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視谷”啟動建設,杭州蕭濱攜手打造數字經濟新地標丨附:杭州數字安防產業集群記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10-09 點擊:次
打造數字經濟新地標,厚積二次爆發新動能。10月8日上午,杭州高新區(濱江)蕭山特別合作園重大項目簽約暨“中國視谷”建設啟動儀式舉行。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忻出席并致辭。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柯吉欣,市委常委、蕭山區委書記王敏,副市長孫旭東參加。蕭山區領導姜永柱、趙立明、葉建宏、吳煒煒、許昌、費林建、程曉東、倪世英、王潤東,高新區(濱江)領導鄭迪、應敏揚、張瑋、王孟輝、陶峰、顧華鋒,市直相關部門負責人分別參加。
不久前召開的全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杭州明確提出要大力實施“1248”計劃,高水平重塑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此次“中國視谷”啟建,正是杭州高水平重塑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的實際行動和標志性舉措。面向未來,“中國視谷”將以視覺智能產業為核心,以萬億級為體量,按照“一園窗口、雙核引領、全域聯動”的空間布局思路,充分發揮杭州高新區(濱江)蕭山特別合作園的展示窗口作用、兩區視覺智能產業協同發展的“雙核”引領作用,凝聚全市域聯動共建的磅礴合力,打造國內領先、全球重要的視覺智能高新技術策源地、高端產業集聚地和產業環境最優地。
劉忻在致辭時說,在舉國上下喜迎黨的二十大的重要時點,在金秋十月的收獲季節,“中國視谷”蓄勢而發,令人滿懷憧憬、倍感振奮。高水平建設“中國視谷”,杭州有產業基礎、有創新支撐、有一流生態。2021年全市視覺智能核心產業實現營收2720.8億元,同比增長17.2%,已集聚視覺智能重點企業1500多家,龍頭領軍企業具有強大市場競爭力,產業規模質量領跑全國;擁有視覺智能國家級創新載體44個,省級技術創新載體186家,以及浙江大學、之江實驗室等學科建設和基礎研究的有力支持,創新平臺能級持續躍升;涵蓋“芯屏端網云用智”的數字經濟全產業鏈加快構建,“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聯動的創新創業生態活力澎湃,這些都為杭州把“中國視谷”打造成數字經濟新地標增添了信心和底氣。希望廣大企業家、專家學者、技術人才抓住用好這一重大契機,積極參與、傾力投入“中國視谷”建設發展,為提升杭州數字經濟硬核實力、打造世界級產業創新高地貢獻更大力量。
啟建儀式前,杭州高新區(濱江)蕭山特別合作園新一批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包括虹軟科技、吉利、先臨三維、車規級芯片研發、風情高新科技園、視谷之窗產業綜合體等。合作園成立以來,重大項目招引落地勢頭良好,截至目前已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0個,總投資134億元,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150億元。
啟動儀式后舉行了“中國視谷”圓桌論壇,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陳純、吳漢明、王堅,中國科學院院士房建成等院士專家各抒己見、坦誠建言,并從各自專業領域出發,為“中國視谷”建設獻計獻策。
“武漢有‘中國光谷’,合肥有‘中國聲谷’,都打造成了代表國家產業形成的集群品牌。”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認為,杭州視覺智能核心產業產值超2700億元,而武漢“光谷”GDP為2401億元、合肥“聲谷”營業收入為1378.6億元,打造“中國視谷”有助于顯著提升杭州智能物聯產業的辨識度和影響力。
高文院士專訪:杭州要把“中國視谷”產業地標立起來
此前,記者專程采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他是中國視覺智能產業的力推者。早在2017年,北京大學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在杭州蕭山成立,高文受聘為該院首席科學家。隨后,在他的牽頭下,杭州100多家企業成立了智慧安防視頻制造業創新中心,推動視覺智能產業科研成果的應用及推廣。如今,隨著“中國視谷”在杭州高新區(濱江)蕭山特別合作園開建,這個產業新地標邁出了新的關鍵一步。
“杭州會慢慢成為一個‘源’”
問:這些年,您一直力推“中國視谷”建設。“中國視谷”為何如此重要?
答:谷,就是洼地,有匯集的意思。
像武漢“光谷”,相關產業都匯集在那兒,配套起來就很容易。合肥“聲谷”也是如此,科大訊飛就在“聲谷”構建起了一個自己的生態。這兩個“谷”,都打造了代表國家產業形象的集群品牌。
杭州建設“中國視谷”,就是要形成這樣一種集聚效應,通過建設“中國視谷”,把相關領域的產業積聚起來,慢慢形成一個“源頭”。
從全球來看,發達國家的人工智能發展戰略中,以視覺智能為代表的智能物聯都是戰略發展重點。從國內看,北京、上海、深圳也在重點發展智能物聯產業。
杭州依托自身的產業基礎,加快打造“中國視谷”,相對而言還是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在國家科技戰略的總體布局下,杭州有機會憑借“中國視谷”,瞄準數字經濟、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戰略,加快構建視覺智能產業鏈,進而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提升輻射能力的破局之舉”
問:杭州為“中國視谷”規劃的承載空間為“一園窗口、雙核引領、全域聯動”。這樣的布局,對于支持杭州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有哪些積極作用?
答:“中國視谷”規劃的承載空間,明確了重點區塊、創新導向和資源要素配備,既有實體上的重點空間,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又有區域上的協同聯動,可以上升到城市戰略。
在點上,蕭山和濱江是產業核,可以在杭州高新區(濱江)蕭山特別合作園,以及蕭山、濱江兩區,大力發展以視覺智能為導向的新興產業。而余杭區作為城西科創大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中國視谷”的協同區,可以充分發揮之江實驗室和阿里達摩院等新型科研機構的帶動作用,著力打造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視覺智能“智”高點。
在面上,“中國視谷”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就是以視覺智能為導向,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杭州全市統籌資源加大對窗口區塊、核心區塊的支持力度,可以點面結合推動“中國視谷”的落地建設,推動杭州躋身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第一方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視谷”還是提升輻射能力的破局之舉。
對于城西科創大走廊來說,此前的濱江和蕭山都只是聯動區,而“中國視谷”把杭州的東西兩級連成一線,能夠發揮西部創新輻射和東部產業輻射的作用。
“中國視谷”還將成為杭州高新區發揮產業輻射力的一條通道,打開了高新產業的輻射之門。
“杭州不只有互聯網”
問:杭州正在推動“數字安防-視覺智能-智能物聯”的產業躍遷,您認為為何會有這樣的變化?
答:很多人認為杭州推動這樣的產業躍遷,是因為數字安防產業空間有限,我認為是也不是。
到目前為止,杭州的數字安防產業雖然做到了全球領先,但產值就在千億元上下,“天花板”很明顯。
數字安防產業規模到底有多大,其實并不是最關鍵的,關鍵是必須要有多種產業作為一個城市的發展支撐,要“西方不亮東方亮”,整座城市的發展總體就不會出現問題。
杭州推動“數字安防-視覺智能-智能物聯”的產業躍遷,既有豐富產業形態的考慮,更多的動力是來自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演進。
當人工智能的創新發展和融合應用,在智能物聯領域取得了突破,各種各樣的設備被鏈接起來,工業視覺、視頻產業等等都迎來了爆發期。
恰恰是,杭州并不是很多人所認為的“只有互聯網”,杭州數字安防產業優勢明顯,人工智能產業也走在全國前列,制造業本底也很雄厚,這些產業優勢和產業基礎,就促使杭州加快推動“數字安防-視覺智能-智能物聯”的產業躍遷。
“還可以‘長’出更多大企業”
問:在您的期待中,“中國視谷”未來要建成一個什么樣的產業新地標?
答:“中國視谷”如果要建設成國家級產業新地標,確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要有大企業。“中國視谷”作為產業地標,要有標志性的核心承載空間,是要可看、可感知的,有高水平的空間規劃和配套。要有標志性的企業,雖然杭州已經擁有了海康、大華等頭部企業,但面對萬億級的智能物聯產業,顯然還可以“長”出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要有大平臺。特別是要在核心區塊內,建設以視覺智能為主攻方向的基礎研究機構,與優勢科研力量開展聯合攻關和產業轉化。目前,深圳鵬城實驗室已經依托北京大學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等科研單位,部署建設了杭州網點。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方向,可以通過標志性的科研機構,形成一批關鍵技術成果。
要有大支撐。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是打造跨界協同創新生態系統的重要支撐平臺。杭州現在已經有了智慧視頻安防制造業創新中心,具備了創建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的基本條件,也是浙江最有希望創建的載體之一。如果“中國視谷”在此基礎上創建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將為產業鏈解決很多共性問題,為“0-100”的突破作出貢獻。
據了解,杭州市已為“中國視谷”規劃了“一園窗口、雙核引領、全域聯動”的空間發展格局。
“一園窗口”,即以杭州高新區(濱江)蕭山特別合作園作為對外展示窗口,打造“中國視谷”地標建筑,實體化集中展現杭州“中國視谷”發展風貌。合作園中的湘湖未來產業社區成為了首批承載板塊,創麥科技大廈是建設啟動點,在這里將規劃建設線上線下融合的“中國視谷”國際客廳(展廳)、視覺智能創新中心、視覺智能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產業配套服務區(工業綜合體)等功能區塊。
“雙核引領”,即以杭州高新區(濱江)和蕭山區作為全力打造視覺智能產業發展的“雙核”。濱江區產業鏈布局全面、企業優勢突出、產業生態優越;蕭山區產業空間充足、應用場景豐富、數字基建完備、科研機構集聚。兩區優勢互補、協同配置資源,能夠提升產業和創新的集聚度、拓展力與輻射力。
“全域聯動”,即在杭州市全域聯動建設“中國視谷”。以視覺全產業鏈體系建設、智能技術創新應用和融合賦能為重點,提升核心區帶動作用,加強城西科創大走廊創新策源支撐,推進核心區域與城西科創大走廊等全市其他核心區塊的協同發展,培育覆蓋視覺智能全產業鏈、核心環節競爭力強勁的產業生態圈。
接下來,杭州市將以“三位一體”舉措打造“中國視谷”,通過推動部省共建、省市區協同共建、推進鏈長制,有機整合“中國視谷”創建、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創建和城市產業名片打造三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