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強勢崛起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8-25 點擊:次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的七大產業之一,被普遍認為是引領未來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作為濟寧市15個重點產業鏈之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在政策支持、技術創新和產業集聚的多重驅動下,正以機器人、集成電路、電子信息三大細分領域為核心,形成全鏈條發展格局。
科技賦能
企業邁步進階
近5年來,濟寧機器人產業交出滿意發展答卷。
來自濟寧的山東中科伺易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憑借微型伺服電機,實現一季度營收增長60%。高增速的背后離不開技術賦能的加持。一節七號電池般大小的15法蘭微型伺服電機,身高僅15毫米,重量不足40克,配上推桿卻能承載3公斤物品。
這看似“不起眼”的微小型機身,平均每克價格甚至超過部分珍稀金屬,并一度被國外市場壟斷。這家從上海招引的來濟寧的企業,卻“不信邪”。歷經上萬次失敗,最終自主研發的15、25法蘭微型伺服電機系列產品,填補國內技術空白,實現了進口替代。
“目前,我們在該領域是可替代國外產品最全的企業,產品涵蓋15-40法蘭系列60多款標準與行業訂制微型伺服電機。”山東中科伺易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孫明漢稱,微型伺服電機主要應用于半導體、機器人、醫療設備等領域。以15法蘭微型伺服電機為例,直線精度可達5微米,旋轉一圈有800多萬個步驟,使其對人形機器人能夠實現精準控制。如今,部分產品應用于華為、寧德時代等智能化生產線上,客戶總量增加至2000家。
無獨有偶,在濟寧,自主研發已成為機器人產業企業加速跑的“公開秘訣”。本土企業山東龍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依靠自主研發在行業中殺出重圍,實現無人機全國市場占有率達50%,滅火彈全國市場占有率達75%以上。山東天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EBZ系列智能掘錨機”等一系列智能化礦用裝備,為礦山插上“智慧翅膀”,可提升掘進效率1倍。而該器械核心部件內置油路式自動錨桿鉆機擺脫了進口依賴,市場占有率達80%以上,成為單項冠軍產品。
鏈主領航
集群效應初顯
當機械臂裝上“觸覺神經”,柔性協作機器人力控末端的精度可在1N以內,焊接精度可達0.4毫米。如此高精度的產品來自扎根濟寧發展近10年的一家企業——珞石(山東)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自2023年起,珞石機器人前瞻性地布局‘機器人+AI’戰略。”珞石(山東)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焊接行業部客戶總監馬加峰表示,通過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術,使機器人具備更強的感知、決策和執行能力,以提升生產線上毫米級乃至微米級的生產工藝,打造真正能解決實際場景問題的具身智能產業化落地方案。
從2017年在鄒城建設生產基地,到2022年3萬平的智能制造產業園區一期項目建成投產,滿足機器人年產能超30000臺的需求。這家以技術起家,專注于技術和產品的研發突破的企業,逐步將研發成果轉化落地,成為直擊市場的“利劍”。其中,企業所研發的CR35系列柔性協作機器人負載能力提升至45千克,作業范圍最大可達2246毫米。并在國內細分市場(柔性協作機器人)獨占鰲頭,占有率達到40%,成為國家高速高精度輕量工業機器人鏈主企業。
船隊揚帆遠,全靠領航船。隨著企業的快速發展,珞石作為濟寧機器人產業鏈中的領頭雁,也吸引了眾多機器人上下游企業向濟寧集聚,上游零部件企業蘇州明池、科本電氣等,下游系統集成商天達航科等20余家配套企業落戶,產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這種“鏈式聚合”效應,使得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顯著提升,物流成本和綜合成本均有所下降。
如今,濟寧機器人產業集群效應逐步初顯,基本形成了以鄒城機器人產業園、高新區智能終端產業園為中心,整機生產、核心零部件制造、控制系統開發、本體制造、系統集成和多應用場景解決方案全產業鏈發展的格局。鏈式架構初成,形成了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三條細分產業鏈。珞石機器人、天河科技、龍翼航空、中科伺易、水泊智能等一批重點及高成長性企業也已嶄露頭角。
攻堅克難
濟企大有可為
在如小米粒般大小的芯片上,覆五層鈍化薄膜,助力產品在175攝氏度高溫下正常工作,是山東芯諾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一項技術創新。
“一個器件,能否在高溫下正常工作,主要取決于芯片的功能。”山東芯諾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主管張岳稱,普通產品一般覆3層保護膜,能保證在125攝氏度高溫下工作。但每多加一層保護膜,卻并非易事,這種納米級別的技術攻關就如同“針尖上舞蹈”般艱難。歷經上千次的反復測試,企業最終攻關成功,為助力企業轉型、進軍汽車電子行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這看似不經意的一次技術攻克,離不開企業20年的行業深耕,以及自主設計、開發芯片的能力。近三年,企業研發投入占比均超過5%,擁有國家知識產權60余項,6款進口芯片的國產替代,其中“高速響應脈沖大電流20KA-TVS芯片及器件”產品,經國家科技成果鑒定,技術水平國內領先。“企業建立了省級研發中心,擁有125名研發人員。”張岳直言,除了技術團隊賦能外,企業還與山東大學、濟寧學院、沈陽理工大學等10多家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讓海量的試驗數據轉化為產品。
如今,憑借“創新”這一核心理念,芯諾電子從一家生產半導體芯片的“小工廠”,發展成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山東省十強產業集群領軍企業。企業不僅具備從芯片設計、芯片制造到最終的器件產品封測的全產業鏈能力,其產品更是能“上天入海”,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船舶、家電、新能源、汽車電子等領域。
在濟寧,許多如芯諾電子一樣高成長型的企業正逐步嶄露頭角。晶導微電子形成了從分立器件芯片和框架的研發設計、制造到封裝測試的全套生產工藝,為國內領先的分立器件企業之一;盈和電子年產各類高端石英晶體振蕩器10億只、功能性陶瓷基板40億只,產能位居全國前三,市場占有率達30%以上……
目前,濟寧在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方面,已初步建立“電子基材、半導體材料、芯片集成封裝”的特色產業布局。
實現跨越發展
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和產業結構的持續調整,產業鏈競爭成為產業競爭新動向,產業鏈思維也成為政府、企業和學術界關注的焦點。濟寧市委、市政府搶抓機遇,實行了“總鏈長+鏈長+副鏈長+鏈主企業”的工作推進機制,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納入15條標志性產業鏈,不斷推動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
“自實行‘鏈長制’以來,我們先后多次赴北京、廣州、深圳、哈爾濱、沈陽等地開展產業鏈招商、產學研對接活動,推動總投資10.3億元的科比特航空項目落地,發起成立了山東省機器人行業協會,并成功舉辦山東省機器人大會暨2025智創未來機器人(無人機)夢幻展。”濟寧市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下一步,濟寧將聚焦工業經濟“頭號工程”,圍繞“一個萬億、五個倍增”目標定位,擔當作為、持續發力,實施十大工作計劃,奮力推進全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實現跨越發展。
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