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推動電力裝備智造產業集群發展的提案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11-20 點擊:次
關于推動電力裝備智造產業集群發展的提案
韓一菲(九三學社)
九三學社保定科技三支社副主委、保定一帶一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
自我國2020年9月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以來,“雙碳”發展戰略疊加“穩增長”預期,新型電力系統構建需求迫切,投資體量大,產業鏈帶動效果顯著,電力投資成為穩定經濟的重要手段之一,到2030年我國將對“雙碳”投入8萬億,其中2023年電網投資規模預計將不低于6200億元,這對處于產業鏈下游的電力、電氣設備制造行業發展起到較強支撐和持續性帶動作用。
2022年11月24日,保定“電力及新能源高端裝備集群”成功上榜,京津冀地區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實現“零”的突破,保定的全國“碳中和產業之都”建設也由此駛入快車道。
電力設備制造行業是國民經濟發展中重要的裝備工業之一,我市也有著龐大的電力制造業群體,我市目前有各種電力制造企業 2000多家,從業人員 9萬余人,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占比率 8% ,中小企業占比為 92 %;年產值200多億人民幣,2023年在工業總值上同比增長4.1%。電力制造業已成為我市支柱產業之一。
但是,我市電力制造行業整體滯后,離集群式發展還有一定距離,生產、管理、大局意識、品牌、市場競爭意識存在的問題和短板需亟待提高;一是我市電力設備制造行業雖然已具備一定生產數量的能力,但85%的電力企業產品仍然處于低端行列,有的企業產品做工粗造、外觀邊縫不齊、焊縫明顯、外殼設計不美觀。創新能力不足,可替代性強,在同行業中缺乏競爭力,用“低質、低價”產品去沖擊市場,影響了行業的提升給行業未來優化發展帶來了競爭壓力和阻力。二是電力設備制造行業中小企業數量眾多,規模小,生產效率低,整體競爭力較弱,未形成獨立優勢,無法承接大型電力設備和加工項目。三是品牌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高,有的企業自己有品牌也有技術但是銷售能力不夠,就做貼牌產品,只掙加工費,年利潤極低,只夠保持平衡,廠房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小作坊,既沒有生產力、創新力、也沒有市場核心競爭力。不懂得打造自己的品牌,不去申請自己的知識產權,做自我滿足型企業。四是多種因素制約企業發展,同行業產業鏈中三角債務居多,存在資金短缺,行業企業對上下游議價能力較弱,成本轉嫁能力有限, 受季節性現金波動、采購招標進度、墊資等因素影響,企業形成大額的應收賬款且賬齡偏長。家族式管理滯后,多年管理流程不變,沒有創新,企業文化建設薄弱。
針對當前保定電力設備制造業面臨著一些挑戰,包括行業集中度低、大多數企業規模較小、缺乏優勢品牌以及中低端產品為主等問題。為了提升整體生產力并更好地承接大型電力設備加工項目,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建議;
(一)優化提升企業規模。
建立保定高端裝備制造業龍頭骨干企業培育庫,構建省市聯動、省市縣分級培育機制。支持骨干企業加快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發展,開展強強聯合、上下游整合等多種形式的產業合作,發展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行業龍頭企業和企業集團。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開展國內外并購、重組和戰略合作,在全國布局研發中心、生產基地和營銷網絡,發展成為具有較強國內、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引導大中小企業建立協同創新、合作共贏的協作生態智鏈關系,促進大中小企業集群式融通發展,激發中小企業創新創業活力,培育一批“單打冠軍”和“小巨人”企業。
(二)完善產品升級,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
依托行業龍頭企業及上下游配套企業開展技術協同攻關,支持核心產品研發和產業化,對照產業集群發展目標,從產業技術、關鍵零部件、生產設備、專業人才、標準體系等維度,系統梳理并創造條件支持解決電力制造裝備產業發展存在的瓶頸和短板問題。加快建設電力及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創新中心、涉電產業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發揮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點市的政策優勢,健全人才培養體系。支持集群上下游協同開展數字化改造,推進智能化生產設備應用,建設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推動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實現生產和管理過程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大力推動“設備換芯”“機器換人”“生產換線”“產品換代”,努力構建集群數字化生態體系,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更好地承接大型電力設備加工項目。
(三)打造品牌意識,維護知識產權拓展國際市場。
企業可以加強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合作,共同研發新技術、新產品,提升品牌的科技含量和信譽度。推動高端裝備產品質量和品牌價值大幅提升,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保定產品。針對短板弱項,組織攻克一批長期困擾產品質量提升的關鍵共性質量技術,加強可靠性設計、試驗與驗證技術開發應用,推廣采用先進成型和加工方法、在線檢測技術、智能化生產等。建立健全產業標準體系,開展高端裝備制造標準化試點,推動企業開展質量國際對標,積極申請國際認證。健全和落實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工作機制,支持首臺套產品政府采購及首試首用。支持舉辦具有國內、國際影響力的大型展會和專業展會,開拓品牌線上線下傳播渠道,擴大品牌影響力和迅速提升市場份額。
(四)優化營商環境,多措并舉疏通瓶頸制約渠道。
政策、資金、土地、生產要素等方面進行全力保障,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全過程協同。強鏈補鏈,圍繞產業鏈、供應鏈搭建平臺、匯聚要素、創新模式,聯合華北電力大學成立新型電力系統產業學院,新建企業商事法務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政策、融資、標準、品牌、風控等一站式管家服務,打通政策、服務落地“最后一公里”;強化行業協會、產業聯盟、集群企業之間協同聯動,做好做實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特派員、卓越工程師、保定工匠等的培育工作,形成集群發展的“保定樣板”;融通共建,構建“龍頭企業+配套企業+創新中心+行業協會”的產業生態組織系統,加速培育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讓龍頭企業“頂天立地”,讓中小企業“蔚然成蔭”。
目前,我市狠抓工業經濟發展,工業經濟的穩步發展為我市經濟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石。電力設備制造業也將會成為我市核心增長極,在加快建設“碳中和產業之都”之時,我市定將會為下游產業鏈電力制造業向集群式發展保駕護航、筑壩護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