計劃書,工商登記等其他事情都可以交給他們做。一旦科技項目入孵,專業人士會與創業者一起,對項目經營團隊架構、商業模式與市場定位進行深層次的“手把手”輔導。過了孵化期的企業,如果缺乏資金,就地可進入加速器。
哈爾濱高新區育成中心還專門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大量的優質中試及產品生產線小批量生產空間。每棟樓分層設辦公區、標準廠房,并配備獨立的水電氣設施,企業入駐即可生產。
傳能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研發電動汽車移動中無線供電技術,該技術是在地下埋設供電導軌,通過磁場的非接觸式將電能傳遞給地面行駛的汽車。“這項技術一旦推廣將從根本上解決電動汽車充電難題。”該公司負責人朱春波說,“我們的研發團隊在電動汽車及無線電能傳輸領域鉆研近20年,現在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在育成中心的扶持下,企業獲得眾多投資機構的關注,黑龍江省工業技術研究院已為我們投了200萬元的項目啟動資金。”
為支持眾多初創型科技企業快速發展,哈爾濱高新區出臺了13項金融扶持政策,并與多家資深創投機構合作成立了6只總規模近2億元的創業投資基金,為園區企業發展提供金融保障。
產業環境優良
哈爾濱高新區科技創新城打造的產學研集聚基礎,讓落地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放大產業集聚優勢,同時也完善了產業環境。
主干成果項目吸引配套產業陸續進駐;產業氛圍和城市功能相互促進,為科技創新城繁榮吸引來關鍵要素、人才;多元要素積累讓產學研以及產業上下游之間的資源嫁接成為可能,科技創新城的產業化效率也一步步提升……隨著產業環境逐步實現良性循環,科技創新城成為涵蓋從科研到生產全鏈條的一體化產業園區。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與北京中國航天科工三院合作成立鈦產業技術研究院。航天三院擁有亞洲最大的鈦合金生產基地,在科技創新城投資16億元成立航天海鷹(哈爾濱)鈦業有限公司并建立生產基地,而哈爾濱工業大學為鈦合金生產提供有力的技術和人才支撐,雙方在鈦產品市場領域將進一步合作,打造出高端的鈦產業基地。
“我們要積極融入國家、省、市發展戰略,加強科技與經濟對接、創新成果與產業對接,重點打造藍寶石、金屬鈦和石墨三條新材料產業鏈;做強北斗導航、網絡信息安全、敏感元器件、無線通訊四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基地;提升光電技術裝備、特種激光裝備、電氣設備、機器人、燃氣輪機五個高端裝備產業園。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讓企業之‘樹’、產業之‘林’枝繁葉茂,以新業態、新產業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哈爾濱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李四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