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策劃】合肥高新區:黨建引領科技攀高向新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9-25 點擊:次
走進合肥高新區“量子大道”,短短幾百米的道路兩旁密布了30多家量子科技企業。這里不僅誕生了世界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干線”,還誕生了世界首臺光量子計算機“九章”……一項項“世界第一”,串聯著安徽創新的足跡。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學技術要打頭陣,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
近年來,合肥高新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一手抓黨建、一手抓發展,充分發揮黨工委“一線指揮部”作用,堅持黨建賦能創新驅動,探索“科學—技術—創新—產業”的內生發展之路,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2024 年,合肥高新區培育出全省 2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全市 40% 以上的專精特新和上市企業,全年突破 634 項關鍵核心技術,授權發明專利 5126件,其中科大訊飛“多語種智能語言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陽光電源、合肥金星智控獲二等獎,生動展現了“黨建賦能科技創新”的實踐成果。
深化理論武裝,筑牢思想根基。合肥高新區黨工委堅持將黨的創新理論作為科技企業發展的“源頭活水”,建立常態化學習機制。通過中心組學習、專題輔導報告、企業家座談會、線上學習平臺推送等多種形式,引導企業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如,圍繞“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區內優勢產業,精心打造“名師大講堂”系列黨課,邀請領域內權威專家結合國家戰略需求深度解讀,讓科技企業家們深刻理解自身研發與國家命運的緊密聯系,自覺將企業發展融入國家科技事業大局,增強“科技報國”的使命擔當。
優化政策供給,賦能創新發展。緊密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與區域發展定位,以黨建為紐帶,推動強企政策精準滴灌、直達快享。選派300名黨建工作指導員深入鏈上企業,建立“政策直通車”機制,常態化精準解讀國家及省市關于科技創新、人才引進、成果轉化、減稅降費等系列政策,推動“高新智策”小程序企業注冊用戶突破3萬戶,確保企業應知盡知、應享盡享,累計超2000家企業通過“免申即享”申報政策資金約3億元。同時,依托“智慧高新”平臺,開發“企業之家”為企服務平臺,由高新區黨建工作部負責運營管理,暢通一鍵觸達、全程跟蹤、限時閉環的政企溝通渠道,變“企業主動找”為“部門找上門”。今年4月份上線以來,累計幫助企業解決問題580個。發揮黨組織在企業中的作用,常態化收集企業在創新發展中的痛點、堵點,形成高質量調研報告和政策建議,推動管委會出臺更具針對性的扶持舉措,如“科創金融20條”“創優營商環境20條”專項政策等,有效引導企業資源向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集中發力,將黨的政策紅利切實轉化為企業創新的強勁動力。
織密組織網絡,實現有形有效覆蓋。聚焦高新區重點產業鏈,建強產業鏈黨委。圍繞人工智能、光伏新能源、量子信息等主導產業,成立7個產業鏈黨委,由黨工委分管領導兼任產業鏈黨委第一書記、主管部門負責人擔任黨委書記、67家鏈上頭部企業黨組織負責人兼任黨委班子成員,凝聚鏈上814家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發展合力,形成“黨工委領導統籌+主管部門牽頭負責+龍頭企業示范帶動+鏈上企業協同合作”的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格局。針對科技型企業數量多、規模不一、人員流動性強等特點,高新區創新組織設置模式。對大型科技企業(如科大訊飛、陽光電源、維天運通黨委)進行提級管理;在孵化器、眾創空間、特色產業園區(如中國聲谷、中安創谷)建立聯合黨支部,覆蓋眾多初創期、成長期的小微科技企業;對暫無黨員的企業,選派優秀黨建工作指導員作為“紅色專員”,強化政治引領和服務管理,持續推進“兩個覆蓋”,對4430家非公有制企業分層分類建立臺賬,推動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應建盡建”,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在科技企業領域覆蓋,確保創新陣地拓展到哪里,黨的組織就延伸到哪里。
由中國科學技術館與科大訊飛共同主辦的“AI星球奇遇記”全國巡展上,孩子們通過生動的AI課堂學習人工智能知識。
鍛造先鋒隊伍,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區黨工委高度重視在科技領軍人才、高知識群體和青年創客中發展黨員工作,2025年在新興領域發展黨員204名,占全年發展指標的74%。聚焦產業創新、瓶頸攻關、專利突破等,在鏈上企業設立黨員先鋒崗、示范崗1213個,組建黨員領銜項目攻關組262個,推動黨員職工創先爭優。如,科大國盾黨支部黨員骨干領銜的研發團隊,在黨組織的持續激勵和支持下,夜以繼日攻堅克難,最終在量子通信核心器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同時,依托黨群服務中心、企業家聯誼會等平臺,組織“科技英才沙龍”“黨員創新論壇”“新新向融分享會”等活動,促進不同領域、不同企業黨員人才的思想碰撞與跨界合作,營造“黨建凝聚人才、人才引領創新”的濃厚氛圍。
搭建紅色橋梁,匯聚要素資源。推動黨建工作與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需求深度融合,將黨的組織力轉化為服務科技企業創新發展的強大推動力。黨工委主要領導帶隊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開展上門服務,共同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發展。聚焦資源整合,定期舉辦“黨建+產學研”對接會、“黨建+投融資”路演專場,促進高校院所、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精準對接。2025年以來,累計組織開展鏈內要素對接活動30余場,精準服務1900家科創企業,發放貸款超50億元,貼息超 4500 萬元,降低企業綜合成本30%。搶抓建設全省“營商環境示范園區”試點機遇,出臺《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若干政策措施》,制定全省首個區域性企業服務導則,加快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在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接入使用“云印章”產品,對接智慧高新和內部辦公OA,搭建“云印章”審批系統,切實讓群眾辦事“少跑腿”,行政審批時限較改革前壓縮超60%。
打造暖心家園,厚植發展沃土。堅持黨建引領,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圍繞產業鏈布局人才鏈,與全國20所重點高校共建“人才招引工作站”,面向全球100多所知名高校,舉辦人才云聘會,在全市率先設立高新“人才日”,累計舉辦各類活動15場,近4500名各類人才參加,賦能高端人才成長。打造有溫度、有活力的創新社區,推動首批19處黨群服務陣地親民化改造,高標準建設青年人才驛站,為求職者提供最長30天的免費住宿,配套就業創業指導、政策咨詢等服務,打造科技企業與人才的“紅色驛站”和“溫馨家園”。上線高新“人才碼”,實現“碼上申請,即申即享”,高層次人才、海外人才、青年人才等可享受出行、健康、咨詢等5大類15項場景服務。組織開展“緣聚高新”青年聯誼會、“高新工匠”技能競賽、“創新者說”故事分享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強科技人才的歸屬感和凝聚力。優化“養人”生態,啟動建設全省首個國際人才社區——林溪社區,構建高端人才集聚、創新創業活躍、多元文化融合、國際氛圍濃厚的生活共同體,為園區高質量發展厚植人才根基、提供智力支撐。
(安徽省合肥高新區黨建工作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