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產業發展瓶頸如何破?專家:要形成一縣一品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6-09 點擊:次
近幾年,中國新產業新業態大量涌現,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在業內專家看來,種養殖不成規模、經濟效益不顯著、產業建設資金不足等“卡脖子”問題仍需著力解決。
近日,由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主辦的“2021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鄉村特色產業如何在地方落地生根,成為與會專家關注的焦點問題。
今年2月對外公布的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中專門提出“立足縣域布局特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的內容。
在業內專家看來,合理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對于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意義重大。不過,目前一些鄉村特色產業還面臨不少發展“瓶頸”。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監事會原副主任王韓民在會上分享了早前調研中遇到的問題。
他強調,目前,鄉村特色產業發展面臨著種養殖不成規模、經濟效益不顯著、典型引領示范不夠、產業建設資金不足、產業服務體系跟不上、農民的主體意識不強等問題。
“受家庭傳統經營影響,特色產業規模小而散,形不成氣候,形不成規模大戶、專戶,沒有建成基地,規模效益顯現不出來,品種多、品牌少、產品少、特色不突出,群眾叫做‘品牌一火車,產品一汽車’。”王韓民說。
此外,一些地方按照傳統種養模式抓產業,新技術、新品種引進和推廣不到位,群眾積極性不高,接受能力差導致特色產業質量和效益都比較低。
如何破解特色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對此,王韓民建議,要從加大宣傳力度、做好發展規劃、突出重點產業、強化組織服務等多方面工作入手。
他強調,要根據自然條件、種養習慣等,形成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做到長短結合、種養結合,使農林牧副漁各業形成產業互補、優勢互補,同時要發展休閑農業、生態農業和鄉村旅游。
“現在講一縣一品是很對的。在這個縣域自然條件下,在現有的品種條件下,你的產品的質量在全國比較而言是最好或者最好的之一。”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柯炳生說。
在專家看來,只有讓一縣一品規模擴大,才會吸引到更多科技人員。因此,找到一個好的產品,選對產業、做大產業、規模化非常重要。在發展特色農業方面,市縣一級政府需要從產業發展規劃、科技服務支持、市場營銷支持等三方面加強。
會議同時舉行了“鄉村振興《1縣1特》交易中心座談會”,以及鄉村振興《1縣1特》交易中心、中國《1縣1特》紅色項目、中國《1縣1特》我為家鄉代言簽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