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丝袜-成在线人免费视频-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免费10-欧洲人妻丰满av无码久久不卡-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力爭產值突破千億級!安陽出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規劃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12-16 點擊:

  安陽市“十四五”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贏得未來的關鍵之舉,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動力加速轉換,實現“一個強市、八個領先”的發展目標,加快建設新時代區域性中心強市的重要支撐。根據《河南省“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規劃》、《安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精神,制定本規劃。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
 
 ?。ㄒ唬┌l展基礎
 
  “十三五”時期,安陽市全面落實河南省戰略部署,高度重視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和發展,強化創新驅動、突出改革引領,將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加快經濟方式轉變、推動全市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突破口,戰略性新興產業邁上新臺階。
 
  產業規模不斷增大。“十三五”時期,安陽市積極實施“新興產業倍增”行動計劃,堅持以項目帶動、創新引領、環境改善為總抓手,大力培育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子信息等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不斷壯大。2020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43.7億元,年均增長14.2%,遠高于同期經濟增長速度。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全市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主引擎。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2020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0.7%,較“十二五”期末提高了5.7個百分點;全市四大千億級主導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7%,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46.9%。
 
  戰新企業加速集聚。2020年全市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范疇的規模以上企業219家,較2010年增加了116家。累計建成院士工作站11家,國家級、省市級研發平臺328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64家,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326家。以安鋼集團冷軋有限公司、安陽復星合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陽凱地電磁技術有限公司、佳友非晶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立德節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陽前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為核心,以上海復星集團、寧波銀億集團有限公司、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的戰略性新興企業加速向安陽集聚,高新區成為河南省重要的千億級新材料產業園。
 
  營商環境日益改善。“十三五”期間,我市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痛點和難點,推出多項改革措施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發展活力。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推動簡政放權,大幅度降低投資準入門檻。完善政務服務、數據管理、業務監管、安全運維和技術應用等標準規范,推進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互聯網+監管平臺、金融服務共享平臺迭代升級,推進政務云互聯互通及業務協同。
 
 ?。ǘ┟媾R形勢
 
  “十四五”時期,安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仍處于重要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
 
  從國際看,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非經濟因素沖擊,戰略性新興產業開放發展不確定性增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等前沿技術持續涌現,產業更新換代不斷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面臨新的機遇。
 
  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調整產業鏈供應鏈布局,全力保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推進產業基礎高端化、產業鏈現代化,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全產業鏈優化升級。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催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啟新一輪快速增長。
 
  從全市看,我國把創新放在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核心地位,有利于安陽發揮科技創新資源比較集中、新興產業集聚等優勢,吸引國內外龍頭企業來安陽興業,持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也應該意識到安陽市位于京津冀城市群與中原城市群之間,既受益于國家戰略的疊加輻射帶動,也面臨日益加劇的區域競爭。山東、河北、安徽以及周邊城市都在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優惠力度較大,加之土地、勞動力成本較低,削弱了安陽市的制造業比較優勢。
 
 ?。ㄈ┐嬖趩栴}
 
  當前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規??偭科。a業關聯度較低,集聚集群程度水平不高。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占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的比重不足四分之一,新上項目規模偏小,缺乏龍頭帶動,尚未形成布局集中、特色鮮明、配套完善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發展層次和水平有待提升。二是平臺數量不足,創新能力水平不高,產學研開放程度不夠。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平臺較少,特別是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平臺數量明顯不足,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科技創新投入產出率較低,創新能力不高,產學研開放程度也有待大幅度提升。三是要素制約矛盾加劇,發展活力明顯不足?,F有高新技術企業多為中小企業,處于起步階段,可抵押資產及優質資源少,融資能力弱、成本高,間接和直接融資均較困難。同時還存在著管理機制有待完善、高端人才緊缺等問題,影響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壯大。
 
  總體上看,我市要從根本上解決發展動力轉換問題,一方面,傳統產業“換道”發展;另一方面,必須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跨入新興與未來產業“新賽道”,培育、引進、建設一批重大產業化項目,做大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特色集群,著力打造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新引擎,建設以先進制造業為基礎的新型工業城市。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ㄒ唬┲笇枷?/div>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按照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緊扣安陽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實際,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應用需求為主攻方向,以產業數字化、集群化、生態化、融合化為主線,以特色產業園區、創新平臺、示范基地建設為載體,以培育4個百億級新興產業集群為目標,全力打造高端裝備制造和新能源汽車兩大地標產業,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五大特色產業,布局一批未來產業,構建特色突出、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安陽答卷”,在服務全省的發展大局中彰顯安陽擔當、作出更大貢獻。
 
 ?。ǘ┗驹瓌t
 
  產業布局優化。圍繞優勢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的構建,加快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推進產業關聯、鏈式發展,建成一批優勢特色突出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鏈。根據各個區域發展實際和產業基礎,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區建設,形成一批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輻射帶動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產業規模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實現翻番,在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領域形成一批支柱產業,成為拉動全市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主導產業明晰。緊貼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部署創新鏈,加快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裝備、核心器件、先進材料等高端產品,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躍升。順應轉型趨勢,切實做好與政策、市場、資本的三個對接,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強做大。
 
  產業引轉結合。堅持引進技術、引進產品、引進項目、引進人才;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轉型,企業產品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轉產,裝備制造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化。加快推進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用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產業創新引領。以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為核心,建立完善技術創新平臺、金融支撐平臺、營銷網絡平臺、政策引導平臺、公共服務平臺,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立多層次、多形式創新戰略聯盟,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ㄈ┌l展定位
 
  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堅持戰略導向和市場需求相結合,積極承接新興產業布局和轉移,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產業,努力將安陽市打造成為“三區三基地”。
 
  我國重要的高端裝備制造示范區。充分發揮安陽市裝備制造產業基礎和資源條件,依托安陽全豐植保、安陽市鐵路器材、方快鍋爐、鑫盛機床、河南翔宇醫療設備等企業,重點聚焦通用航空、軌道交通、智能裝備、康復醫療設備等優勢領域,持續提升高端和終端產品比重,努力將高端裝備制造業打造成為創新引領、智能高效、綠色低碳的千億級產業集群,使安陽市成為我國重要的高端裝備制造示范區。
 
  河南知名的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區。搶抓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機遇,依托林州光遠電子新材料、林州致遠覆銅板、河南旭陽光電、安陽嵩陽光電、河南曲顯光電、河南鼎新、安陽比亞迪電子等產業基礎,重點發展電子玻纖、電子布、覆銅板、線路板、智能終端、高端顯示蓋板玻璃、高端柔性玻璃等領域,大力提升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努力將安陽市打造成為河南省知名的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區。
 
  中部地區新能源產業創新發展區。圍繞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加快拓展新能源產業發展空間,以技術創新為引領,做大做強風電、光伏、氫能源三大重點產業,延伸帶動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集聚,促進能源結構轉型與培育綠色動能協調發展,加快將安陽市打造成為中部地區新能源產業創新發展區。
 
  河南省創新型生物醫藥生產基地。依托湯陰縣生物醫藥產業園的集聚優勢和基礎條件,圍繞化學合成藥、化學創新藥、現代中藥、生物技術藥、原料藥、健康服務等領域,加速生物制藥產業關鍵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積極承接引進京津冀醫藥轉移企業入駐,持續將安陽市打造成為河南省創新型生物醫藥產業基地。
 
  區域性具有競爭力的新材料產業基地。依托安陽市產業集聚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大力培育和發展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先進基礎材料,積極布局前沿新材料,加快構建特色優勢明顯、附加價值高、創新能力顯著的新材料產業體系,努力將安陽市打造成為區域性具有競爭力和重要的新材料產業基地。
 
  中部地區重要的節能環保裝備研發生產和服務基地。依托安西循環經濟實驗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點發展節能環保裝備和資源綜合利用裝備,推動節能環保服務業發展,著力形成特色鮮明、優勢明顯、布局合理的節能環保“裝備+制造”產業體系,建成區域節能環保裝備研發生產和服務基地。
 
 ?。ㄋ模┌l展目標
 
  產業規模持續壯大。“十四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實現翻番,到2025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力爭突破千億級,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0%,未來產業磅礴起勢,在技術、產業和應用方面實現重大突破,努力將我市打造成為河南省轉型升級示范區和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先行區。
 
  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引領作用持續提升。創新要素進一步集聚,研發投入規模和強度不斷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重要骨干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力爭達到3.5%,在新興產業等領域建成一批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創新研發平臺,全市研發平臺數量力爭達到500個。
 
  集群效應顯著增強。推進產業集聚發展,積極爭取智能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新型顯示和智能終端等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每年滾動實施30個重大項目建設,培育年產值超10—20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骨干企業2—3家和一批成長型企業。
 
  創業環境更加優化。積極落實“洹泉涌流”政策,大力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場準入與競爭機制、財稅激勵和投融資機制、知識產權保護政策、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鼓勵社會資金和民營資本參與投資,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三、發展重點和主要任務
 
  (一)發展壯大先進裝備制造產業
 
  順應裝備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發展趨勢,聚焦智能裝備、通用航空、軌道交通、康復醫療等優勢領域,利用我市裝備制造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面向國際國內市場需求,發揮大企業、大項目帶動作用,全面提升先進裝備制造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提升高端和終端產品比重,打造創新引領、智能高效、綠色低碳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到2025年,力爭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實現產值500億元。
 
  1.智能裝備制造。以數控智能裝備研發生產為特色,強化基礎配套能力,大力發展高精密數控機床、組合機床、高精密電主軸、數控鍛壓設備、數控鍋爐、自適應控制、高精度運動控制等功能的金屬冶煉成套裝備、工業機器人、智能康復機器人。積極推進以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裝備關鍵功能部件的研發制造,大力發展智能設備、智能控制系統、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船舶控制系統等產品。強力推進高檔精密數控機床、新型鍛壓、數控旋壓類設備研發及產業化、3D打印、數控鍋爐、智能康復機器人、智能儀器儀表等重點項目建設,努力打造河南省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示范園區,使先進裝備制造業成為我市戰略性支柱產業。
 
  2.通用航空制造。充分利用安陽市作為全國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和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試驗區)的有利條件,抓住國家、省支持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帶來的人才交流、政策利用、產業壯大的新機遇,重點發展無人機、直升機等整機和臨近空間飛行器、輕型飛機及精密零部件、航空物流系統及設備。積極發展通用航空整機平臺、配套產品、航空服務、通用機場,努力構建完整的通用航空產業體系。重點支持安陽全豐航空植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貫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安陽蜂巢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等企業及豪克航空、攬羽模型等航模公司,依靠各自優勢,開展多種多樣的通航服務,不斷擴大全市通用航空產業規模。構建無人機產業集研發、孵化、生產、測試和技術檢測、維修保障、應用于一體的通用航空制造全產業鏈,打造成具有全國示范作用的區域通航產業創新中心。
 
  3.軌道交通制造。以“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城際客運專線、城市軌道交通等重點工程建設為契機,加快發展高速鐵路線路維修設備、鐵路專用設備及器材、配件制造等,整合提升現有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水平,向產品的高端化、規?;较虬l展,建設高速鐵路功能部件試驗檢測中心,進一步提升軌道交通產品的質量和水平。重點支持安陽鐵路器材、中博軌道裝備、復興合力等企業,加快推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建設,集聚相關制造企業,打造全國軌道交通零部件產業基地。
 
  4.新能源裝備制造。發揮現有產業優勢,加強技術引進和轉讓,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產品,重點發展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產業裝備制造。光伏產業:突出新能源開發轉化和裝備制造兩大重點,加快新能源產業化發展,促進新能源推廣應用與產業發展互動,推動能源結構清潔化和產業結構低碳化,建成國家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重點發展太陽能光伏電池關鍵材料、依托滑縣盛達光伏晶硅及非晶硅等新型太陽能電池組件,積極發展太陽跟蹤裝置及控制系統、逆變器、高效儲能電池等光伏系統及相關配套產品。培育太陽能電池制造產業化龍頭企業,努力形成太陽能發電裝備完整的產業鏈條。風能產業:以整機產品配套為重點,積極發展系列風機、變頻裝置、控制器、齒輪箱、雙饋式與直驅式發電機、各類軸承、液壓控制系統、潤滑成套設備、主軸、輪轂、風力發電機組控制系統、風力發電機轉子葉片、并網逆轉變控系統、輸配電設備等。重點支持金風科技、中復聯眾、中車永電等企業,努力實現風機整機制造規模化和系列化。生物質能:積極研制推廣亞臨界萃取設備、安陽吉姆克生物質能源成套裝置,生物天然氣全套裝備、分布式生物質固化氣化聯合循環發電、可再生生物質鍋爐、生物質氣化爐熱解新技術成套設備。
 
  5.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制造。充分利用國家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我市汽車零部件制造業優勢,準確把握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趨勢,堅持順勢而為、搶抓機遇、突出特色、形成優勢的總體思路,實施重點突破。以安陽縣(示范區)為主平臺,全力推動德力新能源商用車項目建設,集聚全市優勢產業資源和要素保障,大力培育發展“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汽車產業,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端化發展”。瞄準國內優勢地區和新能源商用整車龍頭制造企業,著力加強與比亞迪、中通客車、宇通客車等企業對接溝通力度,爭取在技術研發、整車生產、市場服務體系建立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加快推進安陽高晶高端汽車鋁合金車輪和鼎鑫鎂業鎂合金汽車輪轂等項目建設,統籌全市制造業資源,加強本地冷軋板材、汽車輪轂、車橋、電池、汽車輕量化用材、電子電器等產品與新能源骨干企業技術對接,提升新能源汽車制造用材本地配套比重。
 
  加快培育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以新型化工產業園為主平臺,重點推進焦化企業利用工業副產氫能,積極引導整車企業開發氫燃料電池汽車,引進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氫燃料電池整車企業,培育發展高可靠性氫燃料電池物流車、卡車、客車等專用車和商用車,推進加氫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建設國家級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
 
  加快充電配套設施建設。將充電設施建設納入城鄉規劃,根據能源供應和土地資源情況,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總體規劃,構建支持充電設施加快發展的政策體系,加快形成布局合理、規模適中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系統。支持“互聯網+充電基礎設施”等新模式與新業態在全市范圍內發展,鼓勵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應用,提高充電服務智能化水平,助力智慧城市建設,提高運營效率與用戶體驗,形成充電服務領域“安陽模式”。
 
  專欄1: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重點項目
 
  通航裝備制造。北關區無人機產業園項目、安陽5G泛在低空測試基地項目、無人機孵化器項目、海直通航無人機運營服務總部項目、安陽縣通航制造產業中心二期項目、通航產業研發孵化中心項目、獵鷹消防無人機及配套設備項目、中航智重型無人機項目、邁杰航空項目、河南以電新能源飛機項目。
 
  軌道交通裝備制造。龍安區福斯羅高鐵配件基地項目、林州市宏陽機械年產25000噸軌道交通裝備項目、湯陰縣安陽振動器技改擴建和退城入園項目。
 
  智能裝備制造。文峰區安陽鍛壓年產30條數控電動螺旋壓力機自動化生產線技改項目、凱地電磁鐵智能工廠項目、林州市華意隆智能化裝備及電子產業園項目、安陽縣哈工徽遠成電氣生產項目、滑縣年產4萬噸特高壓鐵塔及智能鋼管塔項目、華牧機械年產300臺液壓設備升降機和礦山通風設備擴建項目、志林礦山設備年產10萬套礦山安全裝備及凈化機械加工項目、華泰糧機年產1.5萬臺環保設備智能化生產線項目。
 
  康復醫療設備制造。內黃縣翔宇醫療安陽中醫康復產業園年產10090臺(套)養老及產后康復醫療設備項目、智能康復醫療設備生產技術改造項目、安陽縣新松機器人智能康養裝備制造產業園項目、滑縣紅太陽醫療器械二期項目、貝萊(貝科爾)高新技術醫療器械項目、三強醫械年產20000臺二類醫療器械10000套醫療廢物處理設備和感控類耗材項目、湯陰縣高端醫療康復器械產業園項目。
 
  圖片
 
  (二)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
 
  緊跟國際新材料發展新趨勢,重點發展我市具有一定基礎優勢的先進金屬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等新型材料。盡快形成特色鮮明、技術先進、附加值高、拉動力大的新材料產業體系。重點建設高性能金屬材料、電子級玻璃纖維材料、聚酯新材料研發生產基地。積極引進發展石墨烯、納米等新型材料,推動電子功能材料產業集聚,建成國家重要的新材料產業基地。到2025年,力爭新材料產業實現產值500億元。
 
  1.先進金屬材料。以行業重點骨干企業為龍頭,重點發展以高性能鋼鐵、鋁合金、鎂合金為主的先進金屬材料產業,特種鋼材重點發展超高強鋼、模具鋼、不銹鋼、高強度輕量化汽車零部件制造用鋼、高性能船板用鋼、齒輪鋼、螺栓鋼、高溫合金、超高硬韌性耐磨合金鑄鋼等新型特種鋼的應用開發。同時配套發展鑄造、焊接等先進制造工藝技術,做好關鍵技術的引進開發和重點項目的建設工作,加強科研平臺建設和技術支撐,加快培育和引進上下游產品關聯和配套企業,力爭把我市打造成產業特色、集聚和輻射效應明顯的先進金屬材料生產基地。
 
  2.新型功能材料。重點發展稀土研磨材料、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功能性離子液、功能陶瓷、功能性纖維、石墨烯、新型炭纖維材料、極碳晶納米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
 
  3.化工新材料。重點發展聚酯新材料、表面活性劑、超高分子材料、絕熱材料、合成洗滌劑、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藥用化工材料、各類助劑等新型化工材料,支持安陽市精細化工產業園等新型化工園區建設,建成聚酯新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和化工新材料生產基地。
 
  4.電子新材料。重點發展電子級玻璃纖維、電子覆銅板等電子信息材料,積極引進和培育納米電子材料、新型電子陶瓷等新型電子信息材料、新型顯示材料的研發生產,積極開展新型顯示器件發光材料的研究和產業化工作。加快推進新材料重點項目建設,持續壯大新材料產業發展規模,建成電子級玻璃纖維材料研發生產基地。
 
  5.前沿材料。加強石墨烯材料技術產業化應用,支持基于石墨烯材料的傳感器、觸控器件、儲能器件、電子元器件等的研制,大力發展推廣石墨烯改性的功能涂料、改性橡膠、熱工產品以及特種功能產品。促進3D打印材料產業發展,重點發展3D打印專用超高分子量聚合物材料,推進氧化鋁、碳化硅等3D打印材料的開發應用,突破鈦合金、高強合金鋼、高溫合金等增材制造專用材料,形成3D打印材料產業研發制造體系。積極開發高端納米濾膜、納米技術及納米復合材料,拓展納米材料在光電子、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應用范圍。推動發展高分子基、碳基、金屬基及陶瓷基復合材料,加強高性能增強纖維。支持納米材料和超導材料技術引進和產業化,積極拓展智能材料、仿生材料、超材料和新型超導材料領域,加大空天、深海、深地等極端環境所需材料研發力度。
 
  專欄2:新材料產業集群重點項目
 
  殷都區順聚能源安陽環??山到庑虏牧仙a基地(一期)工程項目、寶舜年產5萬噸超高功率石墨電極項目、騰勝新材料日產6萬平米硅酸鈣板項目、康源碳材料新建年產10萬噸活性炭項目、光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5G用超薄電子級玻璃纖維布產業化及技術改造項目、林州致遠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000萬張高頻高速與IC載板用覆銅板及2400萬張商品粘結片生產線項目、龍安區合金新材料產業園項目、安彩中性硼硅藥用玻璃項目、安彩太陽能光熱玻璃項目、安化瓶級聚酯切片搬遷項目、林州市紅旗渠新材料年產10萬噸超高功率石墨電極深加工(一期)項目、綠能高硼硅玻璃制品項目、鳳寶高效冶金溶劑項目、滑縣開侖年產6萬噸高性能子午線輪胎配套專用新材料項目、大潮林物產超級電容專用炭二期項目、安陽縣超細纖維及新型薄膜材料項目、河南旭陽光電十代高端蓋板玻璃生產線和河南曲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3D顯示蓋板項目、安陽嵩陽柔性光電子薄膜材料生產基地項目、北關區佰士特異型石墨年產6萬噸耐高溫新材料項目。
 
  圖片
 
 ?。ㄈ┓e極發展生物醫藥產業
 
  充分利用國家、省促進生物產業快速發展的若干政策,依托湯陰縣產業集聚區生物醫藥產業園、林州市產業集聚區生物產業園、內黃縣產業集聚區中醫診療康復設備產業園等的集聚優勢和基礎條件,瞄準國內外市場需求,引進國內外大型知名生物醫藥企業入駐,拉長產業鏈條,培育知名品牌,提升集聚發展水平。重點推進醫藥產業、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生物技術服務等行業領域的發展,開發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關鍵技術的名牌產品,建成國家重要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到2025年,力爭生物醫藥產業實現產值300億元。
 
  1.醫藥產業。依托醫藥產業發展的基礎優勢,大力發展化學創新藥和現代中藥。重點發展新型原料藥、制劑、現代中藥、高技術醫療器械等品種,加大甾體激素、抗癌、抗生素類原料藥和制劑、醫用輔料、診斷試劑、新型醫療器械等產品深度研發和產業化。通過重組、并購、搬遷、招商引資和產學研合作等多種形式,引進聚集與產業鏈相關的原料藥生產企業和技術,建立特色原料藥研發生產基地,占領原料藥和制劑高端市場。加快發展中藥資源、新型中藥飲片、中藥提取物、現代中藥新品種深度系列開發。重點支持中農穎泰、東泰制藥、利華制藥、翔宇醫療等企業,重點推動中醫康復設備產業園、天蠶素抗菌肽系列產品研發生產等項目建設,加快醫藥新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大力支持發展化學高仿藥。
 
  2.生物農業。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育種及產業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安陽市農業科學院基因育種和品種改良的研發優勢,重點發展優質、高產、抗病、抗逆生物育種產業,打造全國棉花、玉米、小麥、谷子育種及其推廣應用示范基地。應用現代畜禽育種技術,強化傳統畜禽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先進的生物技術,發展生物農藥、新型微生物肥料、動物疫苗、生物飼料添加劑等綠色農用生物制品,推進微生物全降解農用薄膜應用。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及有機農產品,開發畜禽副產物蛋白肽等產品。大力發展食用菌、瓜果蔬菜栽培、優質苗木花卉繁育,推動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優化和農民增收。積極推進藥材種植基地建設,重點在湯陰縣、林州市、內黃縣、安陽縣、龍安區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農業生物產品、企業和示范基地,積極探索“互聯網+基地+品牌龍頭企業+產品質量檢測體系+產品質量保險+產品條形驗證碼+現代化智能化倉儲設施”的農產品生產新模式,實現由賣產品向賣生態、賣基地、賣生產方式和儲存方式轉變,做大做強綠色農用生物產品產業。
 
  3.生物制造。以培育生物基材料、發展生物化工產業和現代發酵產業為重點,推進亞臨界萃取特種植物精油和蛋白提取、生物纖維、微生態制劑等的研發生產,建成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木糖醇、大豆肽、特種植物產業化種植及綜合開發生產集聚區。積極推動亞臨界萃取技術在天然產物有效成分萃取中的應用研究,推進技術的產業化,不斷擴大生物制造業產業規模。
 
  4.生物技術服務。重點發展新藥物篩選與合成,原料藥與制劑GMP中試技術應用,培育和促進臨床前研究、藥物安全性評價、臨床試驗等專業化第三方服務。積極發揮現代中藥、化學合成藥等研發優勢,推進藥物研發外包服務。開展生物數據挖掘,建立生物信息共享體系,實現生物數據資源共享。
 
  專欄3: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重點項目
 
  利華甾體激素原料生產基地項目、中醫藥健康示范基地項目、華潤三九中藥產業園項目、東泰藥業年產800噸諾氟沙星原料藥項目、卡因類麻醉藥品原料藥生產線項目、中帥藥業年產500公斤鹽酸右哌甲脂原料及相應制劑和50噸乙酰唑胺原料及相應制劑項目、林州市中北博健醫療器材生產項目、上海浦津林州制藥年產9億支小容量注射劑項目、豫北九州通急救醫療防護物資項目。
 
  圖片
 
  (四)著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積極推進5G低介電電子布、高端顯示蓋板玻璃、國產芯片高端計算機整機制造、比亞迪智能終端產業園、富士康精密工業園等項目建設,布局發展一批特色鮮明、產城融合、綠色生態的電子信息產業園區。堅持龍頭企業與單項冠軍企業培育共同發展,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產業鏈帶動力,積極培育特定細分領域單項冠軍企業,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大中小企業、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
 
  1.通信網絡設備。引進發展光通信傳輸設備及部件,高速、寬帶網絡接入設備與系統,無線網絡產品,數字集群通信設備,衛星通信系統設備,無線網絡移動專用PDA(手持計算機終端)等。加強網絡信息安全建設,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安全產品研發與產業化。大力推進電信網、互聯網、廣播電視網統籌規劃和資源共享,實現網絡間互聯互通與業務融合。培育并引進發展高性能顯示器件、發光器件、電力電子器件、新型傳感器等新型環保元器件。
 
  2.物聯網。突破自動化批量信息采集、環境監測、實時跟蹤、海量物流信息實時處理、產品追溯、遠程數據采集及傳輸等關鍵技術。重點培育、扶持一批物聯網龍頭企業,完善物聯網標識、感知、處理和信息傳送產業鏈。積極支持物聯網核心設備和智能終端的研發及產業化,促進物聯網、云計算技術在重點行業和公共服務領域的示范應用。積極推進物聯網行業標準制訂。加快發展嵌入式操作系統、嵌入式軟件開發平臺等核心軟件,積極開展基于物聯網、云計算環境下的電子商務、社交網絡等新型軟件業態和關鍵技術研究。
 
  3.高性能集成電路。以通信、數字媒體、汽車電子、平板顯示、導航與物聯網等關鍵領域核心芯片設計為突破口,整合并引進相關企業,以通信、計算機、工業控制、智能手機、信息安全和應用電子產品為依托,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集成電路、光存儲、手持終端等產品,支持發展集成電路制造、封裝、測試和相關產業。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快大電子互感器、高速集成電路技術及芯片等關鍵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
 
  4.高端軟件。緊跟網絡和智能化系統的發展,加強基于網絡的操作系統、海量數據處理、工業管理、智能終端、信息安全等關鍵軟件的開發。發揮安陽市省級大數據產業園區的優勢,積極開展基于物聯網、云計算環境下的新型軟件業態和關鍵技術研究。研發生產“數字城市”資源信息、網絡辦公租賃、全民醫保數字聯網等重點領域公共服務平臺嵌入式軟件。開展適應新能源發展的智能電網應用軟件開發,推進數字化變電站等新一代電網調度技術的突破和應用。建設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基地,努力擴大我市軟件產業的規模和水平。
 
  5.5G產業。加快5G產業空間布局,健全產業鏈條,構建產業生態,推進5G基礎材料產業園建設,重點推進PCB(印制電路板)、5G用高性能低介電超薄電子級玻璃纖維布、高端覆銅板及粘結片等產品的規?;a。建設5G產品監測、產品認證、入網檢測等公共服務平臺,支持建設5G創新中心,提高產業發展綜合服務水平。實施5G融合應用工程,重點推動5G在VR、工業互聯網、車聯網、智慧城市、智慧農業、智慧醫療等領域融合應用,打造一批5G標桿應用。
 
  6.“互聯網+”。以發展“互聯網+”為抓手,加快培育新興業態。大力推進互聯網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應用,積極培育互聯網新興產業,努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以“互聯網+”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優化升級、提質增效,大力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促進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特別是金融業、物流業和旅游業要搶抓“互聯網+”發展機遇,加快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實現更快更優發展。加快推進“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數據整合、融通共享,引進培養人才,優化政務環境。大力推進5G基站建設,實現城區5G全覆蓋、基本實現公共場所無線網絡“WIFI”全覆蓋。大力開展“電子商務進百村工程”,定點建設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開展電子商務進城鎮、進社區試點工作。全方位提高“互聯網+”水平,促進“互聯網+教育、+衛生、+城管、+社管、+交通”等全面發展,促進智慧城市建設。積極推進中科曙光國產芯片高端整機生產基地和信創大數據云計算中心、安陽華強城智慧社區、安陽無人機產業園及5G泛在低空飛行測試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
 
  專欄4: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重點項目
 
  旭陽高端顯示蓋板玻璃項目、比亞迪高端智能終端產業園項目、中科曙光國產芯片高端計算機整機生產基地及配套項目、安陽高世代電子顯示材料生產基地項目、河南曲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3D顯示材料項目、河南銘鎵半導體有限公司超高頻大功率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產業化及器件的開發應用項目、河南網測工業互聯網安全測試設備研發項目、豫翔計算機軟件開發項目、龍安區三新產業園項目、林州市光遠高性能低介電電子紗及高性能低介電超薄電子布生產線項目、中銀物聯光電信息產業基地項目、宏仁覆銅板及樹脂項目、通元科技線路板項目、科翔線路板項目、五銖科技線路板項目、龍一高檔數據線項目、億方線路板項目、誠雨高性能覆銅板及粘結片項目。
 
  圖片
 
 ?。ㄎ澹┏掷m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依托安西循環經濟實驗區建設,利用國家紅旗渠經濟技術開發區列入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的契機,重點構建裝備制造業循環經濟產業鏈,培育一批集技術集成、設備制造與工程施工于一體的骨干企業。加快綜合利用工藝技術的研發應用,提升工業廢氣物的綜合利用水平,努力打造全省重要的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到2025年,力爭節能環保產業實現產值100億元。
 
  1.加強環保技術創新。加強制造業綠色技術研發,推進工業產品生態設計,開展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加快源頭預防生產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對鋼鐵、有色金屬、水泥、焦化、石化、化工等重點工業行業實現綠色化改造,推廣先進、適用的清潔生產技術和裝備;加強減排與治污技術研發與科研成果轉化,在廢氣超低排放、低溫SCR脫硝等技術上加快實現突破。
 
  2.開展環保節能服務。推動開展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培育專業化節能服務龍頭企業,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形成節能服務產業體系。積極鼓勵和支持節能服務公司、各類節能技術服務機構提供專業能源計量和審計、能效測試、節能項目設計、節能量檢測、培訓咨詢等專業化節能服務。
 
  3.推進資源循環利用。重點發展共伴生礦資源、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汽車零部件及廢舊機電產品再制造、動力蓄電池和鉛酸蓄電池、餐廚廢棄物、建筑廢棄物、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產品和技術。建立較為完善的再生資源回收循環利用網絡體系,實施重點節能工程,推廣先進節能技術和產品,加快低碳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動規模化、集約化處理和再生利用,積極推進安陽市靜脈產業園區項目建設,努力打造可再生能源循環利用示范基地。
 
  4.實施綠色產業重大工程。借力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戰略和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實施,積極制定和實施針對性強的市級綠色清潔能源、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環境保護、固體廢物資源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智慧環保”等8大工程體系,以綠色大投入帶動產業大發展,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采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培育具有發展潛力的環保企業做大做強,重點培育2—3個具有發展潛力、能夠“走出去”的環保企業,整體拉升我市節能環保產業實現戰略提升。
 
  5.高效節能環保裝備。深入落實國家《重大節能技術與裝備產業化工程實施方案》,高效節能裝備重點發展余熱余壓利用、高參數節能環保鍋爐成套設備、區域熱電聯產、壓縮天然氣(CNG)和液化天然氣(LNG)成套設備、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優化等高效節能技術和設備、節能電器、節能建材等綠色節能產品。積極推動安陽方快鍋爐等企業重點項目建設,建成國家級重點節能環保鍋爐裝備研發生產基地。先進環保裝備重點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研發制造并推廣使用城鎮污水處理技術及成套設備、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設備、生活垃圾處理成套設備、水處理成套設備。重點支持利浦筒倉、艾爾旺、力誠環保、恒威化工等企業,加快新型環保節能設備制造等項目建設,建成省級先進環保裝備制造研發生產基地。
 
  專欄5:節能環保產業重點項目
 
  安陽利浦筒倉大型、特大型利浦鋼板倉制造設備制造項目、艾爾旺“AAe厭氧消化處理技術”及系列裝備產品規模擴大項目、安陽市龍安區靜脈產業園項目、利源集團年產1.5萬噸橡膠促進劑系列產品項目、1.5萬噸預分散母膠粒和2萬噸橡膠造粒加工助劑項目。
 
 ?。┯行驂汛笮履茉串a業
 
  以國家級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為契機,緊跟市場發展變化和需求,突出新能源開發利用和裝備制造兩大重點,著力發展太陽能產業、生物質能等替代能源、智能電網,加快新能源產業化發展。積極促進新能源推廣應用與產業發展互動,推動能源結構清潔化和產業結構低碳化,建成國家級新能源示范城市。到2025年,力爭新能源產業實現產值100億元。
 
  1.光伏產業。著力產業的整合提升,實施光伏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工程,推動產業升級和企業戰略重組,落實國家和省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借鑒外地市扶持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制定完善并落實我市扶持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產業健康發展。一是加大光伏應用示范推廣。大力實施光伏產業應用示范工程,積極利用產業集聚區、工業園區廠房空閑屋頂,頗具規模的生態農業大棚棚頂,西部山區荒山荒坡等資源,建設一批集中連片式分布式光伏發電、建筑一體化并網光伏電站、大型并網光伏電站,以光伏應用帶動光伏制造業快速發展。加快推進“光伏入戶”工程建設。結合國家鼓勵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優惠政策,充分利用廣大農村、城鎮居民閑置屋頂資源,采用分布式光伏發電方式,鼓勵家庭安裝戶用光伏系統,讓光伏發電走入尋常百姓家,進一步拓寬國內應用市場。二是加快光伏企業整合。針對當前光伏產業發展面臨的困難現狀,積極采取招商引資、兼并重組、戰略合作、技術創新等措施,重點支持光伏企業進行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并購重組,盤活現有資源,努力向光伏電池成套組件和光伏應用并網電站建設方向發展。重點推進林州市、湯陰縣、內黃縣、安陽縣、殷都區生態農業大棚、荒山荒坡集中并網光伏電站和林州市、內黃縣大型現代風電基地、安彩高科太陽能光伏玻璃、殷都區光儲一體化發電等重點項目建設,不斷提升光伏制造業水平,努力打造專業化光伏玻璃生產基地和光伏儲能電站應用示范基地。
 
  2.風能、生物質能等替代能源。充分利用我市可再生資源優勢,積極培育和開發利用生物質能、風能、地熱能等替代能源,不斷改善我市能源結構。加快推進生物質直接燃燒固化氣化發電等技術產業化,形成生物質氣化發電系統設計、集成和制造能力。加快生物柴油、生物質壓塊及生物質氣化等技術及裝備的研發和推廣;鼓勵和加強畜禽養殖場等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和沼氣高值化利用。積極推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園項目建設,建成國內沼氣工業化應用的示范性工程。鼓勵生物秸桿資源發電、風力發電、地熱能開發利用等項目建設,合理開發風能、地熱能、煤層氣等資源。
 
  3.智能電網。開展新能源發電的系統仿真、功率預測和并網運行控制等先進技術研發及推廣,加強電網對新能源的消納能力和技術保障。完善輸電線路狀態檢測,加強智能變電站建設,促進居民用電智能化管理。積極推動智能電網運行體系建設,實現電網的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和互動化,提高智能電網管理運行水平。
 
  專欄6:新能源產業集群重點項目
 
  光伏發電項目。殷都區1000兆瓦光儲一體化發電項目、林州市100兆瓦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滑縣盛達光伏年產6.5吉瓦單晶硅片項目。
 
  風力發電項目。殷都區115兆瓦風電項目、龍安區60兆瓦風電項目、林州市140兆瓦風電項目、安陽縣150兆瓦風電項目、滑縣140兆瓦風電項目、內黃縣600兆瓦風電項目。
 
  氫能開發項目。殷都區焦化行業氫能綜合開發利用項目。
 
  圖片
 
  (七)全面提升創新能力
 
  集中全市科技創新資源,以建設一流科技創新生態和特色鮮明的豫晉冀三省交界地區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為目標,以“一路向北直達京津”的開放式創新為主線,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的創新鏈、產業鏈“兩鏈融合”,實施一批具有關鍵核心作用的重大工程,為安陽建成區域性中心強市提供科技支撐。
 
  1.構筑高標準創新空間。以“打造綜合性科技創新載體”、“安陽工業制造2025”研發基地、“大學科技園”和“安陽現代農業園區”為重要創新節點,高標準建設高鐵創新門戶,積極鏈接京津高端創新資源,構筑高水平產業創新與成果轉化基地。充分發揮“三本四專”等創新資源優勢,構筑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和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和創新孵化基地。構筑安陽創新空間格局,拓展創新發展新空間,輻射帶動全市創新驅動發展,全面提升安陽協同創新發展水平。
 
  2.推動重點領域開放創新。依托全市現有產業基礎和優勢,面向高成長性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加強科技資源整合和引導支持,積極融入京津冀城市群,探索完善總部研發和重大項目在京津、生產轉化和產業配套在安陽的創新發展模式。加快推進建設京津科創飛地,鼓勵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設立飛地研發中心,加強與省內外科研機構或高校的合作。
 
  3.構筑現代產業創新體系。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圍繞國家重大科技工程、重點產業和行業龍頭企業集聚創新發展,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科技小巨人成長行動計劃,“創業—瞪羚—獨角獸”企業培育計劃,促進一批企業加快發展。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高水平、多元主體規劃共建安陽科技創新研究院,以安陽科技創新研究院為核心,支持企業牽頭,與國內一流研究型大學合作,共建一批聯合實驗室、交叉學科研究平臺、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支持企業建立開放式創新體系及創新聯盟,高效配置各類創新資源,通過創立產學研聯盟、共建研發機構、委托研發、合作研發等方式,推動開放式協同創新。
 
  4.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實施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培育工程,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企業成為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應用的主體。不斷增強企業創新動力、活力和實力,推進創新型企業梯次持續發展,加快形成創新龍頭企業引領、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全產業鏈創新型企業集群。重點支持生物工程、精密制造、智能制造、數字制造技術及裝備、綠色制造、高精度控制與機器人制造技術、多自由度的工業機器人、智能感知與決策技術、高新技術農業和低碳、節能、環保技術等一批事關安陽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關鍵技術科技領域。實施大中型企業市級以上研發機構全覆蓋工程,優化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的總體布局和建設力度,按功能定位分類整合,構建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有效開放的機制。按照“產業引領、企業主導、協同創新”原則,支持在農業大數據、智能制造等產業領域,集聚各方創新資源,組建產業技術研究院、協同創新中心等研發服務公共平臺,推動產業快速集聚發展。重點支持創建產業創新中心,重點推進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建設。
 
  5.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高水平、多元化主體規劃共建安陽科技創新研究院,以安陽科技創新研究院為核心,支持企業牽頭,與國內一流研究型大學合作,共建一批聯合實驗室、交叉學科研究平臺、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協調省內外各類應用型科研院所在安陽組建產業技術創新組織,圍繞產業共性技術和成果轉化,制定安陽產業技術升級路線圖,協同開展重大科技項目研發,突破產業核心關鍵技術,開展資源整合和研發服務,構建全市共性技術研發與服務網絡。圍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產業集聚區等創新載體,針對產業關鍵共性技術,依托優勢企業牽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會機構等,實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發展工程。在我市重點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建設一批聯盟,強化產業技術溢出效應,提升產業協同創新能力,引領產業走創新驅動、集群發展的道路。
 
  6.推動開放式協同創新。加強與國家部院企合作。支持央企和國內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來我市建立聯合研發基地,促進新技術新成果在安陽轉移轉化。重點加強國外創新型地區和國內發達地區的合作,加快技術、人才和成果的引進,推動大院大所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加強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安陽中心等協同創新載體建設,促進企業、大學、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間協作更加暢通高效和可持續發展。支持企業建立開放式創新體系及創新聯盟,高效配置各類創新資源,通過創立產學研聯盟、共建研發機構、委托研發、合作研發等方式展開合作。
 
  7.實施人才要素集聚創新。深入實施“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計劃,引進一批產業領軍人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專業科技服務人才等。探索柔性引才、智力投資等引才用智方式,創新人才“引育留用”機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提供資金保障。
 
  8.布局高成長性產業賽道。研究確定新賽道方向,搶抓前沿新材料、“雙碳”、文旅等產業發展機遇,借助市場化力量,聯合開展賽道選擇與培育。加快突破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推進主導產業與智能化、數字化技術融合發展。建立安陽新賽道培育中心,構建“一批頭部企業、一個產業技術研究院、一支產業基金、一個特色園區、一個業界共治委員會”的“五個一”培育組織方式,建立新賽道包容審慎監管機制與支持措施。
 
  9.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開展高價值高質量核心專利培育、產業集聚區知識產權能力提升、“知識產權+”創新創業等專項行動,開展專利導航、重點企業專利戰略布局、小微企業知識產權創新等工作,提升知識產權轉化創造能力。以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能力建設為主線,探索推進專利、商標、版權綜合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和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建設;以構建知識產權驅動型創新生態體系為著力點,加快實施知識產權強勢戰略,制定鼓勵引導知識產權許可、技術轉移等制度和政策,推動核心技術的專利化和標準化,促進知識產權的轉化和應用。
 
  四、加快布局未來產業
 
  以“現有產業未來化”和“未來技術產業化”為重點,圍繞“優中培精、有中育新、無中生有”三大路徑,積極開辟大數據融合創新、人工智能、氫能和儲能、前沿新材料、生命健康、未來網絡等產業發展“新賽道”,加快構建具有安陽特色、持續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ㄒ唬﹥炛信嗑I型產業
 
  立足安陽產業基礎優勢,加快培育人工智能產業、氫能和儲能產業和大數據融合創新產業,不斷推進引領型產業進入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中高端,搶占河南省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
 
  人工智能產業。以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為主線,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與集成應用,發展高端智能產品,夯實核心基礎,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積極培育人工智能控制產品、智能理解產品、智能硬件產品。加快研發并應用高精度、低成本的智能傳感器,突破面向云端訓練、終端應用的神經網絡芯片及配套工具。積極布局面向人工智能應用設計的智能軟件,夯實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軟硬件基礎。
 
  氫能和儲能產業。加快安陽氫制備產業布局,建設示(示范區)殷(殷都區)龍(龍安區)氫能與儲能技術研發和應用試驗區,打造低成本氫能源生產基地;加快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加速發展綠氫制取、儲運和應用等氫能產業鏈技術裝備;加快氫能裝備、燃料電池及核心零部件等產品化設計和工程化制造,實現本地規?;a;推動氫燃料電池客車技術應用,加快氫燃料商用車研發,布局建設氫燃料電池整車制造及零部件配套產業鏈。
 
  大數據融合創新產業。完善5G產業生態體系,培育“5G+物聯網”智能終端、“5G+車聯網”、光通訊、信息安全等產業;以企業上云、智能制造為抓手,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河南聯通5G空域技術聯合實驗室、河南移動5G+智慧工廠聯合創新實驗室、河南移動方快鍋爐5G聯合實驗室等5G應用聯合實驗室建設,突破一批“5G+集成應用”關鍵技術。
 
 ?。ǘ┯兄杏孪葘彤a業
 
  持續關注科技發展前沿,重點瞄準具有市場潛力的新興產業和核心技術,圍繞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的重要環節,加快培育增材制造材料與裝備和未來網絡產業,形成一批突出安陽特色的未來先導型產業。
 
  增材制造材料與裝備。開發高品質增材制造專用材料,推動增材制造關鍵材料制備技術及裝備研發,鼓勵本地優勢新材料生產企業從事增材制造專用材料研發及成果轉化,形成一批基本滿足增材制造產業需要的專用材料牌號。研發高效高質量增材制造裝備,引進湖南華曙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國內龍頭企業,加強現金主流高效高質量增材制造技術的攻關,提高集成創新水平,重點突破增材制造裝備、核心器件及專用軟件的質量、性能和穩定性問題,加快推進增材制造裝備用光電子器件和集成電路等核心電子器件的研發和應用,提高供給水平和能力。
 
  未來網絡產業。依托電子信息產業基礎,開展基于6G的網絡基礎設施、智能終端、電子元器件等探索和儲備;加快數據中心內部網絡和出口設備、內容分發網絡、云服務平臺、域名系統等IPv6改造,支持IPv6業務接入和承載;加快區塊鏈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創新;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對接合作,聚焦6G、衛星互聯網、區塊鏈等重點領域,構建林(林州市)示(示范區)北(北關區)未來網絡前沿技術群。
 
 ?。ㄈo中生有潛力型產業
 
  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把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大力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超前部署發展生命健康科學、前沿新材料,不斷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一批潛力型產業,領跑新轉型。
 
  生命健康科學產業。重點圍繞惡性腫瘤、重大傳染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神經精神疾病、慢性病等領域防治需求,推動細胞技術臨床應用、細胞工廠建設和合成生物學技術工業應用,加快新型疫苗、基因工程藥物、細胞治療產品、體外診斷產品、高端醫用耗材和先進醫療設備等開發和應用;開展食管癌全外顯子的DNA測序和RNA測序,積極參與河南省食管癌基因數據庫建設;以精準醫療、智慧醫療、健康服務為重點,探索可穿戴遠程診療、影像診斷、智慧識別、手術導航等智慧醫療技術和系統,加強遠程健康管理、遠程門診、移動醫療和網訂店送等健康管理服務培育。加快建設湯(湯陰縣)內(內黃縣)滑(滑縣)生命健康產業集群。
 
  前沿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高品質特種鋼鐵材料、高性能有色金屬及合金材料;積極引進發展碳纖維復合材料、石墨烯基新材料、先進儲能材料等深加工產品;加快提高高性能聚酯、聚酯多元醇、聚酯型聚氨酯等深加工產品技術成熟度,擴大產業體量,發揮規模效應;著力發展智能仿生材料、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超導復合材料等高性能材料制品,推動形成新一代技術裝備;大力培育林(林州市)高(高新區)示(示范區)前沿新材料產業集群。
 
  專欄7:未來產業集群的重點項目
 
  年產10萬噸甲醇單細胞蛋白項目、年產7萬噸新型炭材料(針狀焦)項目、10000m3/h燃料電池用氫PSA項目、養老及產后康復醫療設備生產建設項目、年產7萬噸超高功率電極項目、新型炭材料(針狀焦)項目、順成氫能開發基地項目、順成可再生能源發電儲能及余電電解水制氫項目、安陽市氫氣加注站項目、利用CO2制綠色低碳甲醇聯產LNG項目中國能建磷酸鐵鋰電池和光伏組件生產項目、安陽環??山到獠牧仙a基地項目、年產10萬噸甲醇單細胞蛋白項目、十萬噸級生物質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光電子柔性薄膜項目、十代高端顯示蓋板玻璃項目、年產1000萬張高頻高速與IC載板用覆銅板生產線項目、安陽獵鷹消防科技獵鷹無人機滅火應急救援綜合裝備項目。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體制機制,加強規劃引導
 
  強化政策導向和激勵,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體制,推動實現政策創新突破。制訂新一輪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支持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重大項目投融資、重點產品應用推廣和產業人才培育。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納入政府目標管理考核體系,建立健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統計指標體系、監測機制、評價制度和考核體系,完善新興產業政策落實和資金使用監管機制。
 
  健全戰新產業鏈長工作機制。以新興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要素鏈、制度鏈深度耦合為目標,全面推行戰新產業鏈“鏈長+盟長+鏈主”的“雙長一主制”,由市級領導擔任“鏈長”,市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企業、聯盟、協會或商會擔任“盟長”,核心企業擔綱“鏈主”,推進11個新興產業鏈現代化提升,打造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產業鏈。按照“一個產業鏈、一個方案、四個清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原則,著力打造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等產業鏈長板,積極補好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傳感器、網絡安全、新型顯示和智能終端、5G、通用航空等領域的短板,加快實現新興產業規?;⒖缭绞桨l展。
 
  強化規劃引導,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明確發展方向、發展重點、發展路徑等,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引導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穩健發展。重點以“規劃意見引導—產業基地聚集—骨干企業示范—關鍵技術聯盟—重大項目政銀企對接”五位一體作為抓手,加大重點基地、產業、技術、項目的投入,加快推進“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先進裝備制造基地”和“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建設,形成布局合理、產業集聚、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戰略性產業發展體系。

 

力爭產值突破千億級!安陽出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規劃

2022-12-16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點擊:

  安陽市“十四五”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贏得未來的關鍵之舉,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動力加速轉換,實現“一個強市、八個領先”的發展目標,加快建設新時代區域性中心強市的重要支撐。根據《河南省“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規劃》、《安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精神,制定本規劃。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
 
 ?。ㄒ唬┌l展基礎
 
  “十三五”時期,安陽市全面落實河南省戰略部署,高度重視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和發展,強化創新驅動、突出改革引領,將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加快經濟方式轉變、推動全市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突破口,戰略性新興產業邁上新臺階。
 
  產業規模不斷增大。“十三五”時期,安陽市積極實施“新興產業倍增”行動計劃,堅持以項目帶動、創新引領、環境改善為總抓手,大力培育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子信息等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不斷壯大。2020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43.7億元,年均增長14.2%,遠高于同期經濟增長速度。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全市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主引擎。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2020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0.7%,較“十二五”期末提高了5.7個百分點;全市四大千億級主導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7%,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46.9%。
 
  戰新企業加速集聚。2020年全市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范疇的規模以上企業219家,較2010年增加了116家。累計建成院士工作站11家,國家級、省市級研發平臺328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64家,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326家。以安鋼集團冷軋有限公司、安陽復星合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陽凱地電磁技術有限公司、佳友非晶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立德節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陽前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為核心,以上海復星集團、寧波銀億集團有限公司、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的戰略性新興企業加速向安陽集聚,高新區成為河南省重要的千億級新材料產業園。
 
  營商環境日益改善。“十三五”期間,我市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痛點和難點,推出多項改革措施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發展活力。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推動簡政放權,大幅度降低投資準入門檻。完善政務服務、數據管理、業務監管、安全運維和技術應用等標準規范,推進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互聯網+監管平臺、金融服務共享平臺迭代升級,推進政務云互聯互通及業務協同。
 
 ?。ǘ┟媾R形勢
 
  “十四五”時期,安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仍處于重要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
 
  從國際看,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非經濟因素沖擊,戰略性新興產業開放發展不確定性增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等前沿技術持續涌現,產業更新換代不斷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面臨新的機遇。
 
  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調整產業鏈供應鏈布局,全力保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推進產業基礎高端化、產業鏈現代化,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全產業鏈優化升級。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催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啟新一輪快速增長。
 
  從全市看,我國把創新放在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核心地位,有利于安陽發揮科技創新資源比較集中、新興產業集聚等優勢,吸引國內外龍頭企業來安陽興業,持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也應該意識到安陽市位于京津冀城市群與中原城市群之間,既受益于國家戰略的疊加輻射帶動,也面臨日益加劇的區域競爭。山東、河北、安徽以及周邊城市都在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優惠力度較大,加之土地、勞動力成本較低,削弱了安陽市的制造業比較優勢。
 
 ?。ㄈ┐嬖趩栴}
 
  當前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規??偭科?,產業關聯度較低,集聚集群程度水平不高。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占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的比重不足四分之一,新上項目規模偏小,缺乏龍頭帶動,尚未形成布局集中、特色鮮明、配套完善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發展層次和水平有待提升。二是平臺數量不足,創新能力水平不高,產學研開放程度不夠。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平臺較少,特別是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平臺數量明顯不足,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科技創新投入產出率較低,創新能力不高,產學研開放程度也有待大幅度提升。三是要素制約矛盾加劇,發展活力明顯不足。現有高新技術企業多為中小企業,處于起步階段,可抵押資產及優質資源少,融資能力弱、成本高,間接和直接融資均較困難。同時還存在著管理機制有待完善、高端人才緊缺等問題,影響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壯大。
 
  總體上看,我市要從根本上解決發展動力轉換問題,一方面,傳統產業“換道”發展;另一方面,必須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跨入新興與未來產業“新賽道”,培育、引進、建設一批重大產業化項目,做大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特色集群,著力打造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新引擎,建設以先進制造業為基礎的新型工業城市。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按照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緊扣安陽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實際,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應用需求為主攻方向,以產業數字化、集群化、生態化、融合化為主線,以特色產業園區、創新平臺、示范基地建設為載體,以培育4個百億級新興產業集群為目標,全力打造高端裝備制造和新能源汽車兩大地標產業,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五大特色產業,布局一批未來產業,構建特色突出、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安陽答卷”,在服務全省的發展大局中彰顯安陽擔當、作出更大貢獻。
 
 ?。ǘ┗驹瓌t
 
  產業布局優化。圍繞優勢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的構建,加快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推進產業關聯、鏈式發展,建成一批優勢特色突出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鏈。根據各個區域發展實際和產業基礎,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區建設,形成一批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輻射帶動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產業規模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實現翻番,在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領域形成一批支柱產業,成為拉動全市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主導產業明晰。緊貼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部署創新鏈,加快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裝備、核心器件、先進材料等高端產品,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躍升。順應轉型趨勢,切實做好與政策、市場、資本的三個對接,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強做大。
 
  產業引轉結合。堅持引進技術、引進產品、引進項目、引進人才;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轉型,企業產品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轉產,裝備制造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化。加快推進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用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產業創新引領。以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為核心,建立完善技術創新平臺、金融支撐平臺、營銷網絡平臺、政策引導平臺、公共服務平臺,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立多層次、多形式創新戰略聯盟,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ㄈ┌l展定位
 
  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堅持戰略導向和市場需求相結合,積極承接新興產業布局和轉移,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產業,努力將安陽市打造成為“三區三基地”。
 
  我國重要的高端裝備制造示范區。充分發揮安陽市裝備制造產業基礎和資源條件,依托安陽全豐植保、安陽市鐵路器材、方快鍋爐、鑫盛機床、河南翔宇醫療設備等企業,重點聚焦通用航空、軌道交通、智能裝備、康復醫療設備等優勢領域,持續提升高端和終端產品比重,努力將高端裝備制造業打造成為創新引領、智能高效、綠色低碳的千億級產業集群,使安陽市成為我國重要的高端裝備制造示范區。
 
  河南知名的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區。搶抓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機遇,依托林州光遠電子新材料、林州致遠覆銅板、河南旭陽光電、安陽嵩陽光電、河南曲顯光電、河南鼎新、安陽比亞迪電子等產業基礎,重點發展電子玻纖、電子布、覆銅板、線路板、智能終端、高端顯示蓋板玻璃、高端柔性玻璃等領域,大力提升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努力將安陽市打造成為河南省知名的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區。
 
  中部地區新能源產業創新發展區。圍繞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加快拓展新能源產業發展空間,以技術創新為引領,做大做強風電、光伏、氫能源三大重點產業,延伸帶動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集聚,促進能源結構轉型與培育綠色動能協調發展,加快將安陽市打造成為中部地區新能源產業創新發展區。
 
  河南省創新型生物醫藥生產基地。依托湯陰縣生物醫藥產業園的集聚優勢和基礎條件,圍繞化學合成藥、化學創新藥、現代中藥、生物技術藥、原料藥、健康服務等領域,加速生物制藥產業關鍵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積極承接引進京津冀醫藥轉移企業入駐,持續將安陽市打造成為河南省創新型生物醫藥產業基地。
 
  區域性具有競爭力的新材料產業基地。依托安陽市產業集聚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大力培育和發展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先進基礎材料,積極布局前沿新材料,加快構建特色優勢明顯、附加價值高、創新能力顯著的新材料產業體系,努力將安陽市打造成為區域性具有競爭力和重要的新材料產業基地。
 
  中部地區重要的節能環保裝備研發生產和服務基地。依托安西循環經濟實驗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點發展節能環保裝備和資源綜合利用裝備,推動節能環保服務業發展,著力形成特色鮮明、優勢明顯、布局合理的節能環保“裝備+制造”產業體系,建成區域節能環保裝備研發生產和服務基地。
 
 ?。ㄋ模┌l展目標
 
  產業規模持續壯大。“十四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實現翻番,到2025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力爭突破千億級,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0%,未來產業磅礴起勢,在技術、產業和應用方面實現重大突破,努力將我市打造成為河南省轉型升級示范區和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先行區。
 
  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引領作用持續提升。創新要素進一步集聚,研發投入規模和強度不斷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重要骨干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力爭達到3.5%,在新興產業等領域建成一批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創新研發平臺,全市研發平臺數量力爭達到500個。
 
  集群效應顯著增強。推進產業集聚發展,積極爭取智能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新型顯示和智能終端等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每年滾動實施30個重大項目建設,培育年產值超10—20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骨干企業2—3家和一批成長型企業。
 
  創業環境更加優化。積極落實“洹泉涌流”政策,大力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場準入與競爭機制、財稅激勵和投融資機制、知識產權保護政策、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鼓勵社會資金和民營資本參與投資,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三、發展重點和主要任務
 
  (一)發展壯大先進裝備制造產業
 
  順應裝備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發展趨勢,聚焦智能裝備、通用航空、軌道交通、康復醫療等優勢領域,利用我市裝備制造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面向國際國內市場需求,發揮大企業、大項目帶動作用,全面提升先進裝備制造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提升高端和終端產品比重,打造創新引領、智能高效、綠色低碳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到2025年,力爭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實現產值500億元。
 
  1.智能裝備制造。以數控智能裝備研發生產為特色,強化基礎配套能力,大力發展高精密數控機床、組合機床、高精密電主軸、數控鍛壓設備、數控鍋爐、自適應控制、高精度運動控制等功能的金屬冶煉成套裝備、工業機器人、智能康復機器人。積極推進以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裝備關鍵功能部件的研發制造,大力發展智能設備、智能控制系統、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船舶控制系統等產品。強力推進高檔精密數控機床、新型鍛壓、數控旋壓類設備研發及產業化、3D打印、數控鍋爐、智能康復機器人、智能儀器儀表等重點項目建設,努力打造河南省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示范園區,使先進裝備制造業成為我市戰略性支柱產業。
 
  2.通用航空制造。充分利用安陽市作為全國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和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試驗區)的有利條件,抓住國家、省支持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帶來的人才交流、政策利用、產業壯大的新機遇,重點發展無人機、直升機等整機和臨近空間飛行器、輕型飛機及精密零部件、航空物流系統及設備。積極發展通用航空整機平臺、配套產品、航空服務、通用機場,努力構建完整的通用航空產業體系。重點支持安陽全豐航空植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貫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安陽蜂巢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等企業及豪克航空、攬羽模型等航模公司,依靠各自優勢,開展多種多樣的通航服務,不斷擴大全市通用航空產業規模。構建無人機產業集研發、孵化、生產、測試和技術檢測、維修保障、應用于一體的通用航空制造全產業鏈,打造成具有全國示范作用的區域通航產業創新中心。
 
  3.軌道交通制造。以“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城際客運專線、城市軌道交通等重點工程建設為契機,加快發展高速鐵路線路維修設備、鐵路專用設備及器材、配件制造等,整合提升現有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水平,向產品的高端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建設高速鐵路功能部件試驗檢測中心,進一步提升軌道交通產品的質量和水平。重點支持安陽鐵路器材、中博軌道裝備、復興合力等企業,加快推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建設,集聚相關制造企業,打造全國軌道交通零部件產業基地。
 
  4.新能源裝備制造。發揮現有產業優勢,加強技術引進和轉讓,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產品,重點發展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產業裝備制造。光伏產業:突出新能源開發轉化和裝備制造兩大重點,加快新能源產業化發展,促進新能源推廣應用與產業發展互動,推動能源結構清潔化和產業結構低碳化,建成國家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重點發展太陽能光伏電池關鍵材料、依托滑縣盛達光伏晶硅及非晶硅等新型太陽能電池組件,積極發展太陽跟蹤裝置及控制系統、逆變器、高效儲能電池等光伏系統及相關配套產品。培育太陽能電池制造產業化龍頭企業,努力形成太陽能發電裝備完整的產業鏈條。風能產業:以整機產品配套為重點,積極發展系列風機、變頻裝置、控制器、齒輪箱、雙饋式與直驅式發電機、各類軸承、液壓控制系統、潤滑成套設備、主軸、輪轂、風力發電機組控制系統、風力發電機轉子葉片、并網逆轉變控系統、輸配電設備等。重點支持金風科技、中復聯眾、中車永電等企業,努力實現風機整機制造規模化和系列化。生物質能:積極研制推廣亞臨界萃取設備、安陽吉姆克生物質能源成套裝置,生物天然氣全套裝備、分布式生物質固化氣化聯合循環發電、可再生生物質鍋爐、生物質氣化爐熱解新技術成套設備。
 
  5.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制造。充分利用國家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我市汽車零部件制造業優勢,準確把握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趨勢,堅持順勢而為、搶抓機遇、突出特色、形成優勢的總體思路,實施重點突破。以安陽縣(示范區)為主平臺,全力推動德力新能源商用車項目建設,集聚全市優勢產業資源和要素保障,大力培育發展“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汽車產業,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端化發展”。瞄準國內優勢地區和新能源商用整車龍頭制造企業,著力加強與比亞迪、中通客車、宇通客車等企業對接溝通力度,爭取在技術研發、整車生產、市場服務體系建立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加快推進安陽高晶高端汽車鋁合金車輪和鼎鑫鎂業鎂合金汽車輪轂等項目建設,統籌全市制造業資源,加強本地冷軋板材、汽車輪轂、車橋、電池、汽車輕量化用材、電子電器等產品與新能源骨干企業技術對接,提升新能源汽車制造用材本地配套比重。
 
  加快培育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以新型化工產業園為主平臺,重點推進焦化企業利用工業副產氫能,積極引導整車企業開發氫燃料電池汽車,引進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氫燃料電池整車企業,培育發展高可靠性氫燃料電池物流車、卡車、客車等專用車和商用車,推進加氫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建設國家級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
 
  加快充電配套設施建設。將充電設施建設納入城鄉規劃,根據能源供應和土地資源情況,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總體規劃,構建支持充電設施加快發展的政策體系,加快形成布局合理、規模適中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系統。支持“互聯網+充電基礎設施”等新模式與新業態在全市范圍內發展,鼓勵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應用,提高充電服務智能化水平,助力智慧城市建設,提高運營效率與用戶體驗,形成充電服務領域“安陽模式”。
 
  專欄1: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重點項目
 
  通航裝備制造。北關區無人機產業園項目、安陽5G泛在低空測試基地項目、無人機孵化器項目、海直通航無人機運營服務總部項目、安陽縣通航制造產業中心二期項目、通航產業研發孵化中心項目、獵鷹消防無人機及配套設備項目、中航智重型無人機項目、邁杰航空項目、河南以電新能源飛機項目。
 
  軌道交通裝備制造。龍安區福斯羅高鐵配件基地項目、林州市宏陽機械年產25000噸軌道交通裝備項目、湯陰縣安陽振動器技改擴建和退城入園項目。
 
  智能裝備制造。文峰區安陽鍛壓年產30條數控電動螺旋壓力機自動化生產線技改項目、凱地電磁鐵智能工廠項目、林州市華意隆智能化裝備及電子產業園項目、安陽縣哈工徽遠成電氣生產項目、滑縣年產4萬噸特高壓鐵塔及智能鋼管塔項目、華牧機械年產300臺液壓設備升降機和礦山通風設備擴建項目、志林礦山設備年產10萬套礦山安全裝備及凈化機械加工項目、華泰糧機年產1.5萬臺環保設備智能化生產線項目。
 
  康復醫療設備制造。內黃縣翔宇醫療安陽中醫康復產業園年產10090臺(套)養老及產后康復醫療設備項目、智能康復醫療設備生產技術改造項目、安陽縣新松機器人智能康養裝備制造產業園項目、滑縣紅太陽醫療器械二期項目、貝萊(貝科爾)高新技術醫療器械項目、三強醫械年產20000臺二類醫療器械10000套醫療廢物處理設備和感控類耗材項目、湯陰縣高端醫療康復器械產業園項目。
 
  圖片
 
 ?。ǘ┐罅Πl展新材料產業
 
  緊跟國際新材料發展新趨勢,重點發展我市具有一定基礎優勢的先進金屬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等新型材料。盡快形成特色鮮明、技術先進、附加值高、拉動力大的新材料產業體系。重點建設高性能金屬材料、電子級玻璃纖維材料、聚酯新材料研發生產基地。積極引進發展石墨烯、納米等新型材料,推動電子功能材料產業集聚,建成國家重要的新材料產業基地。到2025年,力爭新材料產業實現產值500億元。
 
  1.先進金屬材料。以行業重點骨干企業為龍頭,重點發展以高性能鋼鐵、鋁合金、鎂合金為主的先進金屬材料產業,特種鋼材重點發展超高強鋼、模具鋼、不銹鋼、高強度輕量化汽車零部件制造用鋼、高性能船板用鋼、齒輪鋼、螺栓鋼、高溫合金、超高硬韌性耐磨合金鑄鋼等新型特種鋼的應用開發。同時配套發展鑄造、焊接等先進制造工藝技術,做好關鍵技術的引進開發和重點項目的建設工作,加強科研平臺建設和技術支撐,加快培育和引進上下游產品關聯和配套企業,力爭把我市打造成產業特色、集聚和輻射效應明顯的先進金屬材料生產基地。
 
  2.新型功能材料。重點發展稀土研磨材料、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功能性離子液、功能陶瓷、功能性纖維、石墨烯、新型炭纖維材料、極碳晶納米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
 
  3.化工新材料。重點發展聚酯新材料、表面活性劑、超高分子材料、絕熱材料、合成洗滌劑、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藥用化工材料、各類助劑等新型化工材料,支持安陽市精細化工產業園等新型化工園區建設,建成聚酯新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和化工新材料生產基地。
 
  4.電子新材料。重點發展電子級玻璃纖維、電子覆銅板等電子信息材料,積極引進和培育納米電子材料、新型電子陶瓷等新型電子信息材料、新型顯示材料的研發生產,積極開展新型顯示器件發光材料的研究和產業化工作。加快推進新材料重點項目建設,持續壯大新材料產業發展規模,建成電子級玻璃纖維材料研發生產基地。
 
  5.前沿材料。加強石墨烯材料技術產業化應用,支持基于石墨烯材料的傳感器、觸控器件、儲能器件、電子元器件等的研制,大力發展推廣石墨烯改性的功能涂料、改性橡膠、熱工產品以及特種功能產品。促進3D打印材料產業發展,重點發展3D打印專用超高分子量聚合物材料,推進氧化鋁、碳化硅等3D打印材料的開發應用,突破鈦合金、高強合金鋼、高溫合金等增材制造專用材料,形成3D打印材料產業研發制造體系。積極開發高端納米濾膜、納米技術及納米復合材料,拓展納米材料在光電子、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應用范圍。推動發展高分子基、碳基、金屬基及陶瓷基復合材料,加強高性能增強纖維。支持納米材料和超導材料技術引進和產業化,積極拓展智能材料、仿生材料、超材料和新型超導材料領域,加大空天、深海、深地等極端環境所需材料研發力度。
 
  專欄2:新材料產業集群重點項目
 
  殷都區順聚能源安陽環??山到庑虏牧仙a基地(一期)工程項目、寶舜年產5萬噸超高功率石墨電極項目、騰勝新材料日產6萬平米硅酸鈣板項目、康源碳材料新建年產10萬噸活性炭項目、光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5G用超薄電子級玻璃纖維布產業化及技術改造項目、林州致遠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000萬張高頻高速與IC載板用覆銅板及2400萬張商品粘結片生產線項目、龍安區合金新材料產業園項目、安彩中性硼硅藥用玻璃項目、安彩太陽能光熱玻璃項目、安化瓶級聚酯切片搬遷項目、林州市紅旗渠新材料年產10萬噸超高功率石墨電極深加工(一期)項目、綠能高硼硅玻璃制品項目、鳳寶高效冶金溶劑項目、滑縣開侖年產6萬噸高性能子午線輪胎配套專用新材料項目、大潮林物產超級電容專用炭二期項目、安陽縣超細纖維及新型薄膜材料項目、河南旭陽光電十代高端蓋板玻璃生產線和河南曲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3D顯示蓋板項目、安陽嵩陽柔性光電子薄膜材料生產基地項目、北關區佰士特異型石墨年產6萬噸耐高溫新材料項目。
 
  圖片
 
 ?。ㄈ┓e極發展生物醫藥產業
 
  充分利用國家、省促進生物產業快速發展的若干政策,依托湯陰縣產業集聚區生物醫藥產業園、林州市產業集聚區生物產業園、內黃縣產業集聚區中醫診療康復設備產業園等的集聚優勢和基礎條件,瞄準國內外市場需求,引進國內外大型知名生物醫藥企業入駐,拉長產業鏈條,培育知名品牌,提升集聚發展水平。重點推進醫藥產業、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生物技術服務等行業領域的發展,開發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關鍵技術的名牌產品,建成國家重要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到2025年,力爭生物醫藥產業實現產值300億元。
 
  1.醫藥產業。依托醫藥產業發展的基礎優勢,大力發展化學創新藥和現代中藥。重點發展新型原料藥、制劑、現代中藥、高技術醫療器械等品種,加大甾體激素、抗癌、抗生素類原料藥和制劑、醫用輔料、診斷試劑、新型醫療器械等產品深度研發和產業化。通過重組、并購、搬遷、招商引資和產學研合作等多種形式,引進聚集與產業鏈相關的原料藥生產企業和技術,建立特色原料藥研發生產基地,占領原料藥和制劑高端市場。加快發展中藥資源、新型中藥飲片、中藥提取物、現代中藥新品種深度系列開發。重點支持中農穎泰、東泰制藥、利華制藥、翔宇醫療等企業,重點推動中醫康復設備產業園、天蠶素抗菌肽系列產品研發生產等項目建設,加快醫藥新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大力支持發展化學高仿藥。
 
  2.生物農業。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育種及產業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安陽市農業科學院基因育種和品種改良的研發優勢,重點發展優質、高產、抗病、抗逆生物育種產業,打造全國棉花、玉米、小麥、谷子育種及其推廣應用示范基地。應用現代畜禽育種技術,強化傳統畜禽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先進的生物技術,發展生物農藥、新型微生物肥料、動物疫苗、生物飼料添加劑等綠色農用生物制品,推進微生物全降解農用薄膜應用。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及有機農產品,開發畜禽副產物蛋白肽等產品。大力發展食用菌、瓜果蔬菜栽培、優質苗木花卉繁育,推動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優化和農民增收。積極推進藥材種植基地建設,重點在湯陰縣、林州市、內黃縣、安陽縣、龍安區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農業生物產品、企業和示范基地,積極探索“互聯網+基地+品牌龍頭企業+產品質量檢測體系+產品質量保險+產品條形驗證碼+現代化智能化倉儲設施”的農產品生產新模式,實現由賣產品向賣生態、賣基地、賣生產方式和儲存方式轉變,做大做強綠色農用生物產品產業。
 
  3.生物制造。以培育生物基材料、發展生物化工產業和現代發酵產業為重點,推進亞臨界萃取特種植物精油和蛋白提取、生物纖維、微生態制劑等的研發生產,建成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木糖醇、大豆肽、特種植物產業化種植及綜合開發生產集聚區。積極推動亞臨界萃取技術在天然產物有效成分萃取中的應用研究,推進技術的產業化,不斷擴大生物制造業產業規模。
 
  4.生物技術服務。重點發展新藥物篩選與合成,原料藥與制劑GMP中試技術應用,培育和促進臨床前研究、藥物安全性評價、臨床試驗等專業化第三方服務。積極發揮現代中藥、化學合成藥等研發優勢,推進藥物研發外包服務。開展生物數據挖掘,建立生物信息共享體系,實現生物數據資源共享。
 
  專欄3: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重點項目
 
  利華甾體激素原料生產基地項目、中醫藥健康示范基地項目、華潤三九中藥產業園項目、東泰藥業年產800噸諾氟沙星原料藥項目、卡因類麻醉藥品原料藥生產線項目、中帥藥業年產500公斤鹽酸右哌甲脂原料及相應制劑和50噸乙酰唑胺原料及相應制劑項目、林州市中北博健醫療器材生產項目、上海浦津林州制藥年產9億支小容量注射劑項目、豫北九州通急救醫療防護物資項目。
 
  圖片
 
 ?。ㄋ模┲Πl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積極推進5G低介電電子布、高端顯示蓋板玻璃、國產芯片高端計算機整機制造、比亞迪智能終端產業園、富士康精密工業園等項目建設,布局發展一批特色鮮明、產城融合、綠色生態的電子信息產業園區。堅持龍頭企業與單項冠軍企業培育共同發展,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產業鏈帶動力,積極培育特定細分領域單項冠軍企業,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大中小企業、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
 
  1.通信網絡設備。引進發展光通信傳輸設備及部件,高速、寬帶網絡接入設備與系統,無線網絡產品,數字集群通信設備,衛星通信系統設備,無線網絡移動專用PDA(手持計算機終端)等。加強網絡信息安全建設,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安全產品研發與產業化。大力推進電信網、互聯網、廣播電視網統籌規劃和資源共享,實現網絡間互聯互通與業務融合。培育并引進發展高性能顯示器件、發光器件、電力電子器件、新型傳感器等新型環保元器件。
 
  2.物聯網。突破自動化批量信息采集、環境監測、實時跟蹤、海量物流信息實時處理、產品追溯、遠程數據采集及傳輸等關鍵技術。重點培育、扶持一批物聯網龍頭企業,完善物聯網標識、感知、處理和信息傳送產業鏈。積極支持物聯網核心設備和智能終端的研發及產業化,促進物聯網、云計算技術在重點行業和公共服務領域的示范應用。積極推進物聯網行業標準制訂。加快發展嵌入式操作系統、嵌入式軟件開發平臺等核心軟件,積極開展基于物聯網、云計算環境下的電子商務、社交網絡等新型軟件業態和關鍵技術研究。
 
  3.高性能集成電路。以通信、數字媒體、汽車電子、平板顯示、導航與物聯網等關鍵領域核心芯片設計為突破口,整合并引進相關企業,以通信、計算機、工業控制、智能手機、信息安全和應用電子產品為依托,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集成電路、光存儲、手持終端等產品,支持發展集成電路制造、封裝、測試和相關產業。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快大電子互感器、高速集成電路技術及芯片等關鍵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
 
  4.高端軟件。緊跟網絡和智能化系統的發展,加強基于網絡的操作系統、海量數據處理、工業管理、智能終端、信息安全等關鍵軟件的開發。發揮安陽市省級大數據產業園區的優勢,積極開展基于物聯網、云計算環境下的新型軟件業態和關鍵技術研究。研發生產“數字城市”資源信息、網絡辦公租賃、全民醫保數字聯網等重點領域公共服務平臺嵌入式軟件。開展適應新能源發展的智能電網應用軟件開發,推進數字化變電站等新一代電網調度技術的突破和應用。建設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基地,努力擴大我市軟件產業的規模和水平。
 
  5.5G產業。加快5G產業空間布局,健全產業鏈條,構建產業生態,推進5G基礎材料產業園建設,重點推進PCB(印制電路板)、5G用高性能低介電超薄電子級玻璃纖維布、高端覆銅板及粘結片等產品的規模化生產。建設5G產品監測、產品認證、入網檢測等公共服務平臺,支持建設5G創新中心,提高產業發展綜合服務水平。實施5G融合應用工程,重點推動5G在VR、工業互聯網、車聯網、智慧城市、智慧農業、智慧醫療等領域融合應用,打造一批5G標桿應用。
 
  6.“互聯網+”。以發展“互聯網+”為抓手,加快培育新興業態。大力推進互聯網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應用,積極培育互聯網新興產業,努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以“互聯網+”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優化升級、提質增效,大力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促進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特別是金融業、物流業和旅游業要搶抓“互聯網+”發展機遇,加快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實現更快更優發展。加快推進“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數據整合、融通共享,引進培養人才,優化政務環境。大力推進5G基站建設,實現城區5G全覆蓋、基本實現公共場所無線網絡“WIFI”全覆蓋。大力開展“電子商務進百村工程”,定點建設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開展電子商務進城鎮、進社區試點工作。全方位提高“互聯網+”水平,促進“互聯網+教育、+衛生、+城管、+社管、+交通”等全面發展,促進智慧城市建設。積極推進中科曙光國產芯片高端整機生產基地和信創大數據云計算中心、安陽華強城智慧社區、安陽無人機產業園及5G泛在低空飛行測試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
 
  專欄4: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重點項目
 
  旭陽高端顯示蓋板玻璃項目、比亞迪高端智能終端產業園項目、中科曙光國產芯片高端計算機整機生產基地及配套項目、安陽高世代電子顯示材料生產基地項目、河南曲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3D顯示材料項目、河南銘鎵半導體有限公司超高頻大功率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產業化及器件的開發應用項目、河南網測工業互聯網安全測試設備研發項目、豫翔計算機軟件開發項目、龍安區三新產業園項目、林州市光遠高性能低介電電子紗及高性能低介電超薄電子布生產線項目、中銀物聯光電信息產業基地項目、宏仁覆銅板及樹脂項目、通元科技線路板項目、科翔線路板項目、五銖科技線路板項目、龍一高檔數據線項目、億方線路板項目、誠雨高性能覆銅板及粘結片項目。
 
  圖片
 
  (五)持續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依托安西循環經濟實驗區建設,利用國家紅旗渠經濟技術開發區列入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的契機,重點構建裝備制造業循環經濟產業鏈,培育一批集技術集成、設備制造與工程施工于一體的骨干企業。加快綜合利用工藝技術的研發應用,提升工業廢氣物的綜合利用水平,努力打造全省重要的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到2025年,力爭節能環保產業實現產值100億元。
 
  1.加強環保技術創新。加強制造業綠色技術研發,推進工業產品生態設計,開展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加快源頭預防生產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對鋼鐵、有色金屬、水泥、焦化、石化、化工等重點工業行業實現綠色化改造,推廣先進、適用的清潔生產技術和裝備;加強減排與治污技術研發與科研成果轉化,在廢氣超低排放、低溫SCR脫硝等技術上加快實現突破。
 
  2.開展環保節能服務。推動開展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培育專業化節能服務龍頭企業,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形成節能服務產業體系。積極鼓勵和支持節能服務公司、各類節能技術服務機構提供專業能源計量和審計、能效測試、節能項目設計、節能量檢測、培訓咨詢等專業化節能服務。
 
  3.推進資源循環利用。重點發展共伴生礦資源、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汽車零部件及廢舊機電產品再制造、動力蓄電池和鉛酸蓄電池、餐廚廢棄物、建筑廢棄物、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產品和技術。建立較為完善的再生資源回收循環利用網絡體系,實施重點節能工程,推廣先進節能技術和產品,加快低碳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動規?;?、集約化處理和再生利用,積極推進安陽市靜脈產業園區項目建設,努力打造可再生能源循環利用示范基地。
 
  4.實施綠色產業重大工程。借力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戰略和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實施,積極制定和實施針對性強的市級綠色清潔能源、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環境保護、固體廢物資源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智慧環保”等8大工程體系,以綠色大投入帶動產業大發展,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采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培育具有發展潛力的環保企業做大做強,重點培育2—3個具有發展潛力、能夠“走出去”的環保企業,整體拉升我市節能環保產業實現戰略提升。
 
  5.高效節能環保裝備。深入落實國家《重大節能技術與裝備產業化工程實施方案》,高效節能裝備重點發展余熱余壓利用、高參數節能環保鍋爐成套設備、區域熱電聯產、壓縮天然氣(CNG)和液化天然氣(LNG)成套設備、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優化等高效節能技術和設備、節能電器、節能建材等綠色節能產品。積極推動安陽方快鍋爐等企業重點項目建設,建成國家級重點節能環保鍋爐裝備研發生產基地。先進環保裝備重點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研發制造并推廣使用城鎮污水處理技術及成套設備、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設備、生活垃圾處理成套設備、水處理成套設備。重點支持利浦筒倉、艾爾旺、力誠環保、恒威化工等企業,加快新型環保節能設備制造等項目建設,建成省級先進環保裝備制造研發生產基地。
 
  專欄5:節能環保產業重點項目
 
  安陽利浦筒倉大型、特大型利浦鋼板倉制造設備制造項目、艾爾旺“AAe厭氧消化處理技術”及系列裝備產品規模擴大項目、安陽市龍安區靜脈產業園項目、利源集團年產1.5萬噸橡膠促進劑系列產品項目、1.5萬噸預分散母膠粒和2萬噸橡膠造粒加工助劑項目。
 
  (六)有序壯大新能源產業
 
  以國家級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為契機,緊跟市場發展變化和需求,突出新能源開發利用和裝備制造兩大重點,著力發展太陽能產業、生物質能等替代能源、智能電網,加快新能源產業化發展。積極促進新能源推廣應用與產業發展互動,推動能源結構清潔化和產業結構低碳化,建成國家級新能源示范城市。到2025年,力爭新能源產業實現產值100億元。
 
  1.光伏產業。著力產業的整合提升,實施光伏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工程,推動產業升級和企業戰略重組,落實國家和省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借鑒外地市扶持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制定完善并落實我市扶持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產業健康發展。一是加大光伏應用示范推廣。大力實施光伏產業應用示范工程,積極利用產業集聚區、工業園區廠房空閑屋頂,頗具規模的生態農業大棚棚頂,西部山區荒山荒坡等資源,建設一批集中連片式分布式光伏發電、建筑一體化并網光伏電站、大型并網光伏電站,以光伏應用帶動光伏制造業快速發展。加快推進“光伏入戶”工程建設。結合國家鼓勵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優惠政策,充分利用廣大農村、城鎮居民閑置屋頂資源,采用分布式光伏發電方式,鼓勵家庭安裝戶用光伏系統,讓光伏發電走入尋常百姓家,進一步拓寬國內應用市場。二是加快光伏企業整合。針對當前光伏產業發展面臨的困難現狀,積極采取招商引資、兼并重組、戰略合作、技術創新等措施,重點支持光伏企業進行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并購重組,盤活現有資源,努力向光伏電池成套組件和光伏應用并網電站建設方向發展。重點推進林州市、湯陰縣、內黃縣、安陽縣、殷都區生態農業大棚、荒山荒坡集中并網光伏電站和林州市、內黃縣大型現代風電基地、安彩高科太陽能光伏玻璃、殷都區光儲一體化發電等重點項目建設,不斷提升光伏制造業水平,努力打造專業化光伏玻璃生產基地和光伏儲能電站應用示范基地。
 
  2.風能、生物質能等替代能源。充分利用我市可再生資源優勢,積極培育和開發利用生物質能、風能、地熱能等替代能源,不斷改善我市能源結構。加快推進生物質直接燃燒固化氣化發電等技術產業化,形成生物質氣化發電系統設計、集成和制造能力。加快生物柴油、生物質壓塊及生物質氣化等技術及裝備的研發和推廣;鼓勵和加強畜禽養殖場等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和沼氣高值化利用。積極推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園項目建設,建成國內沼氣工業化應用的示范性工程。鼓勵生物秸桿資源發電、風力發電、地熱能開發利用等項目建設,合理開發風能、地熱能、煤層氣等資源。
 
  3.智能電網。開展新能源發電的系統仿真、功率預測和并網運行控制等先進技術研發及推廣,加強電網對新能源的消納能力和技術保障。完善輸電線路狀態檢測,加強智能變電站建設,促進居民用電智能化管理。積極推動智能電網運行體系建設,實現電網的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和互動化,提高智能電網管理運行水平。
 
  專欄6:新能源產業集群重點項目
 
  光伏發電項目。殷都區1000兆瓦光儲一體化發電項目、林州市100兆瓦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滑縣盛達光伏年產6.5吉瓦單晶硅片項目。
 
  風力發電項目。殷都區115兆瓦風電項目、龍安區60兆瓦風電項目、林州市140兆瓦風電項目、安陽縣150兆瓦風電項目、滑縣140兆瓦風電項目、內黃縣600兆瓦風電項目。
 
  氫能開發項目。殷都區焦化行業氫能綜合開發利用項目。
 
  圖片
 
 ?。ㄆ撸┤嫣嵘齽撔履芰?/div>
 
  集中全市科技創新資源,以建設一流科技創新生態和特色鮮明的豫晉冀三省交界地區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為目標,以“一路向北直達京津”的開放式創新為主線,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的創新鏈、產業鏈“兩鏈融合”,實施一批具有關鍵核心作用的重大工程,為安陽建成區域性中心強市提供科技支撐。
 
  1.構筑高標準創新空間。以“打造綜合性科技創新載體”、“安陽工業制造2025”研發基地、“大學科技園”和“安陽現代農業園區”為重要創新節點,高標準建設高鐵創新門戶,積極鏈接京津高端創新資源,構筑高水平產業創新與成果轉化基地。充分發揮“三本四專”等創新資源優勢,構筑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和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和創新孵化基地。構筑安陽創新空間格局,拓展創新發展新空間,輻射帶動全市創新驅動發展,全面提升安陽協同創新發展水平。
 
  2.推動重點領域開放創新。依托全市現有產業基礎和優勢,面向高成長性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加強科技資源整合和引導支持,積極融入京津冀城市群,探索完善總部研發和重大項目在京津、生產轉化和產業配套在安陽的創新發展模式。加快推進建設京津科創飛地,鼓勵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設立飛地研發中心,加強與省內外科研機構或高校的合作。
 
  3.構筑現代產業創新體系。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圍繞國家重大科技工程、重點產業和行業龍頭企業集聚創新發展,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科技小巨人成長行動計劃,“創業—瞪羚—獨角獸”企業培育計劃,促進一批企業加快發展。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高水平、多元主體規劃共建安陽科技創新研究院,以安陽科技創新研究院為核心,支持企業牽頭,與國內一流研究型大學合作,共建一批聯合實驗室、交叉學科研究平臺、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支持企業建立開放式創新體系及創新聯盟,高效配置各類創新資源,通過創立產學研聯盟、共建研發機構、委托研發、合作研發等方式,推動開放式協同創新。
 
  4.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實施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培育工程,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企業成為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應用的主體。不斷增強企業創新動力、活力和實力,推進創新型企業梯次持續發展,加快形成創新龍頭企業引領、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全產業鏈創新型企業集群。重點支持生物工程、精密制造、智能制造、數字制造技術及裝備、綠色制造、高精度控制與機器人制造技術、多自由度的工業機器人、智能感知與決策技術、高新技術農業和低碳、節能、環保技術等一批事關安陽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關鍵技術科技領域。實施大中型企業市級以上研發機構全覆蓋工程,優化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的總體布局和建設力度,按功能定位分類整合,構建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有效開放的機制。按照“產業引領、企業主導、協同創新”原則,支持在農業大數據、智能制造等產業領域,集聚各方創新資源,組建產業技術研究院、協同創新中心等研發服務公共平臺,推動產業快速集聚發展。重點支持創建產業創新中心,重點推進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建設。
 
  5.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高水平、多元化主體規劃共建安陽科技創新研究院,以安陽科技創新研究院為核心,支持企業牽頭,與國內一流研究型大學合作,共建一批聯合實驗室、交叉學科研究平臺、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協調省內外各類應用型科研院所在安陽組建產業技術創新組織,圍繞產業共性技術和成果轉化,制定安陽產業技術升級路線圖,協同開展重大科技項目研發,突破產業核心關鍵技術,開展資源整合和研發服務,構建全市共性技術研發與服務網絡。圍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產業集聚區等創新載體,針對產業關鍵共性技術,依托優勢企業牽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會機構等,實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發展工程。在我市重點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建設一批聯盟,強化產業技術溢出效應,提升產業協同創新能力,引領產業走創新驅動、集群發展的道路。
 
  6.推動開放式協同創新。加強與國家部院企合作。支持央企和國內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來我市建立聯合研發基地,促進新技術新成果在安陽轉移轉化。重點加強國外創新型地區和國內發達地區的合作,加快技術、人才和成果的引進,推動大院大所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加強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安陽中心等協同創新載體建設,促進企業、大學、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間協作更加暢通高效和可持續發展。支持企業建立開放式創新體系及創新聯盟,高效配置各類創新資源,通過創立產學研聯盟、共建研發機構、委托研發、合作研發等方式展開合作。
 
  7.實施人才要素集聚創新。深入實施“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計劃,引進一批產業領軍人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專業科技服務人才等。探索柔性引才、智力投資等引才用智方式,創新人才“引育留用”機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提供資金保障。
 
  8.布局高成長性產業賽道。研究確定新賽道方向,搶抓前沿新材料、“雙碳”、文旅等產業發展機遇,借助市場化力量,聯合開展賽道選擇與培育。加快突破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推進主導產業與智能化、數字化技術融合發展。建立安陽新賽道培育中心,構建“一批頭部企業、一個產業技術研究院、一支產業基金、一個特色園區、一個業界共治委員會”的“五個一”培育組織方式,建立新賽道包容審慎監管機制與支持措施。
 
  9.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開展高價值高質量核心專利培育、產業集聚區知識產權能力提升、“知識產權+”創新創業等專項行動,開展專利導航、重點企業專利戰略布局、小微企業知識產權創新等工作,提升知識產權轉化創造能力。以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能力建設為主線,探索推進專利、商標、版權綜合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和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建設;以構建知識產權驅動型創新生態體系為著力點,加快實施知識產權強勢戰略,制定鼓勵引導知識產權許可、技術轉移等制度和政策,推動核心技術的專利化和標準化,促進知識產權的轉化和應用。
 
  四、加快布局未來產業
 
  以“現有產業未來化”和“未來技術產業化”為重點,圍繞“優中培精、有中育新、無中生有”三大路徑,積極開辟大數據融合創新、人工智能、氫能和儲能、前沿新材料、生命健康、未來網絡等產業發展“新賽道”,加快構建具有安陽特色、持續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ㄒ唬﹥炛信嗑I型產業
 
  立足安陽產業基礎優勢,加快培育人工智能產業、氫能和儲能產業和大數據融合創新產業,不斷推進引領型產業進入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中高端,搶占河南省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
 
  人工智能產業。以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為主線,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與集成應用,發展高端智能產品,夯實核心基礎,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積極培育人工智能控制產品、智能理解產品、智能硬件產品。加快研發并應用高精度、低成本的智能傳感器,突破面向云端訓練、終端應用的神經網絡芯片及配套工具。積極布局面向人工智能應用設計的智能軟件,夯實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軟硬件基礎。
 
  氫能和儲能產業。加快安陽氫制備產業布局,建設示(示范區)殷(殷都區)龍(龍安區)氫能與儲能技術研發和應用試驗區,打造低成本氫能源生產基地;加快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加速發展綠氫制取、儲運和應用等氫能產業鏈技術裝備;加快氫能裝備、燃料電池及核心零部件等產品化設計和工程化制造,實現本地規模化生產;推動氫燃料電池客車技術應用,加快氫燃料商用車研發,布局建設氫燃料電池整車制造及零部件配套產業鏈。
 
  大數據融合創新產業。完善5G產業生態體系,培育“5G+物聯網”智能終端、“5G+車聯網”、光通訊、信息安全等產業;以企業上云、智能制造為抓手,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河南聯通5G空域技術聯合實驗室、河南移動5G+智慧工廠聯合創新實驗室、河南移動方快鍋爐5G聯合實驗室等5G應用聯合實驗室建設,突破一批“5G+集成應用”關鍵技術。
 
 ?。ǘ┯兄杏孪葘彤a業
 
  持續關注科技發展前沿,重點瞄準具有市場潛力的新興產業和核心技術,圍繞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的重要環節,加快培育增材制造材料與裝備和未來網絡產業,形成一批突出安陽特色的未來先導型產業。
 
  增材制造材料與裝備。開發高品質增材制造專用材料,推動增材制造關鍵材料制備技術及裝備研發,鼓勵本地優勢新材料生產企業從事增材制造專用材料研發及成果轉化,形成一批基本滿足增材制造產業需要的專用材料牌號。研發高效高質量增材制造裝備,引進湖南華曙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國內龍頭企業,加強現金主流高效高質量增材制造技術的攻關,提高集成創新水平,重點突破增材制造裝備、核心器件及專用軟件的質量、性能和穩定性問題,加快推進增材制造裝備用光電子器件和集成電路等核心電子器件的研發和應用,提高供給水平和能力。
 
  未來網絡產業。依托電子信息產業基礎,開展基于6G的網絡基礎設施、智能終端、電子元器件等探索和儲備;加快數據中心內部網絡和出口設備、內容分發網絡、云服務平臺、域名系統等IPv6改造,支持IPv6業務接入和承載;加快區塊鏈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創新;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對接合作,聚焦6G、衛星互聯網、區塊鏈等重點領域,構建林(林州市)示(示范區)北(北關區)未來網絡前沿技術群。
 
 ?。ㄈo中生有潛力型產業
 
  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把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大力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超前部署發展生命健康科學、前沿新材料,不斷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一批潛力型產業,領跑新轉型。
 
  生命健康科學產業。重點圍繞惡性腫瘤、重大傳染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神經精神疾病、慢性病等領域防治需求,推動細胞技術臨床應用、細胞工廠建設和合成生物學技術工業應用,加快新型疫苗、基因工程藥物、細胞治療產品、體外診斷產品、高端醫用耗材和先進醫療設備等開發和應用;開展食管癌全外顯子的DNA測序和RNA測序,積極參與河南省食管癌基因數據庫建設;以精準醫療、智慧醫療、健康服務為重點,探索可穿戴遠程診療、影像診斷、智慧識別、手術導航等智慧醫療技術和系統,加強遠程健康管理、遠程門診、移動醫療和網訂店送等健康管理服務培育。加快建設湯(湯陰縣)內(內黃縣)滑(滑縣)生命健康產業集群。
 
  前沿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高品質特種鋼鐵材料、高性能有色金屬及合金材料;積極引進發展碳纖維復合材料、石墨烯基新材料、先進儲能材料等深加工產品;加快提高高性能聚酯、聚酯多元醇、聚酯型聚氨酯等深加工產品技術成熟度,擴大產業體量,發揮規模效應;著力發展智能仿生材料、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超導復合材料等高性能材料制品,推動形成新一代技術裝備;大力培育林(林州市)高(高新區)示(示范區)前沿新材料產業集群。
 
  專欄7:未來產業集群的重點項目
 
  年產10萬噸甲醇單細胞蛋白項目、年產7萬噸新型炭材料(針狀焦)項目、10000m3/h燃料電池用氫PSA項目、養老及產后康復醫療設備生產建設項目、年產7萬噸超高功率電極項目、新型炭材料(針狀焦)項目、順成氫能開發基地項目、順成可再生能源發電儲能及余電電解水制氫項目、安陽市氫氣加注站項目、利用CO2制綠色低碳甲醇聯產LNG項目中國能建磷酸鐵鋰電池和光伏組件生產項目、安陽環??山到獠牧仙a基地項目、年產10萬噸甲醇單細胞蛋白項目、十萬噸級生物質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光電子柔性薄膜項目、十代高端顯示蓋板玻璃項目、年產1000萬張高頻高速與IC載板用覆銅板生產線項目、安陽獵鷹消防科技獵鷹無人機滅火應急救援綜合裝備項目。
 
  五、保障措施
 
 ?。ㄒ唬┩晟企w制機制,加強規劃引導
 
  強化政策導向和激勵,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體制,推動實現政策創新突破。制訂新一輪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支持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重大項目投融資、重點產品應用推廣和產業人才培育。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納入政府目標管理考核體系,建立健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統計指標體系、監測機制、評價制度和考核體系,完善新興產業政策落實和資金使用監管機制。
 
  健全戰新產業鏈長工作機制。以新興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要素鏈、制度鏈深度耦合為目標,全面推行戰新產業鏈“鏈長+盟長+鏈主”的“雙長一主制”,由市級領導擔任“鏈長”,市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企業、聯盟、協會或商會擔任“盟長”,核心企業擔綱“鏈主”,推進11個新興產業鏈現代化提升,打造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產業鏈。按照“一個產業鏈、一個方案、四個清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原則,著力打造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等產業鏈長板,積極補好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傳感器、網絡安全、新型顯示和智能終端、5G、通用航空等領域的短板,加快實現新興產業規?;⒖缭绞桨l展。
 
  強化規劃引導,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明確發展方向、發展重點、發展路徑等,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引導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穩健發展。重點以“規劃意見引導—產業基地聚集—骨干企業示范—關鍵技術聯盟—重大項目政銀企對接”五位一體作為抓手,加大重點基地、產業、技術、項目的投入,加快推進“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先進裝備制造基地”和“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建設,形成布局合理、產業集聚、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戰略性產業發展體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试看 | 久久人人97超碰a片精品|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系列| 久青草无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he| 色偷偷亚洲男人本色| 337p粉嫩日本欧洲亚洲大胆|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高清在线| 成人免费看吃奶视频网站|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片| 久久97国产超碰青草| 插b内射18免费视频| 国产免费又黄又爽又色毛| 少妇人妻系列无码专区视频| 精品亚洲综合成人网| 亚洲日韩久热中文字幕| 欧美国产精品日韩在线|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天天噜日日噜狠狠噜免费| 亚洲啪啪av无码片|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欧美精品色婷婷五月综合| 天堂中文а√在线官网| 亚洲一本大道av久在线播放| 麻豆果冻传媒精品| 国产真实老熟女无套内射| 狠狠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 人妻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人人玩|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网站公司|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超碰97| 欧美成人aa大片| 国产真人无码作爱视频免费| 欧美 变态 另类 人妖|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人成年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8888米奇| 国模欢欢炮交啪啪150| 精品av中文字幕在线毛片| 国产又猛又黄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