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大主導產業,成為海南經濟增長重要支撐!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2-04 點擊:次
旅游業
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加凸顯
2019年,我省接待國內外游客總人數8311.2萬人次,其中入境游客143.59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057.8億元,突破千億大關,分別比“十二五”期末(2015年)增長56%、136%、85%,提前完成“十三五”時期規劃目標。2019年末,海南旅游業對全省國民經濟直接貢獻率和綜合貢獻率分別達到11.92%和27.97%。
2020年,海南統籌開展疫情防控和復產復工,及時出臺“振興旅游業三十條”, 迅速恢復國內旅游宣傳促銷,旅游經濟強勁復蘇。初步預計,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650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860億元,旅游恢復情況成為全國最好的地區之一。
“十三五”期間,全省共簽約旅游項目65個,協議投資額1802.96億元,目前已竣工(運營)項目5個,在建項目18個,正在推進的項目42個。引入德國途易、嘉年華集團、地中海俱樂部等世界著名旅游集團入駐海南。吸引中旅集團、攜程集團、同程集團等14家中國旅游企業20強企業進駐海南。三亞亞特蘭蒂斯、三亞海昌夢幻海洋不夜城、海口長影100、觀瀾湖北京街等旅游綜合體相繼開業。海南成為全國首個全域旅游示范省創建單位,“旅游+”融合發展效應不斷顯現。
高新技術產業
企業增長迅速助推高質量發展
高新技術企業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和創新主體,培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是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截至2020年底,全省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已達到838家,同比增長48.1%。超額完成了預定目標。到2021年一季度,高新技術企業可超過1000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41.0億元,同比增長9.9%。
“十三五”期間,海口、三亞、澄邁、洋浦、儋州、陵水、定安、瓊海、東方等地都實現了高新技術企業的大幅增長,昌江實現高新技術企業從0到6的跨越,白沙縣認定2家高企、屯昌認定1家高企,成功“脫零”。
醫療健康產業
穩步推進健康產業發展格局
“十三五”期間,海南在全國率先探索出臺健康產業規劃,并以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為抓手,穩步推進“一核兩極三區”健康產業發展格局。2016至2019年,醫療健康產業增加值由101.61億元增長到169.22億元,GDP占比由2.5%上升為3.2%;2020年,在疫情的沖擊下,前三季度醫療健康產業增加值114.71億元。
“十四五”期間,醫療健康產業將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一是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確保各類市場主體更公平、更便利地參與我省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
二是推動制度集成創新。在樂城先行區試點衛生、藥監“二合一”監管,在牢牢守住醫療安全底線的基礎上,探索醫藥監管新模式,逐步形成體系化、規范化,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經驗。
三是以自貿港建設為契機,聚焦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定位,高質量發展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將其打造成為吸引境外醫療消費回流的重要載體。
四是繼續推動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
互聯網產業
高速增長,發展勢頭迅猛
“十三五”時期,海南互聯網產業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到2020年底,海南互聯網產業營收規模達到1200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30%,成績喜人。
為更好服務于自貿港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目標,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將加快發展以互聯網產業為核心的數字經濟,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賦值、賦能、賦智”作用,按照產城融合的模式,進一步推動互聯網產業園區的高質量差異化的發展,在“三年成型五年成勢”超額實現千億目標的基礎上,再利用五年時間推動互聯網產業規模連續翻番,力爭2022年邁過2000億元,2025年突破4000億元。
金融業
投融資便利化取得顯著突破
“十三五”期間,我省在進一步推動海南金融業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和推動投融資便利化方面取得的顯著突破,主要表現為三個“越來越”。
一是渠道越來越暢通,海南首支QFLP基金——交銀國際科創盛興QFLP股權投資基金已成功落地,吸引外資近1億美元,QDLP境外投資試點獲批,試點額度為50億美元。
二是流量越來越充沛,截至2020年12月末,我省離岸新型國際貿易收支累計已超18億美元,約為上年全年收支總額(約1.6億美元)的11倍。
三是平臺越來越齊全,目前,海南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國際熱帶農產品交易中心、國際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和三亞國際資產交易中心等4家交易場所已開業,國際文化藝術品交易中心已獲省政府批復同意,產權、股權和大宗商品等交易場所建設正在全力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