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推進“三個創新”拓展產業園區改革開放新格局
著力推進“三個創新”拓展產業園區改革開放新格局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1-15 點擊:次
湖南目前擁有各類省級及以上產業園區144家,其中國家級園區16家、千億園區14家,以占全省約千分之五的國土面積,產出了近四成的GDP、七成左右的規模工業增加值和高新技術產值、超一半的實際利用外資,理應成為推進“三高四新”戰略的先行區、示范區。與此同時,我省一些園區發展也存在產業同質化嚴重、產業鏈集聚度不高、園區運營效率低、招商引資乏力、政府債務風險加劇等問題,并經受著要素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等因素影響。在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戰略行動中,各產業園區應勇擔使命、進行“二次創業”,持續推進開放創新、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拓展改革開放新格局。
著力推進開放創新,提升園區對外合作質量
園區是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園區應充分發揮聯通內外的優勢,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
強化差別化、產業鏈招商。應牢固樹立產業鏈思維和集群效應思維,圍繞壯大發展我省20條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結合園區目標定位、發展特色、資源稟賦等,堅持專業招商,以商引商、以商薦商,加大對壯大產業鏈急需企業、出口導向型生產企業、行業出口龍頭企業等的招引力度;堅持招商與育商并舉、引資與引智相結合,不斷提升園區內生動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多層面發力構建雙循環格局。應鼓勵園區參與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園區“走出去”,建設一批國際合作園區、境外產業合作園;緊抓“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部地區崛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西部陸海大通道建設等戰略機遇,積極承接產業轉移,開展項目對接、園區共建;統籌推進園區和城鎮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基本公共服務等一體化建設,推動園區轉型升級為現代城市綜合體。
推動園區與自貿區“雙區聯動”。應緊緊抓住湖南自貿區建設這一重大機遇,建立園區與自貿區順暢聯動協作機制。對園區而言,積極復制推廣自貿區改革成功經驗,借助自貿區平臺招商引資、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優勢企業“抱團出海”;對自貿區而言,通過深化投資、貿易、金融等領域改革開放,為園區企業進出口提供物流、通關、信保、融資、收匯、退稅等全程外貿供應鏈服務,釋放投資、貿易自由化的政策紅利。
著力推進科技創新,提升園區對外開放能力
產業是園區的命脈,促進產業發展是園區的核心使命,應著力推進科技創新,實現園區發展從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推動園區產業集群發展、特色發展。我省已基本實現“一縣一園區”,目前全省園區工業集中度近七成,主導產業集聚度逾六成。在新發展階段,應著力做好補鏈、強鏈、延鏈文章,加大同一行政區域內各類產業園區的整合力度,圍繞“兩主一特”“一主一特”思路精準做大做強園區產業集群,加快構建“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產業社區”三級產業空間布局體系,形成各富特色、共生互補的產業生態體系,打造更多千億產值園區。
以科技創新提升園區核心競爭力。通過稅費減免、投入引導資金等方式,激勵企業加大自主研發投入力度;創新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機制,系統梳理園區主導產業“卡脖子”技術清單,實行“揭榜掛帥制”,推動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等聯合開展技術攻關;鼓勵園區引育、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加強共性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加大高端人才要素流動,以“千億園區聯絡員、工業特派員、科技經理、產業教授”等多種形式,推動高校、園區間開展人才互聘與協作。
著力推進制度創新,提升園區改革開放效益
以深層次改革破解制約園區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可不斷釋放制度創新紅利、提升園區治理水平。
加快市場化改革。市場化運營是園區發展的必然趨勢。應推廣政府引導、業主開發、政企共建、市場運作的園區建設運營思路,實現由“政府建園”向“市場建園”轉變,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加快推進園區平臺公司轉型,引入社會資本,把適合市場化、專業化運作的具體事務整體委托給專業運營商;對于市場化運營項目,政府可在產房租賃、稅費減免、專項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動我省《園區賦權指導目錄》中明確的173項賦權事項落地,對行政許可和備案事項清單持續“瘦身”,壓減重復審批和不必要審批,賦予園區更多管理權、決策權、自主權,切實做到“園區事園區辦”;深化投資項目審批全流程改革,依法精簡投資項目準入手續,推行容缺審批、告知承諾制;深化工程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歸并、優化審批環節;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在各園區內設立綜合服務平臺,提供“一站式”高效服務。
推行“畝均效益評價”改革。建立以質量和效益為核心的評價體系,借鑒沿海地區一些園區“畝均論英雄”的做法,以畝均稅收、技術創新能力、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為主要指標,開展畝均效益評價;改革人事薪酬制度,推行市場化、企業化的選人用人模式,探索兼職兼薪、年薪制、協議工資制等多種分配方式,將招商成果、服務成效等納入考核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