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高新區掘金文化創意產業新藍海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1-18 點擊:次
文化創意產業作為一種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近年來在我國的發展勢頭迅猛。國家高新區作為培育新興產業的核心載體,文化創意產業更是風生水起。據了解,2015年前三季度,杭州高新區(濱江)限額以上349家文化創意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24.65億元,同比增長36.04%;截至2015年9月,西安高新區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創意企業累計達2150家,總營業收入800多億元,年均增速40%以上;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僅中關村軟件園2014年文化科技企業總收入就達60億元,總利潤率為9.6%,比2013年增長15.8%。
文化創意產業以自身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等優勢,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結構優化。
文化創意產業風生水起
近年來,眾多國家高新區堅持文化強區戰略,積極依托園區獨特的生態、科技、人文優勢,推動文化、科技、生態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不斷發展、壯大文化產業規模,提高文化產業發展質量。
天津高新區作為文創產業的佼佼者,近年來形成了以華苑科技園智慧山為基礎的天津濱海國家廣告產業試點園區和未來科技城的渤龍湖視覺工業大道兩大“重鎮”,這兩大“重鎮”彼此錯位發展,現已成為拉動天津高新區文創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帶動著園區1500余家文創企業的快速前行。
其中,天津國家廣告產業試點園區多年來一直立足于大廣告產業鏈的拓展,吸引和扶持TMT領域的移動互聯、數字娛樂、社交媒體、大數據和電子商務等企業發展。截至目前,園區已聚集了奇虎360、今日頭條、新浪天津等270余家企業,其中廣告類和創意類企業近200家,廣告產業及相關聯產業的企業總數為園區企業總數的71.6%。
而青島高新區則將國家重點文化項目、中國出版集團優勢文化產業集群的“譯云工程”青島基地(譯云大廈)收入囊中。“譯云工程”青島基地將建設語言技術研發中心、多語種全媒體云服務中心和大數據加工處理中心,將“譯云”青島基地打造成全球語言服務運營基地。
杭州高新區的文創產業更是不容小覷。在2015年全國創新創業大賽文化創意行業總決賽前10名中,杭州高新區占據了3席位置,并包攬總決賽冠亞軍。目前,杭州高新區擁有網易(杭州)研發中心、邊鋒網絡、電魂網絡、暢唐科技、中南卡通等近400家知名的骨干文化創意企業。2015年前三季度,杭州高新區限額以上349家文化創意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24.65億元,同比增長36.04%;實現利稅111.55億元,同比增長38.18%。
此外,西安高新區則將發展的重點集中在數字出版、動漫游戲、手機娛樂、數字文化內容、現代傳媒、文化藝術等高附加值文化創意產業上。
文化與科技融合成趨勢
在“文化+”時代,“文化+科技” 打通傳統文化產業發展模式“梗阻”,文化創意拓寬了科技制造的內涵,高新技術升級了文化創意服務水平,提高了文化創意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2015年,熱劇《花千骨》網絡播放總量突破200億次,產值超過20億元;火爆的《瑯琊榜》,小說、手游、頁游、電視、電影等產品玲瑯滿目,其價值無法估量,體現了“互聯網+”時代文學的價值所在。武漢東湖高新區用超前的眼光,張開雙臂擁抱互聯網文學,為科技與文化的融合搭建平臺。
據了解,2015年8月,網絡文學新霸主的閱文集團攜手旗下多位身價千萬級的網絡文學作家及版權作品,與武漢東湖高新區及光谷創意產業基地合作,組建武漢泛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專門從事網絡文學“大V”的精品IP運營。
光谷“互聯網+”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閱文集團在光谷播下“互聯網+文學”的金種子,一批網絡文學“大V”開始向光谷聚集。“這意味著,今后他們的精品IP不論是拍影視劇還是開發游戲,絕大多數要到武漢尋求版權合作。”
“未來5年,光谷發展目標就是將科技與文化更好地融合,共同繁榮發展。力爭到2020年,光谷文化產業總收入突破3萬億元。”武漢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夏亞民表示,利用互聯網,讓文學、文化藝術、娛樂和光谷的科技文化、產業文化、創新創業文化融合,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實事上,不僅僅是在武漢東湖高新區,很多國家高新區都在積極推動文化與科技的融合。在蘇州高新區,“創意云”綜合性文化產業云平臺上線運營半年多,已有大企業用戶1000余家,中小型企業超過1萬家,大學生獨立團體近19萬人。目前,通過“創意云”進行創作的電影有19部,還有一部軍事題材的3D大片即將啟動。通過“創意”渲染的《龍之谷》《熊出沒》等動畫片頗受市場認可。因為“創意云”,還有10余家企業將落戶蘇州高新區科技城。
在貴州高新區,貴陽朗瑪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貴州省首家在創業板上市的文化科技企業,在上市不到1年便榮登福布斯中國最具潛力上市企業第二位。該公司研發的新一代通信工具“Phone+”獲得了2012年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持,目前獨立注冊用戶已超過1000萬人。
業內專家表示,文化與科技融合的自主創新和協同發展,促使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加快,并通過文化引領作用不斷帶動科技企業的孵化。文化與科技融合創新已成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主導模式和攻堅方向。
政策資金多平臺支撐
2014年,天津高新區發起設立了專門的文化產業基金——卡氏基金,對卡梅隆佩斯中國集團、渤龍湖“視覺工業大道”等重大項目進行投資。根據項目對資金投入的要求,引入專業的管理團隊進行市場化管理運營,利用政府投入作為杠桿,計劃撬動30億元社會資本投入基金,用以推動園區文創產業發展。
目前,天津高新區“視覺工業大道”先后引進了美國3D巨頭卡梅隆-佩斯集團項目、擁有世界先進數字木偶表演系統核心技術的吉姆漢森動畫制作基地項目、好萊塢“夢幻工廠”項目等,成為天津乃至全國文創產業與國際接軌的“領頭雁”。2015年,卡梅隆佩斯中國集團更是參與了《三打白骨精》《新青蛇》等國產大片的拍攝工作,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落地生根。
此外,天津高新區還推出了文化產業集合信托“濱海高新文創一號”“天使貸”等30余項品種、以科技型中小企業為幫助主體的特色融資業務,全力促進文化科技金融創新發展。
而廈門火炬高新區則將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其科技金融服務體系中優先支持行業,重點發展IT軟件、影視與科教旅游、會展設計三類文化創意產業。依托海西股權投資中心,引入多家專業投資文化創意及互聯網產業的基金公司,以政府為引導,打造政企銀三方共贏平臺,系統整合政府資源、文化資源和金融資源,廣泛吸納社會資本進入文創產業集群,促進“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的深度融合,完善園區文創產業的公共管理、服務和政策體系,從而促進和推動文創產業結構多元化,并向產業集群化高速和良性發展。
蘇州高新區則把擔保基金和信用擔保結合起來,采用靈活擔保、風險共擔的模式,推出了面向園區文化產業企業的專項擔保業務品種“文創貸”,旨在服務園區不同成長階段的文化型中小企業,加大對企業扶持力度,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目前,“文化+金融”模式已成為推動文化產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未來文化產業的騰飛,須要插上資本的翅膀,才能飛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