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火炬高新區創新驅動 成為經濟增長強有力的支撐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4-29 點擊:次
廈門火炬高新區是全省最大的高新技術園區,并擁有全省首條千億產業鏈——平板顯示產業。在此,高新技術產業充分聚集。如何拓展產業發展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空間,實現高端再突破?

去年,高新區工業總產值達2081億元,占廈門全市工業總產值的41.37%;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完成1732億元。高新區,成為廈門經濟增長強有力的支撐。
研發新技術,布局新產業
素有“黑黃金”之稱的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薄、最堅硬的納米材料,且結構穩定、柔韌性好,同時也是導電性、導熱性最出色的材料。廈門市明確表示,要大力研發新技術,抓緊布局石墨烯產業。
“正如美國淘金熱興起之時,有人淘金,也有人向淘金者兜售鐵鍬等工具。”廈門烯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長江介紹,石墨烯設備正是“淘金者”要用的“鐵鍬”。
烯成是廈門乃至國內石墨烯產業發展較快的一家公司。作為國內首家專業研發與銷售石墨烯化學氣相沉積系統的高科技企業,它獨辟蹊徑,從石墨烯的科研儀器做起。至今,烯成首創的G-CVD石墨烯生長系統銷量超過90臺,市場占有率高達80%以上。已批量生產的石墨烯導熱膜、導熱塑料,將應用于手機、LED產品、平板電腦等領域。
烯成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技術研發能力。在去年10月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新材料行業總決賽上,烯成的“基于自限制法的超大面積石墨烯制備系統”項目獲得三等獎。
這只是廈門火炬高新區企業發力供給側改革的一個縮影。
高新區圍繞打造千億產業鏈群的目標,持續推進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建設,著力發展平板顯示、計算機與通信設備、電力電器、軟件與信息服務、微電子與集成電路、LED等六大重點產業,以及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創意等新興特色產業,成為高新技術創新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科技人才和科技型企業家集聚基地。如今,已有29個“世界500強”投資的項目在此安家,3000多家企業在此匯聚。
拓展新領域,增添新動能
如何實現供給端創新要素的升級,為園區企業的發展增添新動能,正是廈門火炬高新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發力點。
廈門科華恒盛自主研發的一款充電樁,去年銷售額達3000萬元。這一用于大型客車、公交車及私家車的充電樁,清潔環保、高效節能,有望在明后兩年爆發式增長。目前,該產品已在廈門、漳州、寧德等多個城市應用。
為應對中國UPS(不間斷電源)行業日趨嚴重的同質化競爭,科華恒盛將目光轉向高端化。一方面,開拓產品的應用領域,向新能源、電動汽車等領域開拓;另一方面,從產品研發到項目解決方案,再升級到業務平臺,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價值鏈。目前,科華恒盛已形成高端電源、數據中心、新能源、電動汽車、軍工等五大業務領域,并借力“互聯網+”,在這些領域打造精準的業務平臺,以供應鏈管理的形式,確保企業的高端定位落到實處。
此外,廈門火炬高新區對動漫游戲等文化創意產業高度重視,建設眾創集群空間,為咪咕動漫、美圖、四三九九、美亞柏科、飛魚等園區骨干企業發展提供創意孵化、辦公場所、人才等要素資源供給,推動其產業規模化,聚集效應不斷彰顯,加快動漫產業的轉型升級。
廈門咪咕動漫公司通過構建新型動漫產業生態,讓動漫原創作品在供給側一片生機盎然,將過去通過紙質、廣播、影視等渠道發行的動漫作品,重新投放到互聯網和手機終端,依靠精品覆蓋全、更新速度快、作品收益高的口碑,打造正版動漫互聯娛樂新平臺。公司副總經理曾達峰表示,現在有很多高質量、高水準的創意不斷從供給側匯集進來,用戶可在平臺上自由挑選喜歡的作品,其平臺的價值被釋放出來。
抓牢創新這一核心
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三大發動機”,結構優化、要素升級、制度變革的核心都是創新。
五大發展理念,“創新”擺在第一位。廈門火炬高新區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著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快構建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高新區自建區以來,以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為基礎,努力實現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國際化,取得又好又快的發展成就,率先成為福建省第一個年產值過千億元的開發區。如今,該高新區擁有首批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國家光電顯示產業集群試點單位(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對臺科技合作與交流基地、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等10多個國家級產業發展和孵化平臺,成為在科研開發、成果轉化與市場對接方面真正實現環節互通、上下聯動的高新技術企業“造星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