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規劃建議的40個新提法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10-29 點擊:次
1.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的歷史過程。
2.我國具備主動運籌國際空間、塑造外部環境的諸多有利因素。
3.農業農村現代化相對滯后。
4.人口結構變化給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等提出新課題。
5.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能力。
6.注重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滿足民生需求中拓展發展空間。
7.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
8.建設法治經濟、信用經濟。
9.內需拉動經濟增長主動力作用持續增強.
10.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
11.并跑領跑領域明顯增多。
12.優化產業布局,促進重點產業在國內有序轉移。
13.探索多元技術路線、典型應用場景、可行商業模式、市場監管規則,推動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14.適度超前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推進信息通信網絡、全國一體化算力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建設和集約高效利用,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更新和數智化改造。
15.完善新型舉國體制,采取超常規措施,全鏈條推動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高端儀器、基礎軟件、先進材料、生物制造等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決定性突破。
16.科技自主創新和人才自主培養良性互動,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教育中心、科學中心、人才中心。
17.加大直達消費者的普惠政策力度。
18.落實帶薪錯峰休假。
19.統籌用好各類政府投資,在工作基礎較好的地方探索編制全口徑政府投資計劃。
20.優化企業總部和分支機構、生產地和消費地利益分享。
21.推進全國行政事業單位存量國有資產盤活共享。
22.加強海外利益保護。
23.統籌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
24.分類有序、片區化推進鄉村振興,逐步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
25.加大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力度,實施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
26.促進東中西、南北方協調發展。
27.賦予省級政府統籌建設用地更大自主權,探索實施建設用地總量按規劃期管控模式,實行統籌存量和增量綜合供地。
28.提升信息化條件下文化領域治理能力。
29.深化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推進新聞宣傳和網絡輿論一體化管理,提高主流輿論引導能力。
30.構建中華文明標識體系。
31.推進書香社會建設。
32.引導規范網絡文學、網絡游戲、網絡視聽等健康發展,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
33.講好中國故事,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34.促進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
35.穩步擴大免費教育范圍,探索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36.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37.加強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服務。
38.全面提升電力系統互補互濟和安全韌性水平,科學布局抽水蓄能,大力發展新型儲能,加快智能電網和微電網建設。
39.完善適應氣候變化工作體系,提升應對氣候變化特別是極端天氣能力。
40.強化市民熱線等公共服務平臺功能,推動“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