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5”:內江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5+4+5”:內江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0-10-13 點擊:次
圍繞省委賦予內江“加快建設成渝發展主軸重要節點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務中心”的發展定位,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的新內江,內江明確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構建“5+4+5”現代產業體系。
內江構建“5+4+5”現代產業體系,到底該怎么干?
近日,內江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聯合印發《內江市“5+4+5”現代產業體系發展規劃(2020-2023年)》,描繪了加快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藍圖”,并在總體思路、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等方面,明確了“藍圖”變“現實”的實踐路徑。
規劃明確,到2023年,力爭“5+4+5”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提升,現代農業的保障作用進一步鞏固。其中,“四新一大”產業占規模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8.5%以上,產值達480億元;四大特色農業產值達到200億元,五大現代服務業增加值達到500億元。
巨騰國際“機器換人”節約大量勞動力
聚焦“四新一大”
搶占現代工業發展制高點
內江著力探索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之路,新興工業正加快發展。
2019年,內江市新材料、新裝備、新醫藥、新能源、大數據產業實現總產值318.3億元,占全部規模工業總產值的28%,“四新一大”新興工業發展格局初顯,產業開始邁向價值鏈中高端,為增強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打下了良好基礎。
在已有的成效上,《規劃》明確,內江將突出特色和優勢,加快培育壯大“四新一大”產業,進一步完善產業鏈,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搶占現代工業發展制高點。力爭到2023年,全市“四新一大”產業占規模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8.5%以上,產值達到480億元。
新材料產業,圍繞釩鈦材料,積極發展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超硬材料等新材料產業,大力發展含釩鋼、釩精細化工、鈦合金及高檔鈦材等高端產品。力爭到2023年,打造國內先進的含釩新型材料產業基地、西部最大的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產業基地以及成渝經濟區新材料產業配套生產示范基地。
新裝備產業,推動新裝備產業集群式、高端化發展,引導企業加強關鍵零部件技術攻關,協同創新、抱團發展。大力推行“機器換人”,推動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的應用和產業化。力爭到2023年,新裝備產業總體規模達到400億元,建成成渝經濟區新裝備產業示范城市。
新醫藥產業,以新一代生物制藥為突破口,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調整優化現有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提高醫藥產業技術水平、工藝水平、裝備水平、管理水平和環境治理水平,推動內江醫藥產業向高、大、強轉變。力爭到2023年,全市新醫藥產業總體規模達到80億元,加快建設成渝原料藥制造基地。
新能源產業,積極推廣新能源汽車,推進頁巖氣勘探開發,延伸頁巖氣產業鏈條,鼓勵清潔電能技術應用推廣,支持燃氣輪機發電、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等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力爭到2023年,成為全省重要的新能源產業多元發展城市。
大數據產業,強化“數字內江”頂層設計,加快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深化數據融合發展,強化數據安全保障,擴展應用范圍。深入實施國家大數據發展戰略,繪就“數聚甜城、智慧大千”發展藍圖,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步伐。力爭到2023年,大數據產業布局合理、體系初步完善、產業規模顯著提升,建成成渝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協同區。
聚焦做優做強
以特色農業引領內江現代農業發展
內江黑豬年出欄商品豬達10.05萬頭,年綜合產值達9億元;
建成萬畝血橙產業示范片,成為全國最大的血橙生產基地,年產量40萬噸,約占全國的60%;
全國最大無花果種植連片基地,年產量達5.2萬噸;
全省連片面積最大的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基地,成功創建首批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漁業經濟總產值50.3億元、增長10.1%;
……
2019年的這組數據充分證明:“內江黑豬”“資中血橙”“威遠無花果”“特色水產”等特色優勢產業在全省乃至全國農產品市場的影響力得到不斷提升。
根據發展規劃,今后兩年,內江將發揮良好產業基礎優勢,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農業技術,大力推廣新模式,發展新業態,做優做強特色農業,引領內江現代農業發展。
內江黑豬產業,繼續推動100萬頭“內江黑豬”產業化、“內江黑豬”祖代種豬場、100萬頭生豬屠宰暨肉食品加工廠、“內江豬”研究所、“內江豬”博物館等重點項目建設,重點打造“黑德香”“黑元帥”“弘濟”等區域品牌和企業品牌,推進“農民職業化、養殖智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資源化”,科學構建“內江黑豬”開發利用產業化體系。
資中血橙產業,大力推進“雙3計劃”,實施“基礎建設、標準園建設、老果園改造、血橙加工、血橙營銷、產業融合、服務提升、機制建設”八大工程,全面提升資中血橙產業的科技含量、品牌價值和市場競爭力。力爭到2023年,實現血橙種植面積30萬畝以上,果農直接種植收益30億元以上,血橙全產業鏈收益達100億元以上。
威遠無花果產業,進一步推進萬畝無花果產業示范區建設,穩定和提升無花果種植面積,優化無花果品種結構,大力發展無花果精深加工,推動產品向高端食品、保健品延伸。以無花果研究所為平臺,深化國際合作,占領無花果栽培技術全國制高點,擦亮“中國無花果之鄉”金字招牌。
特色水產業,積極推廣稻漁綜合種養、池塘工程化循環水、大水面生態增殖漁業等多種形式的生態健康養殖模式,以打造中國鯰魚之鄉—資中、西部魚米之鄉—隆昌為重點,力爭到2023年,建成30萬畝稻漁特色水產產業帶和5個特色水產產業園區,打造“資中鯰魚”“永安白烏魚”“內江稻花魚”等地方知名品牌,全市漁業綜合產值達到90億元。
聚焦現代服務業
打造推動發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來,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現代旅游、健康養老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為推動建設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務中心打下了良好基礎。2019年,內江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743億元,總量連續5年穩居全省第3位;第三方物流企業營業額增長18.2%。
根據規劃,內江將以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為導向,緊緊圍繞建設成渝發展主軸重要節點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務中心,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將服務業打造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
電子商務,以集聚區打造、項目支撐、企業帶動、機制創新為抓手,推動電子商務集群網狀發展,構建西部地區大電商、大園區、大平臺、大物流、大服務的電子商務發展格局。到2023年,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1000億元。
現代物流,圍繞建設成渝經濟區區域性多功能物流配套服務中心目標,依托內江國際物流港及隆昌、資中、威遠三個物流園,構建“一港三園”的現代物流業創新發展空間布局。到2023年,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地區生產總值比率下降到14%左右。
現代旅游,重點破解旅游業發展市場化程度不高、休閑度假產品供給不足等問題,努力建設文旅經濟繁榮發展的特色文化名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新興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2023年,全市旅游收入達到450億元。
現代金融,圍繞產業創新和轉型需求,進一步提升現代金融業發展水平,增強服務發展的能力。到2023年,全市金融業增加值達到63.44億元左右,初步建成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
健康養老服務,以滿足老年人養老需求為中心,以普惠性、多元化、本土化、可持續為方向,健全社會健康養老服務體系。到2023年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30%以上,90%以上的城鎮社區和60%以上的農村社區覆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病科比例達到40%。
聚焦六大行動
整合力量補齊發展短板
記者了解到,圍繞“5+4+5”現代產業發展薄弱環節,內江將整合各方資源,補齊發展短板,實施系列重大活動,推進產業或產業鏈核心(關鍵)技術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強的高級化跨越,增強發展的主動性和自主能力。
實施創新能力提升行動,不斷完善創新體系,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強化國家級產業園區創新示范引領作用。
實施發展環境優化行動,深入實施“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新一輪行政審批流程再造,著力優化產業發展服務環境,提升產業發展服務質效,構建產業發展創新機制。
實施開放合作深化行動,瞄準成渝主導產業配套環節,加快推進成渝國際農副產品冷鏈物流中心、內江保稅物流中心(B型)和市中區“蓉歐+東盟國際物流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建設成渝產業配套發展示范區,大力承接國內外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推動企業產業“走出去”。
實施骨干企業培育行動,加快培育壯大威鋼、巨騰國際等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的龍頭骨干企業,尤其是掌握關鍵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集團,提升產業競爭力。
實施園區功能提升行動,進一步明確園區功能定位,完善配套功能,強化帶動功能,提升整體實力。
實施質量品牌打造行動,積極幫助企業參與中國質量獎、四川省天府質量獎評選,激勵企業進一步提升質量水平,提升“內江制造”影響力和傳播力。